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无论经历了什么,你很健康,那就是最好的一年(自己难得时候,父母不管我)

一年即将结束,你是否在心中盘问,自己有什么收获?

我们为此回访了年发生在深圳的、出现在新闻中的主角,和他们聊聊过去一年的体会,以及对2022年的期望。

他们是出生时体重不到一斤的超早产儿,他们是心脏骤停被好心人救回一命的80后,他们是身患癌症剃光头发的年轻妈妈,他们是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冠特效药的专家,他们是抗疫一线核酸检测实验室成员,他们是与家人分隔两地的香港籍医生……

不管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健康、平安的活着,或者说让更多人能够健康、平安活着,是他们心中最大的心愿。

和他们对话,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为了生活奔波的人,不要忘了柴米油盐带来的温暖,要珍惜、感恩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年无论经历了什么,你很健康,那就是最好的一年。

1

新闻人物:李秀萍

单手拧管2000余次冲上热搜

核酸检测小能手期待早日摘下口罩

对于李秀萍来说,年影响最大的事情是真正参与到了新冠疫情的抗疫当中。作为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成员之一,同事们称她为“加样小能手”。

为了加快检测速度,李秀萍练就了单手拧管的本领,提取一个试管样本,需要拧开1次,拧紧1次。她最高纪录单一个班上单手拧管2000余次。此事被媒体报道后,李秀萍冲上了热搜,成为“网红”女孩。

“为了参与核酸检测,从没有上过夜班的我,连续半个月每天都上夜班。”李秀萍说,本来以为自己会承受不住,但是当疫情来临的时候,反而跟打鸡血一样去做。令李秀萍没想到的是,这件事情被报道后,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参与抗疫,给李秀萍带来了改变,“从远距离的看所有的医务人员、街道基层工作人员等为了疫情而奋斗,到参与其中,发现了个中的不易,为了抗击新冠疫情,有太多背后的人在不断的努力,更加有使命感。”李秀萍说。

“所有的基层工作人员在不断的排查隐患因素,医务人员在竭尽所能努力工作,而当疫情退散,日常生活也是有清洁工人保证我们有舒适整洁的环境,有警察、军人保卫我们有安定的生活、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为了我们的岁月静好在不断努力着。”李秀萍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

期许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李秀萍的心愿是,疫情退散,可以摘下口罩生活。

2

新闻人物:大力宝宝

跟上足月宝宝生长步伐,全国罕见“超早产儿”4个月啦

年8月20日,对于大力宝宝一家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妈妈肚子里仅待了22周 5天,出生时体重仅498克的宝宝——大力,终于出院了。

年5月1日,大力提前出生,是当时已报道全国同胎龄中体重最小的宝宝之一。作为超早产儿,大力宝宝的身体只有成人的巴掌大小,小腿比筷子粗不了多少。孩子全身皮肤呈透明胶冻状,眉毛眼睛都还分辨不清,呼吸心跳微弱,全身松软。“此前市妇幼没有22周早产儿的案例,我们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希望孩子能勇敢地坚持下去。”大力爸爸当时接收采访时对记者说道。

据统计,国内超未成熟儿平均存活率仅有50%-60%。28周或出生体重1公斤以下的超早产儿救治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而22周超早产儿救治更是难中之难。到了这么小胎龄的早产儿,胎龄每提前一天,对医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由于孩子全身发育极不成熟,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救治难度极大,成活率低,预后不良机会也很大。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院院长姚吉龙表示,医院追求的,不仅是将孩子抢救存活,更希望帮助孩子活得有质量。

12月17日,大力宝宝已经出院马上满4个月,大力妈妈告诉南都记者,大力宝宝现在发育得挺好的,按照医院的要求,积极去做检查,到这个月底,大力宝宝纠正年龄4个月,体重也有13斤多。“每次去检查,医生反馈都很好,都有表扬他。”大力妈妈说,刚开始有很多担心,照顾超早产儿宝宝,感觉是一步步在过关,现在大力宝宝已会抬头,会追视追听,真的挺不容易。

“我们希望宝宝健康快乐成长,不需要他太突出,正常去发育成长就好。即使他真的有些跟不上,我们也心满意足了,就给他时间,按照他自己的情况去成长去发育就好。”大力妈妈说,为了大力宝宝更好的成长,回家三个月才给宝宝完全脱氧,这给照顾宝宝带来了难度,但家人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顺利度过了最难的部分。

