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
《中经》所论述的是制人心法。道藏本题解:“谓由中以经外,发于心,本以弥缝于物者也,故曰中经。”战国时的谋辩之士通过内心活动,阐发出应对外界事物的谋略,用以调解人事,对付敌手、弥补不足。这实际上是纵横家处世决事的心法。“制人而不被人所制”,这是本篇的思想主旨,并列举了七种制人秘诀,指出在与人交往中如何考察对方、利用对方和控制对方的方法。现在看来,这些道理略显短浅,有其不足之处,但从“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这一句警语看来,震撼人心,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尔虞我诈,冷峻无情。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原文】
《中经》①,谓振穷趋急②,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③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④。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⑤。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⑥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⑦,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⑧。《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注释】
①中经:心经,即以内心去经营外物。中,内心。经,经营。陶弘景注:“谓由中以经外,发于心本,以弥缝于物者也。故曰中经。”
②振穷趋急:于穷困危难之时救济他人。陶弘景注:“物有穷急,当振起而向护之,乃其施之,必在能言之士,厚德之人,若能救彼拘执,则穷者怀终不忘恩也。”
③拘执,穷者:被拘捕的人和处于穷困之境的人。
④俦善博惠:成为善人的同伴而广施恩惠。俦,同类。
⑤养使小人:帮助地位低贱的人,使其服从召唤。陶弘景注:“言施德之人,勤能修理,所为不失道也。言小人在拘执,而能救养之,则小人可得而使也。”
⑥制于人:被人制约。陶弘景注:“贵有术而制人,不贵无术而为人所制者也。”
⑦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这句的意思是根据对方的神情容貌。陶弘景注:“见彼形,象其体,即知其容貌者,谓用爻卦占而知之也。”
⑧缀去;却语;摄心;守义:缀去,远交离去之人。却语,察伺身边的人有无言语过失,并做记录以备利用。摄心,收拢人心。守义,适应时宜。意思是笑脸承欢,曲意迎合他人。
【翻译】
《中经》所论述的是,在对方穷困时施以援助的人,大多能言善辩、道德高尚。拯救那些被拘捕而身陷囹圄的人,那些人就不会忘记恩情。能言善辩的人,乐善好施,广行恩惠。广行恩惠的人,应该依道而行。救助处于困境、地位低贱的人,可以使他们听从自己使唤。有才能的人在世道动乱时,或者幸免于兵患,或者能言善辩,但终究被小人谗言所害。或者冲破道德约束称雄一方,或者犯罪而被拘禁起来,或者心怀忧伤只能独善其身,或者在困境之中始终保持自立。
所以,那些能言厚德的人控制对方,而不被人控制;控制对方的人掌握权势,被控制的人稍不留心,就会失去性命。因此,由中经之道产生的制人方法是: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部分讲的是各种道术,它的权变要点都记于《持枢》《中经》两部分。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
【原文】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①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②,以道为形,以德为容,貌庄色温③,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④而去之。
【注释】
①爻:《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分阳爻(—)和阴爻(——)。爻有爻位,以爻之位次表明事物之位置关系。爻象,即阴阳两爻所象征之事物。
②僻淫:邪恶淫乱。陶弘景注:“有守之人,动皆正直,举无淫僻,厥后昌盛,晖光日新,虽有辩士之舌,无从而得发,故隐情塞隙,闭藏而去之。”
③貌庄色温:外表端庄,神态温和。
④隐情塞郄:隐情,隐藏真相;塞郄,堵塞缝隙。意思是隐瞒可能透露的空隙和渠道,隐姓埋名而去,不留一点痕迹。
