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走进武都区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顶着烈日挺立着,一颗颗果实丰满、色泽鲜艳、麻香浓郁的花椒挂满枝头,仿佛在为每一个幸福的日子加油鼓劲。
“美食界”的“马踏飞燕“
最好吃的花椒在哪里?当然是在甘肃武都的大山里。北魏时期编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蜀椒出武都”的详实记载。这里海拔1500米到3600米,独特的气候条件成就了“特别特”的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武都花椒。
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三省要冲,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红花椒产区,这里盛产的“大红袍”花椒以其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优良品质著称,是名副其实的农产品“大网红”,是西北“美食界”的“马踏飞燕”。
据了解,2022年武都区花椒稳固发展面积100万亩,挂果面积70万亩,总产量达6600万斤,综合产值37亿元以上,农民人均花椒年纯收入4000元以上。
“武都花椒占有国内红花椒市场很高的份额,武都花椒的产量、上市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国花椒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高低。”武都区花椒中心主任赵海强说。
盛夏已至,椒果丰满,武都花椒正如它的颜色一样,红得赤诚,火得热烈,等待着你的选择。那一粒粒色泽鲜艳的果实,一滴滴香气浓郁的花椒油,也自然成了这四季烟火里最过瘾的选择,安抚着每一个人的味蕾和精神。
从“麻蛋蛋”到“钱串串”
2023年是甘肃武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近年来,武都区紧紧围绕“3 6”农业特色产业体系,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开展产业赋能,绿色道地产品正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转变。
据悉,武都百万亩花椒拥有在全国“面积、产量、品质、农民收入占比”的行业地位;当前,武都花椒走过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在海拔1000米-1900米适生区域已基本实现花椒全覆盖,建成万亩基地8处,千亩基地108处,花椒种植覆盖全区37个乡镇(街道)、650个村。小小花椒让田地生出“致富经”,群众通过发展花椒产业实现稳定收入,迈步走向“振兴路”。
为了让“麻蛋蛋”变成“钱串串”,武都区依托“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鼓励41家花椒合作社的1688网店入驻“产业带”,借力发展网上大宗散装货交易。武都花椒远销全国34个省、市、区。2022年1月17日“国际火锅产业联盟武都花椒认购基地”在马街镇下南山片区万亩花椒基地正式落地揭牌,刘一手、大龙燚、小郡肝等多家火锅企业与1000余户村民签订认购协议,产业赋能行业、行业振兴产业,花椒与火锅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局面由此开启,往日藏在深山的“红果子”也通过国际火锅联盟打开了国际市场,约千余吨武都花椒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如今,小花椒俨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钱串串”。
“花椒产业是我们驮子湾村的支柱产业,每年全村花椒的产量在10万斤以上,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武都区安化镇驮子湾村支部符满军笑着说到。
据统计,目前安化镇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亩,花椒也成为了安化镇群众稳步增收的产业。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下一步,武都区将持续巩固“中国花椒之都”的美誉,大力推进“3 6”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形成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统筹抓好特色农产品品种改良、综合管护、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产销对接,深入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根基。
融媒体中心记者:周红霞
监 制:张秀兰 审 核:尤 力
责 编:孟涛涛 王肖晶 编 辑:周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