期许

回顾年,大力妈妈觉得,“又惊又喜,只要平安度过就好,不往回看,往前看,2022年,希望宝宝健康成长,少生病。”

3

新闻人物:樊敬文

香港籍医生习惯深圳生活,通关后也不每天两地跑了

早上7点过关,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工作,傍晚6点多离开深圳返回香港的家。这是新冠疫情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国际医疗中心主任樊敬文顾问医生每天的生活。

新冠疫情发生后,这样的节奏停止了,樊敬文说,不再每天两地奔波后,留在深圳的时间更多,对深圳更熟悉,也更喜欢了。以前总是把随身物品深港两地带来带去,现在只需要带部手机,在深圳什么地方都能去。

从2012年加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樊敬文已经在深圳工作了9年,这9年,他学会了普通话,适应了深圳的工作。今年,他成为深圳市首批37位获得“主任医师”职称的港籍医生。“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后,港籍医生在医疗科研、服务、管理方面会更方便。”樊敬文说,由于没有相对应的职称认定,以前港籍医生在内地申请课题比较困难,现在有了正高级职称,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医生们在手术授权、医生培训等方面更加规范化。

疫情的发生,让他感觉到内地的强大。“国外疫情控制不是太理想,但在深圳可以正常过生活,受疫情的影响最小。”樊敬文说,疫情也改变了港人的就医观,以往要去香港复诊的,现在都在港大深圳医院复诊,一些明星、重要人士,也选择港大深圳医院的国际医疗中心的服务。

“希望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并不是说,回到每天回香港的日子。”樊敬文说,即使恢复了通关,他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每天往返香港、深圳了,因为他已经完全适应了深圳。

期许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樊敬文希望能花更多的时间在深圳工作,邀请更多对深圳感兴趣的香港同行来深圳行医,发挥深港合作的功能。

4

新闻人物:张政

带领团队攻关新冠性抗体研发 参与研发特效药获批上市

年12月8日,国产首款新冠特效药获批准上市,药品研发的背后有深圳团队。

时间回到年1月11号。这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对有武汉旅居史的夫妇,拉开了深圳市抗击新冠疫情的序幕。“去年1月20日左右,医院提出,研究和临床两手都要抓,研究这块,由我来主导,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研究所所长张政说。

时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时间布局科研,要求科研团队加快研究,张政带领团队,很快依托本院P3实验室分离出了毒株,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张政团队利用前期建立的单细胞分离和抗体研发平台,成功从8位新冠康复患者B细胞中分离出206株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序列,其中的几十株展示了对新冠病毒超高的中和活性。尤其是在年1月29日和2月3日分别筛选出了2株最优秀的抗体株。

“抗体研发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对于新突发的传染病,要有一个明确快速有效的方法,抗体有天然优势。”张政介绍,根据既往的研究,抗体安全性比较好,在筛选出抗体株后,要想办法研发出药物,为世界抗疫,增加中国力量。

于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始了与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和腾盛博药进行合作,经过多重技术鉴定、评估、优化和修饰,成为BRII-196和BRII-198。

BRII-196/BRII-198是中国个全自主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药物。在国内开展了Ⅰ期临床试验后,国内疫情阶段性平息,Ⅱ期及Ⅲ期临床试验转移到了国外进行。

张政介绍,年5月,深圳发生阿尔法毒株疫情。当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名患者,病毒载量高、病情发展快。获批准后,医院党委和新冠专家组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启动BRII-196/BRII-198临床II期试验,率先对部分患者使用抗体鸡尾酒。用药后受试者的病毒载量急剧下降、淋巴细胞成倍增长,病情迅速被控制。在之后的“德尔塔毒株6·14”疫情中,BRII-196/BRII-198也展示了优秀的抗病毒效果。

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特效药获批上市,为世界抗疫又添了一项中国方案。张政介绍,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保持中和活性。

参与研发的新冠特效药获批上市,这是张政年最重要的工作。张政说,通过研发抗体,让团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科研技能知识到了拓展,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信心。

新冠病毒的变异还在发生,张政说,“新冠病毒之所以造成群众恐慌,是因为这个疾病刚开始带来的死亡,如果这个病毒不会造成死亡,那么大家的恐惧就会减少。新冠特效药的研发,就是降低死亡率和重症化,减轻医疗资源的消耗。”

期许

2022年,张政要带领团队,持续关注病毒的发展,同时也在准备第二代、第三代抗体。“要有备选,不能被病毒牵着走,要走在病毒前面。”

