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荷花的文化内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荷花的文化内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荷花的文化内涵
荷花的文化内涵。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而荷花是非常美丽的花朵,荷花也是我们常说的莲花,前人对荷花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下面为大家分享荷花的文化内涵的相关内容。
荷花的文化内涵1一、生活意义
1、象征清廉:盖“青莲”者,谐音“清廉”也;
2、象征爱情:盖荷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长恨歌》曰:“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二莲生一藕的现象,叫“并莲同心”;
3、送礼象征: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叫“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莲花也能谐音“连”。莲蓬加上莲子,叫“连生贵子”;
4、象征纯净、纯洁:在中国,莲花被尊为君子,《群芳谱》中说 “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影响深远;
5、节日象征:武汉莲花节持续三个月时间,从7月到10月,以“莲花水乡,醉美蔡甸”为主题,展开盛大活动。
二、宗教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表示纯净和断灭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佛菩萨端坐或站立的莲花宝座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本源。佛菩萨被想象成是洁白无瑕、极尽善美的,其身、语、意是绝对清净的。佛菩萨显现在轮回莲花之中,但他们绝没有受到不洁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三、文化象征
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在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四、政治象征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扬和平文化、和谐文化的进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我们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荷花的文化内涵2荷花有什么别称
1、莲花
荷花具有莲花的别称,一般在养护荷花时,需要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光照,让植株可以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获取养分,同时在为植株提供光照时需要注意光照强度,一般在春秋季节可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光照,在夏季则需要为植株适当的遮阴。
2、水芙蓉
荷花也有水芙蓉的别称,因为荷花是从水中长出的花卉,且花朵形状与盛开的芙蓉花较为相似,所以荷花有水芙蓉的`别称。在养护荷花时也需要为植株合理的提供水分,一般在水分较为浑浊后需要马上为植株更换水分养护。
3、藕花
荷花也有藕花的别称,因为荷花在生长的过程中,其根就会生长呈莲藕,而荷花就是生长在藕上的花朵,所以称之为藕花。在养护荷花时,也需要为植株提供适当的养分,提高植株的生长速度。同时在为植株提供养分时需要注意施肥量,以免植株出现肥害。
4、芙蕖
荷花还被称为芙蕖。荷花的生长速度较为快速,但是过于密集的叶片会导致植株无法接受较多的光照,更好的生长,所以在养护荷花时还需要对荷花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植株生长过密的叶片,提高植株间的通风性,让植株健康的生长。
荷花的文化内涵3一、荷花的寓意
1、少女
荷花的花色格外美丽,有粉色、白色、粉白色,并且会散发出淡淡地清香,远远望去,荷花的花瓣似白却又透着粉色,所以纯真的少女是荷花的寓意和象征,它像是一位害羞的姑娘藏在葱郁的荷叶之中,让人心中产生出莫名的荡漾之感。
2、典雅
荷花中的每一片花瓣都透露着淡淡的粉色,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美丽,让人心中会产生一丝丝清爽的感觉,所以它还寓意着高洁,是没有任何污点的美,代表着纯洁,高尚,清纯,也是用来要求自身学习借鉴的花卉。
3、谦虚
荷花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夺人,也不似梅花一般傲骨风雪,但也有着自己的魅力意义,它有着谦虚的寓意,其在盛夏绽放时会垂下其花瓣,就像是一位谦逊的君子在低头含笑一样,所以荷花又代表了一种谦虚的含义。
二、荷花的象征
荷花的荷与“合”谐音,民间常用“和合二仙”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所以它也是美好爱情的象征,荷花的藕丝代表了爱情中的缠绵悱恻不可分离,是夫妻恩爱的象征,也是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希望能与自己心爱的人长相厮守。
一种或几种园林植物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梅兰竹菊被称作“四君子”,是以自然景物比拟人品志向的“比德”传统,延续发展的丰硕成果,也是君子文化深入人心的突出表现。
在植物层面,最鲜明体现君子文化内涵的莫过于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里有个特别的雅号,即“四君子”。梅兰竹菊成为历代诗人、画家反复吟咏和描绘的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其形象体现着君子人格的高贵品性。
以花草树木比喻君子人格,在先秦时期典籍里屡见不鲜。《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而不见用,返回鲁国途中看到兰花独开山谷,发出感叹说:“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释义:贤能的人如果生不逢时,就会和普通人混迹在一起,空有满腔抱负而无从发挥。好比兰花应当为王者奉献自己的香气,现在却和荒草生长在一起,长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他还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释义:芝兰生长在幽深的林间,不会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就不散发芳香;有德行的人修养道义建树美德,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改变节操。
这里以兰喻人,表达君子情怀和节操,说明早在中华文化蓬勃兴起的春秋战国之时,就已形成以自然景物比拟人品志向的“比德”传统。
扩展资料:
除了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外,在植物层面与君子文化发生紧密联系的,还有被列为“岁寒三友”首位的“松”,被称为“花之君子者”的“莲”。在中华文化中,松树很早就作为“比德”的对象。
《论语·子罕》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释义: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是孔子家喻户晓的箴言。
唐代李白的《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释义:
华山顶上的高松,玉立亭亭凌霜傲雪。天生的百尺长松,岂能为小的狂风所折?而桃李却与长松不同,它们所卖弄的是艳丽的美色,使行路之人为之着迷。当春光已尽之时,它的碧叶就化成了黄泥。希望君要学长松,切记不要作桃李。受屈而忠心不改,然后才能辨别谁是真君子。
这表明,以松树作为君子人格的象征,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至于莲(荷花)被视为君子之花,则源于宋代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释义: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这里对莲花品性的独到评述及称其为“花之君子者”,千百年来得到人们广泛认可并产生深远影响。
