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我很喜欢,但同时也有点遗憾,这样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在国内上映15天,票房只有3.12亿,截至7月23日,全球总票房也只有3.709亿美元。
我愿意把《碟中谍7》这样的电影,称为“手工动作片”,所谓“手工动作片”,不是说它是纯粹的人工制作,没有电脑特效的参与,而是说它的动作部分还是倚仗人类肉身来表现的,而它的理念部分,也还在铺陈那些古老的观念,友情、爱情、忠诚、无私。《碟中谍7》显然也在有意发扬这一特点,和《谍影重重》一样,努力实践“拳拳到肉”的古典动作片的特色,故事里的反派已经从1960年代以来的想要控制地球的狂人,演变升级成AI了,但夺回控制权还是要依靠人类肉身相搏,战场都是那些古老的欧洲城市,高潮一幕发生在还在烧煤的东方快车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依然和汤姆·克鲁斯之前的作品一样,奉行亲身上阵的创作方式。特别是临近结尾的三分之一处,汤姆·克鲁斯骑着摩托车从悬崖上飞下去后,又打开降落伞那段,更是亲力亲为。为了这个场景,汤姆·克鲁斯和多位专家亲临现场勘查设计,确保万无一失,到了实拍阶段,一共拍摄了六次,最终成了我们看到的这个结果。《碟中谍7》的幕后纪录片,真实反映了这个过程。
但如果有可能,如果我能跟他说得上话,我恐怕会劝他不必亲力亲为,因为,时势变了,人们恐怕已经不在乎古典动作片的真切与否了。《碟中谍7》的制作成本接近3亿美元,目前全球票房也才刚过3亿美元,回本很困难,续集《碟中谍8》的故事,和《碟中谍7》紧密相关,所以定在2024年6月28日上映,但目前也因为投资和美国演员工会罢工等等原因,进展变慢,人们甚至怀疑它能否如期完成和上映。
其实不止《碟中谍》系列,这几年,好莱坞续集电影的票房和影响力,都在不断下降之中,在咱们国内的表现,就尤为明显。《银河护卫队3》《速度与》《变形金刚》系列的票房,都在下降。比如《速度与7》的票房,曾经在国内达到了24亿元,《速8》达到了26.7亿元,《速10》却只有9.83亿元。根据电影专资办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2023年电影总票房为262.71亿元,国产影片票房199.44亿元,市场份额为75.92%。202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榜前五名分别是《满江红》《流浪地球2》《消失的她》《熊出没·伴我“熊芯”》《人生路不熟》。
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之下,即便《碟中谍》系列和汤姆·克鲁斯在中国都很有观众缘,尽管最新的《碟中谍7》制作精良,尽管国内电影市场已经回暖,但它的票房、口碑和影响力,还是不尽如人意,在微博或者其它地方,我甚至没有看到有人在讨论这部电影。
或许有国民情绪上的原因,观众对好莱坞电影,和它所代表的一切,已经失去了和好奇心,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好莱坞的大片,已经呈现出一个重要的失分点,那就是应对观念市场的变化的效率,越来越慢了。它们所呈现的古典时代的英雄情结,拯救世界的雄心,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深情,已经不在新时代的观众的信念清单里了,人们越来越觉得自己无力,越来越失落,生活越来越艰难,也就越来越难以代入这种古典时代的观念。
而国产电影,在国内互联网产品旷日持久的训练之下,已经和国产互联网产品保持了高度同步,电影人积极钻研人们的观念变化,以及极为细微的情绪变化,并且努力迎合,从编织故事,到演员表演,到宣发方式,都紧跟观众的观念变化。比如陈思诚的一系列作品,特别是最新的《消失的她》,在电影的做法上,或许有各种问题,在逻辑上,也有各种BUG,但在观念上,却完全符合当下观众的需要,贫富差距,婚恋风险,两性博弈,人性险恶,乃至东南亚风光和潜水运动的风行,都在当下的潮流前列,它能出圈出层,引起广泛的讨论,绝非偶然。更微妙的是,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喜好,从电影到电视剧,韩剧式的表演方式,也逐渐占了上风。
总之,从故事、观念到表演方式,甚至到观看期待和观看喜好,国产电影都已经在远离好莱坞的系统了。潮水来来往往,方向时刻转向,而这一次转变,已经切切实实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