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生气的人,再忙也要看看(好文)(很容易生气的人)

文 | 不雨亦潇潇

来源:有书(ID:youshucc)

人不生气,则福运自来。

《难经·八难》中说道:“气者,人之根本也。”

人体之“气”,遍布全身,无处不在。

中医上,也向来有“百病生于气”的说法。

可见,“气”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若要身体康健,便需做到平心静气。

人不生气,则福运自来。

不生怨气,宽容承载福缘

孟郊有言: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古往今来,凡成大业之人,必有宽容之心。

将怨气抛诸脑后,才能不断前行;

将宽容放在心间,才能点亮人生。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是出了名的荒淫无道。

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百姓人人自危。

更糟糕的是,他还是个六亲不认的主儿,竟连自己的弟弟也不放过。

他的两个弟弟为求自保,不得不逃到国外避难。

后来,齐襄公因胡作非为,而被人杀掉了。

国君死了,自然是要另立新君的。

这时候,大臣们想到了逃亡在外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

这两人都是齐襄公的弟弟,也都正值盛年,但问题是国君之位只有一个。

于是大臣们决定:先回国者为国君。

这一来,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纷纷踏上回国之路,都想要争夺这国君宝座。

此时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他为了让公子纠顺利继位,便单枪匹马去半路上截杀公子小白。

管仲很快便拦截住了公子小白,并一箭将对方射下马。

在目睹公子小白落马之后,才高高兴兴地转身离去。

但令管仲意想不到的是,他那箭不偏不倚,刚好射到了人家衣服的带钩上。

公子小白不仅没死成,反而抢先继承了君位,摇身一变,成了齐桓公。

这下管仲傻眼了,对手变成了国君,那是万万不会放过自己。

可就在他准备等死的时候,齐桓公却对他既往不咎,委以重任。

齐桓公知道管仲是个人才,他的爱才之心压制住了心中怨气,最终决定用宽容消弭二人之间的恩怨。

齐桓公的宽容,让管仲十分感动,他决心用自己的忠诚与才能回报这份恩情。

终此一生,管仲兢兢业业,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也将齐桓公推上了“春秋霸主”的位置。

《曾广贤文》中有言: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懂得宽恕的人,就不会心生怨气,懂得宽恕的人,就不会斤斤计较。

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于你的一念之间:

心宽了,福缘自来;心窄了,伤人害己。

不生怒气,理智看待问题

冯梦龙曾说:

“怒中之言,必有泄漏。”

当一个人怒气上头时,便会将微不足道的小事无限放大,使自己的行为偏离轨迹,最终导致丑态百出。

处事不生怒气,理智地看待问题,方是为人处世之道。

很久以前,有一个脾气不好的年轻人,稍有不称心便怒气冲冲,四处找人打架,因此人们都很厌恶他。

有一天,年轻人在闲逛时偶然来到了大德寺,正巧遇到清心禅师在讲佛法。

听完之后,年轻人深受触动,于是决定痛改前非,并主动向禅师请教平心静气之法。

他对禅师说:“师父!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生怒气了,就算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默默把它拭去,不与人争斗。”

清心禅师听后,轻声说道:“那就让唾沫自干吧,何须拂拭呢?”

年轻人想了一想,问道:“那如果是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清心禅师笑着答道:“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

年轻人听后,实在忍无可忍,举起拳头就朝清心禅师的头打去,然后问道:“现在你感觉怎么样?”

面对年轻人的无礼举动,清心禅师非但毫无怒气,反而淡淡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并无感觉,可是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轻人看着自己隐隐作痛的手,不由得幡然醒悟。

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与人发生过争执,也因此赢得了乡里邻居的一致称赞。

经常发怒的人,其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表面上看似教训了别人,实际上却伤害了自己的健康。

发怒是本能,不怒才是本事。

著名作家冯骥才便很少发怒,无论处境多么糟糕,他都不会让愤怒淹没理智。

有一次家中失窃,冯骥才在家中检查一圈,发现贼并没有把他珍藏的字画偷走。

于是他淡然一笑,说道:

“这个贼不是行家啊。”

能在此种境地中,依旧理智如初,冯老算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了。

在生活中,让人愤怒的事数不胜数,但木已成舟,无论你如何愤怒,都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实。

怒气冲天,是无能者的呐喊;心存理智,方能在举手抬足间尽显风度。

不生妒气,平和展现修养

周国平曾说:

“嫉妒是人性,不因为嫉妒而失态乃至报复,则是修养。

我们无法压制人性,但可以做到有教养。”

羡慕他人心想事成,却恨自己坎坷不顺;羡慕他人成就辉煌,却恨自己碌碌无为。如此,则必心生妒气。

心生嫉妒,虽是人之常情,但我们若能以平和之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则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晚清名臣曾国藩便是一个善用平和之气,替代嫉妒之心的人。

曾国藩是湘军领袖,他的麾下可谓是藏龙卧虎。

除李鸿章、左宗棠之外,还有很多能力极强的人才。

作为上司,曾国藩不仅对有能力的下属毫不嫉妒,还尽力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曾国藩在晚清官场中沉浮了三十余年,深知“不嫉妒”的重要性。

为了使子孙后代也能明白这一道理,他曾经写下《忮求诗二首》,告诫子孙要“不忮不求”。

其中的“不忮”,便有“不嫉贤害能、不妒功争宠”的意思。

正所谓:“德莫凶于妒。”

这世界上最败坏德行的便是嫉妒二字,若不能除去嫉妒之心,便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

正是由于曾国藩的“不嫉妒”,才为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而他本人也因此得到了“举贤任能”的美名。

嫉妒如同白蚁,总在不经意间啃食人的心灵,最终将一个好端端的人彻底毁掉。

有人说,要想战胜你的对手,就不能指望别人变“短”,而要使自己变“长”。

嫉妒只会让你自己越来越“短”,最后成为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切记:千万不要被嫉妒蒙蔽了双眼,丢了生而为人的尊严与修养。

不生傲气,谦逊自有力量

郑板桥曾题一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谦逊者,君子也。

谦逊之人,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卓尔不群。

他们总能目观高山,耳听远浪,凭风站定,不断进取。

孔子作为那个时代的大学者,年轻时已经远近闻名,但他依旧谦逊有礼、四处求学。

即便是在桃李满天下之时,仍然发出学无止境的感叹。

不因知识充盈而骄傲,不为名气远扬而自满,这是孔子的谦逊,也是圣人的力量。

证严法师曾说:“稻穗结得越饱满,越会往下垂,一个人越有成就,就越要有谦卑的胸襟。”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在幼年时便展示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早年曾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因掌握绘画的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受到的称赞多了,更加上自己年少轻狂,唐伯虎便以为自己的画技天下无双,逐渐骄傲自大起来。

沈周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于是决定给唐伯虎好好上一课。

有一次吃饭,沈周故意让唐伯虎去关窗户。

唐伯虎把手伸出去的那一刻才知晓,这“窗户”只是老师沈周笔下的一幅画。

此时他才懂得“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从此摒弃骄傲,虚心学画。

所罗门王说:

“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之前,必有谦卑。”

谦逊的人,总会不断找寻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短板,进而升华自己。

孤高自傲,不过是狭隘的表现,不露圭角,方才有前进的力量。

王小波曾说:

“人年轻的时候,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决定要做什么,如同水中捞月一样困难,但决定不做什么,却相对容易些。

人生在世,最不能做的事便是“生气”。

你生的气越多,便活得越痛苦。

需知:人,不生气,才有福。

(0)
上一篇 2023年07月11日
下一篇 2023年07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