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流程和制度都是规则。那么它们有什么差别?现代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实施流程管理,而不能用制度来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流程能够代替制度吗?本文就来解答这几个问题。
流程和制度有不同的特质
流程是线性的、连贯的、客观的。流程是做事的路径,是动作的组合。比如做一件事情由五个动作来完成,那么流程描述出来就是清晰的五个活动的组合。它们是链接起来的,有先后的顺序,不能多也不能少。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一条流程表达的是不是正确。其实不管我们是不是表达它们,它们都是存在着的,流程是具有客观性的。
制度是篇章式、片段的、模糊的。制度的形态是文本化的,文本的结构是按照章、节、目、条、款在的。这样的表达是非线性的方式,虽然一般我们也可以按照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去描述,但是这样的描述中是不是有重叠、缺失,或者颗粒度的不一致,我们根本无法去识别和判断。当我们要用制度来规范一项业务的时候,没有什么规则会告诉我们到底要写5条、10条还是20条,也没有办法去制定这样的规则,因为它本身就是不连贯的。制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这样的准则是一种契约,我们不去制定这样的契约它们就不会存在。
流程管理比制度管理更精确
在企业管理现实中,基于制度的管理总是看起来要复杂,而结果却不精确。通常具有相当规模和历史的企业,制度都有上百份。这些制度是补丁摞补丁的方式构建的,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发布,有重叠,有交错,有缺失,有冲突,而我们又很难有一个标准去约束和规范它们,最多是形式上的规范,而对内容的管理显得无能为力。这并不是管理制度的人不负责任,而是制度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必然形成这样的结果。
基于流程的管理就完全不同。对于流程,可以有严谨的结构,可以有标准的颗粒度,可以有规范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可以有非常精确的内容,确保不会有缺失、重叠、交错和冲突。这就使得管理的精细化成为一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流程管理代替制度管理成为运营管理的核心手段是一种必然。
流程和制度有不同的功能
制度作为一种“提要求”的规范,关注的是结果。而关注结果的问题就在于,结果是有很多影响因素的。如果我们不对过程进行控制,当影响因素变化的时候,我们很难保证结果必然会出现。比如人的能力对于结果的影响。
流程作为一种规范,定义了人们做事情的路径和方法,关注的是过程。相对规范结果来说,规范过程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让结果更稳定。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流程要让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情有相同的结果。这正是企业家们处心积虑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样就意味着企业运营成本和质量的可控。
流程和制度的相互作用
流程和制度是两种管理体系(在我们融合它们之前),它们的特质和功能是不同的。现代企业管理精细化的需求,决定了我们需要用流程来代替制度成为管理对象的主角和核心。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用流程来代替制度,这完全是两回事。
就像我们前面文章中讲过的,流程是河道而制度是堤坝。制度需要沿着流程来布置才能实现它的有效性;流程需要制度来确保能够对行为的约束。它们不应该是相互代替的关系,一个理想的状态是流程和制度是相互匹配的。它们共同作用定义做事情的路径和要求,才使得企业的规范完整而有效。
在流程和制度的融合中,流程应该是主线,因为它具有连贯性和客观性的特性。而有的企业却反其道行之,要求在制度后面附加流程,结果很多制度的内容根本无法用流程去表达,而使得流程成为制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完全失去了流程应该有的作用。
制度和流程相互匹配的结果,最终应该形成一套一体化的规范(具体方法见日后文章《体系整合:消除管理的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