【翻译】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这一方法是,那些狡猾伪诈的人,可以从他们的身影声音以及形体容貌来辨识。那些有品德的君子,他们眼里不看违背礼节的事,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说话必定引用《诗经》和《尚书》里的句子,从不为非作歹,用道德作为行事的标准,容貌端庄神色温和,对这些人是不可以通过外表来辨识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隐藏实情,悄然离去。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原文】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爱不接①。故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②,能为四声主,其唯宫③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④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⑤者也。
【注释】
①接:连接,接通。
②商、角不二合,徵、羽不相配:宫商角徵羽是五音,商属金,角属木,徵属火,羽属水。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而不相合,所以乐声不调。陶弘景注:“商金,角木,徵火,羽水,递相克食,性气不同,故不相配合也。”
③宫:五声音阶的声,宫音雄浑平和,就五行来说,宫属土,土属四季。陶弘景注:“宫则土也。土主四季,四者由之以生,故为四声主也。”
④比目、合翼:即比目鱼和比翼鸟。陶弘景注:“言若音气乖彼,虽行誉美盛,非彼所好,则不可如比目之鱼、合翼之鸟,两相须也。其有能令两相求应,不与同气者乎。”
⑤气不合、音不调:因为性质不合,声音便不协调。【翻译】
“闻声和音”这一方法,说的是如果人们意气不投,双方就不能沟通感情。所以商和角两种声音不和,徽和羽不般配。能主导商、角、徽、羽四种声音的,就只有宫了,所以声音不和就不能感染听众,声音若是散乱、伤人、丑恶、有危害,那么声调听起来一定逆耳。就算这些行为良好和声名盛大,也不能像比目鱼和比翼鸟那样亲密无间,这是意气不投、音律不和的缘故。
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原文】
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①;斗郄者,斗强②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③,伤其卑,污其名,耻其宗。故胜者闻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为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④,则皆可胁而并⑤。
【注释】
①解羸微之仇:消除那些微不足道的仇隙。陶弘景注:“辩说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故羸微为仇,从而解之;强者为隙,从而斗之也。”
②斗强:使强者相互争斗。陶弘景注:“斗而盛者,从而高其功、盛其势也。”
③哀其负:因失败而哀伤。陶弘景注:“斗而弱者,从而衰其负劣,伤其卑小,污下其名,耻辱其宗也。”
④郄无极大,御无强大:指双方不和,互相对抗争斗。陶弘景注:“言虽为隙,非能强大,其于扞御,亦非强大。如是者,则以兵威胁,令从己,而并其国也。”
⑤并:吞并。这段的意思是我对强者称道其功,则强者兵骄将惰,轻敌冒进,对弱者哀伤其情,则弱者勉力支撑,拼死抵抗,我则取渔翁之利。
【翻译】
“解仇斗郄”的方法是消除那些微不足道的仇隙,使强者相互争斗;“斗郄”就是使强者相互争斗。强者已经相互争斗,就要称颂胜利的一方,拔高胜者的功劳,盛赞他的气势。对于弱者,就要为他的失败哀伤,为他的力量卑微,名声受损,祖宗受辱而表示痛心。所以,胜利的一方就会宣扬自己的功劳和气势,一味进取不知退让。弱者听说对方哀怜他的失败,看见他的伤痛,就会加倍增强自己的势力,和对方殊死搏斗。这样,强者的力量不会过于强大,防御也不强大,那就“我”就可以从中取利,胁迫双方,将其吞并。
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信,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原文】
缀去者①,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②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③,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④。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⑤。却语者,察伺短也。故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⑥。其人因以怀惧,然后结信,以安其心,收语盖藏⑦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注释】
①缀去者:交接离去的人。缀,维系,联络。陶弘景注:“系,属也。谓已令去,而欲缀其所属之言,令后思而同也。”
②余思:想念不止。
③称其行、厉其志:称赞他的德行,鼓励他的志向。