5

新闻人物:崔女士

突发心脏骤停“鬼门关”走一圈后,她更加珍惜生活了

事情的开始,是在年9月24日下午四点多。深圳网球中心羽毛球馆训练场上,34岁的崔女士突感不适,稍作停顿后,突然晕倒倒地,不省人事。

在旁边训练场的游泳跳水馆教练王杨见状,一分钟内到达崔女士身边,经初步判断她无呼吸、无心跳、无意识后,一边叫人去取AED,一边开始胸外按压。

3分钟后,馆内工作人员从羽毛球场入口右侧中间立柱取来AED。王杨教练打开AED,AED分析后建议除颤,立即给予200J电击除颤一次,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AED分析后再次提示除颤,王杨教练立即再次给予200J电击除颤一次,继续心肺复苏直至120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出诊的深圳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人员,接手心肺复苏一分钟左右,心电监护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停止心肺复苏。正压通气10分钟后,崔女士的呼吸、血压、神志慢慢恢复正常。

当天17时10分,急救人员将她送达深圳市二医院急诊科时,崔女士生命体征平稳,已能与医生对话。

这是深圳市民崔女士年经历的生死瞬间。“每个人都期待自己的日子平安顺遂,我也不例外。9月24日这天之前我的生活是平淡而幸福的,这天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活的颜色突然就变成了黑白。”崔女士说,一场羽毛球比赛让她倒下,但庆幸自己被热心人士救回,事后崔女士和家人在精神中挣扎、不停的自愈中度过。

在这个过程中,崔女士认识了很多人和。“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有救助我的那两位英雄,有专业和情怀并存的医生们,还有一直关心关注我的深圳市急救中心和相关人员。”崔女士说,“我的重生是社会给的,我们也愿意回馈于社会,我爱人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急救培训,并获得了初级救护员证,我们呼吁和支持小区安装AED设施,让更多身边的人了解急救等等,力量虽小但能量强大。”

这次重生,让崔女士反思自己,过去34年忽略掉了什么,应该珍惜什么。“比起原来的自己,现在的我心更宽了,生活更慢了,更容易理解别人了,更佛系了,相信一切遇见都是最好的安排。”崔女士说。

崔女士称自己为被AED救回的1/37,“如果对于我来说年是艰难的一年,那我更愿意说年是我最幸运的一年。”崔女士说,新的2022年即将开始,她希望这份幸运可以传递给更多的人,希望经营好自己的小家,也同样希望,身处的这个城市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到处是温暖。

期许

“如果对于我来说年是艰难的一年,那我更愿意说年是我最幸运的一年。希望这份幸运可以传递给更多的人。”

6

新闻人物:尹卫民

《医疗美容执法指南》落地,从业者迎来强监管

今年8月27日,《医疗美容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发布以后,南都新医美观察课题组就医美行业在宣传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在宣传上,普遍存在含有“容貌焦虑”倾向的宣传语,通过真人案例展示医疗效果等情况。

如今,《医疗美容执法指南》正式落地已有一段时间。新规之下,行业是否出现了新的气象?2022年,医美行业又将走向何方?

深圳市福田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副会长、医美分会会长尹卫民介绍,新规之下,行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与挑战,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整体焦虑。重压之下,医美机构的每一步走得更加谨小慎微,从业者的态度变得更为自律。

“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如今的从业者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维护原有客户上。”尹卫民说,“原来‘割韭菜’式的拓客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从业者加强内功修炼,这种变化是很可喜的。”

尹卫民进一步表示,监管政策出台,是对此前几年医美行业野蛮生长的拨乱反正,有利于行业回归医疗本质,“大乱之下必有大治,大治之下必有大发展。”尹卫民表示,未来,行业将继续支持、配合监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医美行业终将取得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年我们走过艰难困苦,2022年我们会走向光明。”

期许

“大乱之下必有大治,大治之下必有大发展……年我们走过艰难困苦,2022年我们会走向光明。”

7

新闻人物:陈陈

陪妻抗癌:丈夫帮癌症妻子剃头后把自己头发剃光

“一个星期前复查,有缩小,最近能带女儿出去玩了。”陈陈在接受回访时说。

年9月,#帮癌症妻子剃头后把自己头发剃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中一名男子在帮妻子剃完头后将推子往自己头上比划,直接开剃,妻子看到后面露惊讶,随后夫妻二人一起哈哈大笑。

