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可以通过网络、书本、聊天等途径轻松获取大量的知识。而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如何对知识进行管理”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大多数人的做法是,将自己从不同途径获取的“有用”知识,都收集到收藏夹里,以为这样就是“知识管理”。但当真的要用的时候,却发现不知道如何从海量的收藏夹文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
以上的场景,是否似曾相识?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需要“知识管理”,这是一件好事。只是大部分人还停留在简单的点击“收藏”,或者通过摘抄等方式,将有用的知识收集到文档或笔记本而已。而这些方法只能算是对知识的“收集”,还远不到“管理”的层面。
那应该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呢?
《智慧外脑》告诉我们: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使用知识。
这本书的作者释若,著有《写作公式》一书。是“知识网格化管理”发起人,写作教练、知识管理教练,帮助了大量书友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01 其实,你并不清楚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作者在与众多书友的交流中,总结出了大家在做知识管理时,出现管理混乱的几个原因:
,连接失效
上面说过,很多人的知识管理,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收集上。更进一步的,或许会将收集来的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让知识之间发生连接。
但在《智慧外脑》中,这样的方法在作者看来也只是一种伪连接。因为这仅仅是功能上建立的“链接”,而在思维层面上,并没有与知识建立“连接”。
第二,存储无序
现在很多人做知识管理的习惯,是只收藏,不分类。最后资料占满了硬盘空间,但真要找的时候,由于分类不清,只能一个一个点开来看。
第三,标签混乱
一般人做知识管理的时候,会给不同的文档做好标签分类,方便资料归类。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写标签的时候比较随意,并没有做过多思考,只根据关键字或自己的兴趣备注标签。
查找的时候,发现类似的标签有很多,或相似的知识资料放在了不同标签的文档里。
第四,管理失配
多数时候,大家收集知识都是因为一时冲动。看到某成长类文章,觉得说的好有道理,收藏了;或者在看知识类文章时,发现某个知识点对自己工作很有用,点收藏。
但这种基于“好”、“有用”的收藏,后面一般很难再打开。因为你没有想好这个知识要用在哪、怎么用。
第五,复用困难
收集知识是为了以后能用得上,也就是复用。如果你只是因为一时灵感而发,随意收藏,但不及时整理记录,这些灵感是会消失的。那当你后面再去使用这样知识时,可能完全想不起当初收藏的理由是什么。
这样不断浪费了当初的收藏,也浪费了那一刻闪现的灵感。
02 通过“知识网格化”管理,为知识插上腾飞的翅膀
那“知识网格化”能为我们的知识管理带来哪些益处呢?
作者释若认为,通过使用“知识网格化”管理模式,可以从5方面提升我们的知识管理效能。这5个方面包括:精准适配、快速连接、高效复用、随时共享、长期收益。
个效能:精准适配
这里提到“前适配”:尚未被正式使用的、为未来积累的素材知识,“后适配”:已经使用过的、用于查证知识来源的信息。
据此进行记录,可以便于我们查找溯源,也可以在未来为我们创造新知识提供素材。
第二个效能:有效连接
书中将知识之间的连接关系分为:永久连接、软永久连接和交换连接。
“永久连接”的知识之间,就像是我们的“直系亲属”,彼此之间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软永久连接”,就像是朋友、同事关系,只有因“某些事”才会彼此产生联系;“交换连接”,这种知识之间是否产生连接更多取决于知识的使用者,因为在作者看来,任何知识其实都是可以连接的。
第三个效能:高效复用
在“知识网格化”管理当中,元知识就相当于我们日常所说的标签、关键词。
作者还提到自己通过这些元知识,进行关键词创作,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3小时内完成了一篇书评。
第四个效能:随时共享
如果你是某领域的专业或职场人士,日常免不了要进行讲座、演讲等交流活动,这时就需要准备各种PPT、演讲稿。
此时,只需要利用元知识标签,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内容和链接整理到PPT上,就可以快速完整的分享知识。
第五个效能:长期受益
书中认为,一个人的学习力有四个衡量指标:知识总量、知识质量、知识流量、知识增量。
当我们通过网格化管理,将碎片化的知识有规则的进行分类管理并使用之后,我们的“知识总量”,即学习的广度会越来越大;“知识增量”,即学习的深度会越来越深;“知识流量”,即更新迭代知识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知识增量”,即知识的创新会越来越多。
03 知识只有被使用,才能产生价值
上面阐述了通过“知识网格化”对知识进行管理的益处。但阅读全书,我们会发现,作者想告诉读者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网格化”的知识管理模式有多么好,如何用电脑实现“知识网格化”管理。而是希望启发读者在进行知识管理前,先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
思考你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思考在完成目标的路上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连接起来,甚至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知。并使用这些知识,反过来,让自己向目标不断靠近。
“知识只有被使用过才能产生价值,也只有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常识或者经验。”
这本《智慧外脑》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向读者介绍如何通过对知识进行管理的书。它给我的启发是,知识管理是为了达到“知行合一”,以实现个人成长为目的的。
在做知识管理前,我们要思考人生规划,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通过行动去学习知识,管理知识;在做知识管理过程中,思考知识的使用场景,并当下就去使用知识;在做知识管理后,思考如何将自己总结创造出来新的知识,分享给他人。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使用知识,只有被使用的知识才有价值。希望通过《智慧外脑》这本书,你也能获得管理知识、使用知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