④会之期喜:对方就会满怀期望和喜悦。陶弘景注:“欲令去后有思,故接贞信人之称其行之盛美,厉其志令不怠,谓此美行,必可常为,必可报复,会通其人,必令至于喜悦者也。”
⑤明款款而去之:使远去之人明白自己的心意。陶弘景注:“言既称行厉志,令其喜悦,然后以他人庶几于此者,引之以为成验,以结已往之心,又明已款款至诚。”
⑥时禁:当时的禁令。陶弘景关注:“既有其短,则以忌讳动之,时禁示之,其人因以怀惧。”
⑦收语盖藏:将双方的谈话收起并隐藏。陶弘景注:“其人既以怀惧,必有求服之情,然后结以诚信,以安其惧心,其向语盖利而却之,则其人之恩威,固以深矣。”
【翻译】
“缀去”的方法是,对那些离去的人,用套近乎的言语联络,使他们不忘自己,旧情仍存。对于忠贞信义的人,要称颂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说他们将来可以大有作为,也可以回来和自己共事,对方领会意思必然满怀期望和喜悦。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检验自己的经历,表达依依不舍的心意,和要走的人联络感情。那么,此人虽已离去,必定把“我”的情谊铭记于心。
“却语”的方法是,伺机观察对方的短处。所以,人话多了必然会有过失,要议论他的失误并加以验证。要用那些触犯禁令的言谈来吓唬他,使他畏惧。然后,真诚地安抚他恐惧的心向他表明自己没有恶意,让他安心,收起话语为其保密并离开。还要叮嘱他不要再把这些过失暴露给有见识的人。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诚己。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己。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原文】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①者,则为之称远②。方验之,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诚己③。效之于人,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己。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④之命,使有后会。
【注释】
①伎术:技艺方术。
②为之称远:为他宣传,使其名声远扬。陶弘景注:“欲将摄取彼心,见其好学伎术,则为作声誉、合远近知之也。”
③心于己:心向着自己。陶弘景注:“既为作声誉,方且以道验其伎术,又以奇怪从而惊动之,如此则彼人,心系于己也。”
④漫澜:无边无际。陶弘景注:“又以音乐之事,彼所不见者,以喜悦之,言终以可观,何必淫于酒色。若能好此,则性命漫澜而无极,终会于永年。愚人非可以道胜说,故推音乐,可以摄其心。”
【翻译】
“摄心”的方法是,见到好学而技艺高超的人,就四处宣扬他的名声;他的才能一旦得到证明,就真心惊叹他的名声,这样对方就会在心里和自己拉近关系。把他的成就显示给众人,用过去的经验证明他的成就,并表示自己真心为他高兴。碰到贪酒好色的人,要想办法打动他,用音乐感动他,说明沉湎酒色必然会加速灭亡,表达人生苦短的忧愁。这样他会因为学到了技艺和音乐而欢喜,同时也因戒绝酒色而延长生命,最终明白自己对他的心意,并相约后会有期。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之。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原文】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①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之。故小人比人则左道②,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③,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注释】
①深得其主:深得其人内心的根本。陶弘景注:“义,宜也。宜探其内心,随其人所宜,遂人所欲以合之也。既探知其心,所以得主深也。得心既深,故能从外制内,内由我制,则可何事不行,故事有所属,莫不由随之也。”
②左道:歪门邪道。指巫蛊、方术。陶弘景注:“小心以探心之术,来比于君子,必以左道用权。凡事非公正者,皆曰小人,反道乱常,害贤伐善,所用者左,所违者公,百庆昏亡,万机旷紊,家破国夺,不亦宜乎。”
③微妙:精微玄妙。陶弘景注:“道谓中经之道也。”【翻译】
“守义”的方法是,与人交往要坚守仁义,并且用仁义来打动对方的内心,使其心意相通。既然是探知对方内心,就应该明白对方的心意所在。通过仁义之道,从外在到内里控制他的内心,由此就能无往而不胜,使其跟随。所以,小人和对方勾结,用旁门左道就会败坏,夺取政权。不是贤明智慧的人,不可能用道义来保家卫国。圣人崇尚道义的精微玄妙,确实是因为“道”可以转危为安,救亡图存。
至此,《鬼谷子》全文解读结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收藏全集浏览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