2016年底,陈陈确诊为鼻咽颅底腺样囊性癌。从初次确诊并完成后至今,陈陈经历了三次复发,“剃头”发生在陈陈第三次确诊癌症复发的一个月后,陈陈的丈夫范先生为给妻子力量,在陈陈不知情的情况下面对镜头将自己的头发剃光,剃头一个星期前范先生刚买了用于固定发型的发泥。彼时,陈陈说,最大的心愿是带孩子去北京天安门、去上海迪士尼乐园。

报道发出后,不少网友为陈陈和丈夫范先生的感情所触动,纷纷留下了鼓励的话语。如今,距离“剃头事件”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陈陈的身体状况如何?她的年总结是什么?对于2022年,他们有什么期待呢?南都对陈陈和范先生进行了回访。

“很多素不相识的病友来找我取经,我们交流抗癌经验,互相鼓励。”陈陈说,报道发出后,自己和许多人在交流中互相治愈,“除了病友,网友的鼓励也让我很感动,也给了我很多力量。”陈陈说,“上个星期去医院复查,也是三个月以来次复查,医生说我的有缩小,虽然不明显,但是也说明有效果。”

陈陈的朋友圈里依然时不时更新着抗癌日记,记录了自己在抗癌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从药物副作用带来的身体不适到起效后的欢欣雀跃。“年是发生了很大变故的一年,有挣扎与痛苦,但也是收获了很多感动的一年。”陈陈说,“2022年希望疫情和我的病情都可以好起来,希望到时候可以带女儿去北京、去上海。”而在范先生看来,年是黎明前的黑暗,“2022年,黎明来临,明天会更好。”

期许

“2022年希望疫情和我的病情都可以好起来,希望到时候可以带女儿去北京、去上海。”

8

新闻人物:孔璐

抗疫插曲:小女孩做核酸采样认出医护是妈妈,含泪要抱抱

年7月,深圳小女孩在学校做核酸采样时,认出为自己进行采样的医护人员是妈妈,瞬间眼泪汪汪,伸手要抱抱,医护妈妈见到女儿也只能边远远安抚并摆摆手。被传到网上以后得到迅速传播,小女孩含泪伸手要抱抱的样子惹不少网友心疼,同时也有不少人为医护妈妈的敬业点赞。

中的医护妈妈是就职于龙华区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孔璐。“她想让我抱的时候,我其实也想哭了,心里挺自责的。”孔璐说,“但是工作还是要做的,规矩还是要守的,不能因为我们影响工作进度,让别的小朋友去等待,所以就跟她摆手让她回到队伍中。”

自疫情暴发以来,孔璐一直坚守在一线。在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候,孔璐在发热门诊待命。回访中,提起近期的工作与生活,孔璐表示,由于国内疫情反复,核酸采样工作和疫苗接种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回顾年,孔璐说,由于工作繁忙,难免身心俱疲,会因为无法陪伴家人而产生内疚感,但使命感、责任感和群众的肯定与笑脸是支撑她往前奔跑的力量,“年是忙碌的一年,但也是充满希望和祝福的一年。”2022年到来之际,孔璐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期许

“作为一名党员医务人员,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疫情能够有效的控制,群众可以尽情出去旅游散心,医务人员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记者观察

属于深圳医疗的

说医疗是深圳短板的声音,越来越少了。

小区楼下就有社康,日常看诊,还能做针灸理疗,方便、便宜,看大病,也不用出深圳,“三名工程”引进名医、名院、名诊所,“队”扎根深圳,与北京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大幅增加,卫生健康服务持续优化,医疗卫生高地格局初步形成,年12月发布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显示,深圳位列五大“健康引领型城市”之首,在居民健康支出、健康水平和慢防治方面排名。有了“十三五”期间的铺垫,年深圳医疗有了一个更好的开始。

新冠疫情给深圳卫生健康工作带来考验,在医疗救治、院感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杀、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新冠疫苗接种、疫情研判等方面,深圳与时间赛跑,守护了深圳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接下来,做好疫情防控仍是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推进健康深圳的建设,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共治。

每个深圳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和健康威胁,做自己的健康责任人。有健康才有奋斗的动力,有健康才有机会实现梦想,从此刻开始,用健康的意识武装进大脑,一起实现健康深圳,健康中国。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记者李榕 深圳大件事智库研究员 郑少纯

(0)
上一篇 2023年07月10日
下一篇 2023年07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