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狗为何称牙狗,母狗为何称草狗?(公狗为何称牙狗,母狗为何称草狗呢)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牙狗与草狗

湖北等省的方言,公狗称为牙狗,母狗称草狗;小公猪称牙猪,小母猪称草猪。

另外,公牛称牯牛,牯子,母牛称沙牛。

方言牙狗、草狗、牯牛等,其实是古汉语遗存。

从古到今,有关动物性别的称谓十分丰富,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叫法,我们不能用现代汉语来套用古汉语。

比方公羊,在古代是一个姓(复姓),而非指雄性的羊。战国时期齐人有公羊高﹐著《春秋公羊传》。先秦时期,雄性的羊称羝。

还有,“公马”一词,古代是指君主的战马。公牛一词,古代是指官牛。公牛、公马,均无关性别。

一、雄雌、牡牝与公母

用男、女区分人类性别,从古至今,一直是稳定的。男,本义指男人,与“女”相对;女,本义即为女性、女人,与“男”相对。

但对动物两性指称,从古至今,变化较大。

“飞曰雌雄,走曰牝牡。”远古时期,以雄雌、牡牝为动物性别称谓。飞的,是鸟;走的,是兽。雌雄从隹,指称飞禽;牝牡从牜,指称走兽。

雄,与“雌”相对,本义指公鸟,引申指其他雄性动物,又引申指强悍过人的男性。

雌,与雄对应,最初只用于雌性禽类。

《说文解字》:牡,畜父也。牝,畜母也。

牡mǔ与牝pìn,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牡为会意字,右边部分在甲骨文中是一个雄性符号——“⊥”,牡,表示雄性家畜或兽类,与牝相对。牝,本义是雌性的牲畜动物,右边“匕”是表示雌性的标识符号。

后来,雄雌、牡牝不分鸟与兽,泛指所有动物性别。

雄雌还用在植物学中,有雄蕊、雌蕊、雄花、雌花、雄株、雌株等术语。

在现代汉语中,动物性别指称普遍用“公母”,“牡牝”已经淡出了。

公、母两字的本义并非性别。公、母称动物性别,是南北朝以后的事。

甲骨文、金文中,公指先公,即对祖先的尊称。西周以后,公又是一种爵称。文献载周代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称,公最尊。公也是王朝大臣的尊称,如穆公、召公等。春秋时代“公”是诸侯的通称。公,由平分义引申出公共、共同义,与私相对。

《说文解字》:母,牧也。“牧”即哺育。

母,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指母亲。

公,是对男性的尊称,母亲,从性别上是女性,后来“公、母”在俗语中引申出性别之义。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 “母蟹齐大,圆,竟腹下;公蟹狭而长。”说明在北魏时期,公母已用来指称动物性别了。

公母指性别,最开始可能是俗称,后来纳入到书面语中。

二、牯牛与沙牛

江汉平原农村,饲养的牛有两种,水牛与黄牛,以水牛为主。

在性别称谓上,公水牛称牯子,牯牛;母水牛称沙牛,沙子;公黄牛,称黄牯,黄牯子;母水牛称黄沙。

公牛称牯,母牛称沙,来自远古汉语。

古汉语多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双音节词。可能远古没有纸张,写个字不容易,单音节词很节省,字少意丰。

妻子,古汉语称妻,而古汉语的“妻子”,是妻子与子女的合称。老鼠,古汉语称鼠。

在先秦古汉语中,一个字就代表了牲畜的种类与性别。

公羊称羝(dī),或羖gǔ,母羊称牂(zāng)。

公马称骘(zhì),母马称骒(kè)。骒也引申出指母驴、母骡、母驼。

南朝字书《玉篇》:“牯,牝牛。”即母牛。

牯,最早是指母牛,后来又指阉割过的公牛。牯指公牛,最晚唐朝已经出现。

公牛,在古代早期称“特”。特,本义即指体形庞大的公牛;后引申为雄性兽类之泛称;又由大义引申出独特、特殊义。

沙牛之沙,有专家认为是騇字的转音。

騇shè,本义为母马。后来騇泛化为“牝之通称,非专指马”。沙牛是騇牛的俗写。

三、牙狗与草狗

民间把公狗称为牙狗,母狗称为草狗,小公猪称为牙猪,小母猪称为草猪,也是有来历的。

牙(狗)的本字是“豭”。《谈征·名部下·牙猪》:“牙猪,牙即豭之转音也。”这是本清代讲解俗语的书。

豭音jiā,与牙发音相近。

《说文解字》:豭,牡豕也。豕shǐ,即猪。

豭,指小公猪,后泛指公猪。又用来指公狗。

草(狗)的本字是騲,最初应指雌马。后来泛称雌性牲畜。《玉篇》:牝畜之通称。

騲后来简写为草。

《广雅 释言》,草,造也。造有繁殖意思,为雌性动物特征。草,可能是“造”的谐音字。

《现代汉语词典》:草,方言指雌性的家畜、家禽。

牙,只用来称雄性的猪与猫、狗,但草用法要广泛得多,有草驴、草马、草鸡等用法。

民间还把母猪、母狗发情称为发草、走草。

方言中,雄性动物的称谓还有“叫”。公驴称叫驴。公鸡称叫鸡。因为这些雄性动物喜欢鸣叫。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0)
上一篇 2023年07月11日
下一篇 2023年07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