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2023年7月19日A08-09版见报。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即将恢复校园预约参观,引发热议。上述三所高校提醒,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警惕任何形式的有偿服务行为。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广东部分高校未对公众开放预约通道,在不少校外人士希望进校游览的需求下,催生了付费入校相关生意。专家表示,高校开放是必然,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与自身条件相契合的游客开放制度。
现状
大多高校进校存门槛,有“关系”才能进
“出示一下证件,才能进校门。”在省内一高校门口,保安拦住想要进校参观的阿宇(化名),并表示学校暂未对外开放。“原本想再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没想到现在还没开放。”阿宇只能失望而归。像阿宇这样想参观高校的游客并不止一个,南都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人发帖询问“如何进大学校园”“怎么才能预约成功”。
据了解,虽然广东有部分高校的指定区域已对公众开放,但大多需要凭电子校友卡进入。普通民众想要进入大学校园内部教学区和生活区,需要在校学生或教职工的带领,或通过校内人士进行登记报备。
在外地读大学的阿青(化名),放暑假回到广州后,跟着在广州一所大学读书的朋友顺利入校,“朋友刷脸进校,我就坐在她电动车后座,直接带进去了。”入校时,阿青听朋友介绍,最近不少这样进入校园的人,保安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暗访
“付费入校”生意,部分还可提供讲解
旺盛的进高校游览需求,催生了付费入校生意。记者在网购平台上以“预约进大学”为关键词,并设置广东省为搜索范围进行搜索,相关商品链接出现在记者眼前——价格从28元至200元不等,大多表示可以帮忙带进校园,部分还称可以进行专业讲解。
记者联系其中一位卖家,对方自称为工作人员,可以帮忙带进学校,也能陪着一起逛校园。该卖家还表示,自己是在网上看到不少人有需求,才想额外做一些兼职。另一位卖家则声称,自己在大学工作,还可以回答相关学校问题。
另一名标注为在校学生的卖家小喜(化名),标价相对低廉,但条件较为苛刻。在接单前,小喜先确定了记者到校时间和实际年龄,并表示需要时间适合,且视觉年龄比较像学生,才会进一步沟通。
到达事先约定好的见面地点后,小喜立刻递给记者一张其他同学的学生卡,并让记者跟着她走。在生活区的进校通道入口,小喜示意记者将校园卡放在闸机上,假装脱口罩刷脸,但还没真正进行刷脸核对认证,闸机就已打开。
小喜向记者介绍了校园的基本情况,还热情向记者推荐起骑自行车游览校园。小喜告诉记者,接单的大多是想升学或考研的学生和外地过来想游览的旅客。若想要进一步了解学校,她也会进行解答和介绍,“但是我也没有带过很多,是最近有时间空下来,可以带一下。”随后,交代完出校方式,小喜便自行离开。
声音
主标题付费进高校,不正规也不公平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薛岚认为,付费进高校的现象是在校园旅游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自发形成的灰色交易行为,这种行为首先是不正规的,其次是不公平的,对于没有找到相关付费渠道或者无法承担相应付费费用的游客来说,这种行为隔绝了他们进入校园参观的机会和可能性。
大学校门应不应该开放,是不少公众关注的问题,网友们为此争论不休。在薛岚眼里,高校开放是必然,作为公共事业单位和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半公共空间,高校不仅为所在城市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高校的校园环境、文教资源、体育设施、符号意义也常常吸引着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前来观光游览。由于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建立和维持离不开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因此高校有向公众开放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向公众开放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一种相对便捷的宣传方式,能够吸引中小学生在未来高考择校时向相应学校倾斜。
但需要强调的是,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场所,其核心职能是对所在学校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与培养,高校校园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其次才是公共休闲空间,其使用群体首先是所在学校学生及工作人员,其次才是公众。“因此高校对游客开放一定要以保障高校高等教育职能不受影响为前提,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高校应该如何开放?薛岚表示,高校开放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与自身条件相契合的游客开放制度。“如有的高校面积小,或者慕名而来的游客多,就需要对游客进行更多的引导与限制。”游客开放制度可以涉及散客和团队的预约方式、进入方式、人数限制、开放空间与时间范围、游客文明游览准则等。此外,高校游览还可以积极调动校内学生参与到讲解工作中来,不仅可以引导游客有序参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与自豪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收入。
游览高校变付费生意校门该不该打开?
储朝晖:家长应该理性看待“高校游”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南都记者,高校面向公众开放,对学校本身也有益处,目前来看,一些高校的限制相对过严,预约游览就成了一件难事。当然,一些热门高校如果不加限制地开放,会超过学校的容纳能力,高校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做好有序引导。
想进高校游览的群体中,有不少是小孩及其家长。储朝晖也提醒,一些家长期望通过“高校游”来激发自己孩子的学习动力,产生对某所高校的向往。但现实状况是,能够进入某高校的学生总数十分有限,进入顶尖高校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家长应该理性看待“高校游”,不必盲目跟从。
熊丙奇:应充分听取师生和社区居民意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公办高校的资源属于全社会,理应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公众共享公共教育资源。但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办学,培养人才。校园开放的前提是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他表示,在国外,大学的开放也不是一概而论。有的校园面积小、校园周边社区治安比较复杂的学校,也不向社会公众开放。即使是融入社区的大学校园,有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也有门禁系统,非本校师生并不能自由进入。
熊丙奇说,高校是否向社会开放、怎么开放,应该充分听取全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的意见,进行科学、民主决策。针对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管理问题,学校可以制订校园开放管理规定,招募学生以及社区志愿者参与开放后的校园秩序维护;针对开放带来的体育馆、图书馆等场馆资源的问题,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建立开放资源管理平台,选择合适的时段开放。
张书乐:高校开放可参考工业旅游的模式
时评人张书乐认为,在规矩之外,走漏洞或“后门”“偏门”来付费入校游览,本身就是不合规行为。校园不是公园,有自己的运行逻辑和一定之规,正常的教学秩序、科研环境、校园氛围,都是构成高校自身文化特质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未对公众开放,就应该对未经许可入校的行为进行管理。当然,管理确有难度,除了通过加强门禁的方式外,或可对查获的极少数“带进校”行为,予以处罚。
在张书乐眼里,高校是否开放,不可一概而论。如部分高校本身无围墙,校园和社会无缝对接,其是否开放就无须论证,只是校园内的教室、宿舍和研究机构,依然需要一定的准入制度,避免干扰正常教学研究秩序。同时,部分高校亦可针对特定需求,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上进行有限开放,如特定的文化、自然景观和特定节日、活动期间。此外,高校可以针对正常且通过申请的研学游团体,进行开放。
他表示,高校开放,可以参考工业旅游的模式,通过划定线路、限定时间等方式,对公众进行开放,在不干扰正常教学研究、生产生活的前提下,让公众感受校园文化。
总第008期
策划:王卫国 裘萍
执行策划:李陵玻
统筹:李欣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廖艳萍 马辉 实习生 祝艺菁
出品:南都记者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