光明网——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园林植物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有:松柏、荷花、梅花、竹子等
1 传统观赏植物的文化内涵
1.1 比德传统
“比德”说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它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大自然的山水花木,鸟兽鱼虫等之所以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就在于它们的外在形态、生态上的科学生理性质、以及神态上所表现出的内在意蕴都与人的本质、本质力量发生同构、对位与共振,也就是说有与人好的本质、本质力量相似的形态、性质、精神的花木可以与审美主体的人(君子)比德,亦即从山水花木欣赏中可以体会到某种人格美。
因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们,在经营园林植物及其景观中,便总是以具比德内涵的植物为首选花木。例如,在园林植物中,广泛被园林采用者首推松柏。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知后凋”《论语·子罕》;《荀子》中又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很清楚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与松、柏精神近似的有水中荷花。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更把荷花“比德”于君子“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洁身自好的品格的写照,是人们品格磨练的极好榜样。另外“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梅花、“挺拔虚心有节”的竹子、“秀雅清新,暗香远播”的深谷幽兰等都是理想的比德植物。在“以儒化民”的文化氛围中,文人们会根据各自的素养、水平,对植物做不同的欣赏,你可以欣赏它们的刚直美、高洁美,也可以领略它们的雅逸美、潇洒美,但总的都是在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性,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传统的审美方式。
1.2 具有“雅、静、清、逸、飘”等闲情美
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单一性地看作“比德”型景观,显然是过于单调,缺乏情趣。所以,园主常根据自身之爱好,特别是那些官场失意,隐影于朝外的士大夫,总是选取适合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在园林中适当的位置,依照植物时序季相的变化,可以四时八节的邀约知心好友,欣赏吟咏。例如,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梅花也是一种具有“标格清逸”精神属性美的花木。宋代范成大说它:“梅以韵胜,以格高”(《梅谱前序》;徐致中赞美它:“要知此花清绝处,端知醉面读《离骚》”;陈与义赞美道:“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殊”;洪璐赞美它:“性姿素朴,仪容古雅”。正由于梅花具有雅逸美的精神属性,因此最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林逋的七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则可谓“梅以韵胜”的千古名句。最为突出的是宋代张磁,他提了六条荣宠之道:“为烟尘不染;为铃索护持;为除地径净落瓣不溜;为王公旦夕留盼;为诗人阁笔评量;为妙妓淡妆雅歌。”按此标准,赏梅就格外超尘了。
荷花,“可以嗅清香而折酲,可以玩芳华而自逸”,是颇具雅逸精神美的花木。宋代于石《西湖荷花》一诗中,收月夜赏荷的意境美,写得如画如歌:“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
竹子,又是一种具有雅逸精神美的植物,素为中国古代文人看重。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中对竹子的雅逸美说到了极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将有竹与无竹提高到雅与俗之分,可以说是苏轼对竹子雅逸精神的最大挖掘,并为以后所有文人所公认。
1.3 崇尚自然,追求天趣
古代无论儒、道、佛三家都讲“天人合一”,认为人对自然要采取顺应、尊崇的态度,人要与自然建立起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特别是道家极力推崇天地自然之美,提倡“人法地,地法天,人以天地为法。”“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庄子》)。这种思想反映在园林植物应用上就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本色美,不仅植物材料来源自然,而且不加修剪来展示植物色、香、姿等自然面貌的。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吾家满山种秋色,黄金为地香为国”(杨万里)表现的是荷花和菊花的色彩美;“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梅花的俯态美;“半粒能含万斛香,一枝解夺千姝丽”(杨基)这是展示桂花的香味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必欣然为乐”,南朝齐梁陶弘景特爱听松,这是松的音响美;“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是植物的光影美。古代人赏花追求自然天趣,更推崇物我两忘的赏花境界,如“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阳宫到浣花溪”(陆游《梅花》);“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
1.4 具比兴内涵
与“比德”传统不同,“比德”说侧重于通过花木形象寄托,推崇某种高尚的道德人格,而“比兴”是借花木形象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理趣,诸如“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紫荆象征兄弟和睦”;“竹报平安”;“玉棠富贵”;“前榉后朴”等,总之,这是中国传统赏花的一个突出特点:善用比兴,赋予花草树木以一定象征寓意,其内涵多是“福”、“禄”、“平安”、“富贵”、“如意”、“和谐美满”等吉祥的祝愿之意。
1.5 田园美
“寓善于美”的传统古典审美观,使得一些鲜果时蔬也成了古典园林中的一道美景,同时,采收时用以招待亲友或家人尝新,亲手劳作,共享时鲜,也不失一种田园情趣,其乐也融融。《上林赋》中就提到了39种植物,诸如卢桔、黄甘、橙、枇杷、留落(石榴)、离支(荔枝)、蒲桃(葡萄)、隐夫(山樱桃)、杆(银杏)、胥邪(椰子)、燃(酸枣)、亭奈(棠梨)、枣、杨梅、樱桃等果树,这说明在上林苑中果树也是装点园景和采食鲜果的兼用造园材料。拙政园中的嘉实亭是取梅实为主景的;而枇杷园更是选择具田园野趣的枇杷并筑富田园风光的梯田状树坛来表达田园生活的;秫香楼原本属王心一的归田园居,这是一处极富田园风光的景点,里面选择的植物以稻谷为主景,再配以其它观赏植物营造乡村生活的。有一些果树不仅形实兼丽,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林》中说:“梅李至东而花,春得而食;”《世说新语》记述魏武带兵,兵渴,望梅生津止渴的故事,都给梅李等增添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在有限的空间里,仅仅配置上这些颇具文化内涵的植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古代士大夫们常常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以创造出无限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的。
关于“荷花的文化内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