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育人路径(高校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是弘扬时代文化精神的主要场所,也是思想育人方面的主要阵地,大学要发挥其育人作用,要以其独特的育人方式,引领年轻一代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积极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之路,以提升教育的实效。文化自信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高等院校,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责任重大。在新时期下,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已是各大院校需要格外关注的重大课题。

新时代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在高等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作为主体,通过各种媒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指导他们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弘扬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当前我国大学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助于深入推进文化育人,营造良好氛围。在大学里,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推动大学生们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人格修养。而积极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能使大学生树立起自己的文化信心,加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特别是在新时期,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对于营造“知文化、懂文化、爱文化、讲文化”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要激励广大大学生承担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培育出更多有才干的人才。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我国的大学生还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应该强化自己的意识,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实现自己的精神价值,积极地发扬中华的优良传统。在大学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这些传统的价值观精华与自己的品德结合起来,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之中,这样就能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校氛围,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让自己的价值观扎根在自己的心中,并帮助同学们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做好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构建文化育人工作新格局。高校应该从战略性的角度,对文化育人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将其视为一项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构建好学校文化育人的框架,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育人的资源,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对文化育人的规律进行精确地掌握,对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将大学文化的创新、传承和育人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学校建设中,要建立以学校党委为主导、各功能部门紧密合作、学校共青团为主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协同推进、学校内部和外部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和努力,从而在学校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以网络阵地建设为支撑,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民族屹立于世界文明浪潮之中的基石。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进行了改进,它以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了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大量的知识储存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递进行了突破。我们要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占据并扩大大学网上文化的主要位置,甄别、加工、创新、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把它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与伦理准则进行数码化,利用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优质课堂等多种互联网平台,使之得到全面的普及,采用大学生所喜欢的方法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适当的时候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扩大教学的范围。

拓宽文化的传播途径,积极搭建文化育人有效平台。学校应该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普及和创新,扩大和充实各种活动,如:“国子监”“茶道”“汉服”“诗词吟唱”“中华优秀文化大讲堂”,并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设置“中国绘画和书法”“中华传统礼节”等,增加了这些活动的趣味,让大学生们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雅”与“博”,并有针对性地把优秀传统文化向全体师生传播,转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内心。

树立“三全育人”理念,达到“美美与共”。大学应牢牢抓住“三全育人”的思想,即:全体、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思想,主动地投身于学校的文化教育活动。一是强化人才培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要把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贯通起来,使教育过程具有持续性。三是将文化育人贯穿于德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一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精神力和竞争力十分夺目。要重视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积极地接纳和建构自己的“思想”。此外,还要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培育和塑造,并加大对榜样的宣传力度,从而起到榜样引导的效果,实现“和”与“美”的统一。

我们要提高文化信心,大力宣传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育人的先决条件是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每个学生的心灵之窗,高校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人才、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力,让学生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而不是一个看客。我们应该把中华优秀的文化融入到新的历史时期,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摸索,让这些文化在学校里扎根,在学校里开花。

(作者:张克荣,博士,副教授、李大刚,硕士,讲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建党百年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设历史与经验启示研究”(项目编号:21JDSZ3027)。

来源: 光明网

(0)
上一篇 2023年08月05日
下一篇 2023年08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