中华文化跨媒介域外传播的新启示(跨文化传播中国案例分享)

作者:刘宏飞(辽宁大学讲师)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对其域外传播的研究,在大力提倡“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当下,俨然成为当代学人注目的一大学术方向。

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及其学术团队自2012年起,历经十年砥砺,出版了《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研究》一书,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该书用跨文化阐释学的学术理念与方法来观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剖析具体文学文本与文化现象背后的跨文化传播机理。李庆本教授打破了以往比较文化研究常用的“影响研究”模式,将视点转移至文化之间平等对话与双向交互的“跨文化阐释模式”,从而规避了文化中心主义,提倡文化之间的双向变异和互相参证。对于跨文化阐释,李庆本教授给出了定义:“所谓跨文化阐释,是用某一个民族的语言、符号、文化来解说另一个民族的语言、符号、文化,它要求阐释者能够暂时放弃自己的文化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文化处境、理论场域,用对方的语言或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来阐述、解释自己的思想、理论与文化,从而达到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理解的目的。”

《中华文化的跨文化阐释与对外传播研究》李庆本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与一般的阐释学局限于同一文化传统内注重时间阐释不同,跨文化阐释更加注重和强调不同文化传统之间阐释的空间性,注重用对方的语言或对方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阐述、解释自己的思想、理论与文化。跨文化阐释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在实质,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则是跨文化阐释的重要实现形式,两者紧密相连。因此,对跨文化阐释学的分析界定,可以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该书的具体贡献可从学理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剖析。从学理层面上来看,该书从“跨文化阐释”的概念出发,继而对跨文化阐释理论的基础与运作机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整体论述视野开阔、目及中西。尤为重要的是,李庆本教授提出了“跨文化阐释的三维模式”,实现了文本/理论在中西交流中循环往复的旅行可能。

从实践层面上看,该书以跨文化阐释理论为指导,具体以第二编的跨媒体传播研究为例,《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华古典文学名著经历了跨文化影像改编、中国的素材和资源经过不同文化的加工和改编为异国观众广为接受,以及当今影像化、数字化传播所带来的影响,这些都为丰富多元、不断更新的跨媒介文化传播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实践启示。

总体来说,《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域外传播典型范例,相比较于其他三大著作,无论从传播地域还是媒介受众广度来看,其在域外的传播都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领先的态势。随着20世纪末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兴起,《西游记》的域外接受尤其是影视改编传播更表现出一路领先的态势。比如,国外至今还没出现对《红楼梦》较有影响的影视改编。

《西游记》的有关故事则早在唐宋时期就传入日本。19世纪后半叶,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日文译本最多,达20多种。海外对《西游记》研究十分注重,多从主题思想、历史背景、成书过程、语言特色、版本源流等方面进行探讨,给作品以很高的评价。1988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华文书展”上,《西游记》相关读物就有50多种,青少年对连环画《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大闹天宫》等爱不释手。

《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形象在日本的书籍、漫画和电视中频繁出现,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在韩国几乎家喻户晓。美国梁挺博士编著的《超时空猴王》更是将科学技术与孙悟空联系起来,让孙悟空在宇宙空间里大显神通。孙悟空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出现于中、法两国电影工作者合拍的《风筝》中。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还推出了一款以《西游记》为蓝本的宣传片。大量事实说明,西游文化已超出了作品本身和中国范畴,走向了世界。年12月12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七集俄语动画片《西游记》精编版首次在俄罗斯新媒体平台播出。同年,央上线配有美式英文配音和英文字幕的《西游记》,此英文版迅速走红网络,剧中的经典台词用英语呈现,且配音演员的声线非常贴近原版,观众交口称赞。

西游记的对外传播,从最初的译本到影像大众传媒的加力推动,展现出清晰的媒介演进脉络。伴随着媒介演进,受众的审美感受经历了从综合感官的享受到原著精神变革的复杂变化。从纸质版小说文本到影像再到动漫、网络话语体系的转换,跨越的不仅仅是媒介,还有历史背景、文化风尚和审美风格。

李庆本教授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对《西游记》风靡全球的现象进行了理论阐释。首先,《西游记》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所谓“开放性”,一方面是指文学作品作为民族经典文学仍保持并散发地域特色与民族魅力;另一方面它又能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理解与接受,能够满足人类某种共同的文化期待或现实需求。其次,传播受众的可通约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传播受众更易于接受与自己知识、文化背景相同或类似的信息。《西游记》抽取并有效放大了不同文化的共性,这是其被域外受众广泛接受的关键因素。再次,大众化、娱乐性的传播方式是《西游记》域外传播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

今年是总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辟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诞生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无论从范围、形式来看,还是从影响力来看,都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域外传播中独树一帜。以《西游记》为代表的古典文学著作成功经历了跨文化对外传播,展示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进程,实证了我们的古老文明有着强韧的生命力,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世界性变革中焕发日新月异的勃勃生机。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05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0)
上一篇 2023年08月08日
下一篇 2023年08月0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