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四大家族,每个人心中反应是什么?云梦江氏,姑苏蓝氏,兰陵金氏,清河聂氏。显然,这是玩笑。四大家族,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定义,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家族,要数中华民国时期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和东晋时期的王庾桓谢四大家族了。
蒋宋孔陈
20世纪上半叶,控制着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就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了。
蒋,即蒋中正家族,代表人物就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命脉和部分经济。相比起孔、宋家族,似乎有些微不足道,而且据史料记载,蒋介石父子本身是较为清廉的。
宋,即宋子文家族,代表人物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等。宋氏家族可以说是这四大家族中的巨富。
孔,即孔祥熙家族,代表人物有孔祥熙、孔令伟、孔令侃、孔令杰,跟宋氏家族一样,手中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属于资本主义大财团。
陈,即陈立夫家族,代表人物有陈立夫、陈果夫。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人可能听过此二人,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掌管着国民党党务机构。
。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是四大家族的真实写照。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的领军人物,这毋庸置疑,蒋介石控制着政治,陈氏兄弟控制着党,宋孔家族先后担任财政部长,长期把持的财政大权。
蒋介石生于1887年10月31日,逝世于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介石的政治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大关键人物。千秋功过,不宜妄加评论。
提起中国近代史上的宋氏家族,那可谓如雷贯耳,宋氏三姐妹,宋子文,无论是政治威望,还是经济实力,都是其他三家无法与之比拟的。
宋氏三姐妹,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19世纪末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文昌县,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
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
宋子文,生于1894年,逝世于1971年,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财政部长,是宋氏三姐妹的兄弟。是中国近代史上官僚资本家的代表。在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宋子文利用政治特权,先后控制中央银行、中国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公债以及通货膨胀等手段掠夺财富,后来以开设棉业公司﹑垄断对外贸易等手段聚集钱财。
孔祥熙、山西太谷县人,是孔子的75世孙,宋庆龄、宋美龄的大姐宋霭龄的丈夫。因为和宋氏家族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先后担任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长、财政部长,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对币制改革、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及支撑抗战财政,有过一定的贡献,后来离开政坛。同宋氏家族一样,孔氏家族掌握的同样是经济命脉,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财团,大资本家。
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祖籍浙江人,陈果夫与陈立夫兄弟帮助蒋介石政府创立了一个庞大的特务系统——中统。从事反对共产党、迫害进步人士的活动,并对付国民党内反蒋派系的抗争。
从政治影响力、经济实力、乃至于对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影响上来讲,陈氏家族都是不能与前三大家族相比的,之所以称之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来源于中共人瞿秋白在1920年代提出的,后来陈伯达在国共内战中写《中国四大家族》一文中指称四大家族借抗战为名聚敛民财,获得了多达200亿美元的财富。
王庾桓谢
之所以特意将东晋的四大家族单独拿出来,那是因为东晋王朝开创了一个畸形的政治形态——门阀政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室内部的争斗无可厚非,无论是八王之乱,还是玄武门之变、九子夺嫡,都是皇室成员为了上位而引起的政治斗争。而东晋的门阀政治畸形之处就在于,它不是皇室和皇室之间的斗争,而是皇室和士族之间的权利斗争,士族掌握着本应属于皇帝的实际政治权利,门阀和皇室共同治理天下。
所以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权威的帝王和最有权威的臣子。
从影响力上来讲,庾氏和桓氏家族的确不能和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相提并论。
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本姓姬姓,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
琅琊王氏的先祖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秦国名将王翦。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琅琊一地。西汉时,琅琊王氏出了一个名人——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
“有累世之美”,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
到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后,司马氏南渡,司马睿在建康登帝位,琅琊王氏这时才走向了最辉煌的时期。
当初司马睿初到建康,江南的士族都不搭理他,是王导帮助他牵线,司马睿这才在建康站稳了脚跟。
琅琊王氏的代表的人物就是王导和王敦。
司马睿登基的时候,从御座上站起来,将身边的王导拉住要他一起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王导推辞。司马睿认为之所以能够得到皇位并在建康登位,都是仰仗了王氏兄弟,于是封王导为尚书,掌管朝中的大权,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职。
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坐镇荆州,控制建康,可以说,在东晋朝廷的初期,司马睿不过徒有虚名,琅琊王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掌权者。
“王与马共天下”也自此而来,并开创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
后来司马睿信任身边的刘隗、刁协,试图摆脱琅琊王氏的控制,由此引起了王敦之乱。王敦以诛刘隗、清君侧的名义进攻建康,并击败了朝廷的,自任丞相,直接导致了司马睿病死,王敦后来退守武昌,并在武昌遥控建康。
王敦之乱,并没有打破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在这场叛乱中,王导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无论是从人脉和政治影响力上,司马氏都离不开琅琊王氏的辅佐。
晋明帝死时,依旧任命王导为顾命大臣。
庾氏庾氏的代表人物是庾亮和庾冰、庾翼。
庾氏在四大家族中的名号不太响亮,似乎并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不然,在庾亮掌权期间,还真发生了一家大事——苏峻之乱。
庾氏的发家离不开外戚专权这个并不光彩的名声。
庾亮的妹妹庾文君是东晋第二代帝王晋明帝司马绍的皇后,司马绍死时,任命王导、庾亮、郗鉴为顾命大臣,因为当时的晋成帝只有4岁,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依靠着外戚的身份,庾氏家族开始崛起。庾太后临朝,庾亮名义上是与王导等人共同辅政,实则拥有决断政事之权,成为真正的掌权大臣。一反王导执政时的宽和政策,庾亮执政时期依法断事,严厉任法,灭掉了司马宗室的另一位成员司马宗,大失人心。
东晋历史上著名的苏峻之乱就爆发在庾亮执政期间。
庾亮在消灭司马宗的时候,琅玡人卞咸,是司马宗的党羽,和司马宗一起被杀。卞咸的兄长卞阐逃奔苏峻,苏峻是当时著名的流民帅,拥有大批武装力量,庾亮要征召苏峻入京,苏峻多次推辞,庾亮一方面派郭默、庾冰统军防备苏峻,一方面继续下诏征召苏峻入朝,最终苏峻反叛。
苏峻攻下姑孰,进犯宣城,兵临建康城下,庾亮终于等来了他的流民帅苏峻,不过,人家是浩浩荡荡的胜利之师打进来的。
石头城被攻陷,庾亮逃奔寻阳,投奔温峤,共同推举当时的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最终平定了苏峻之乱。
后来,庾亮出镇豫州,并在陶侃死后,代其为征西将军,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诸军事。
庾亮后来北伐失败,抑郁而终。
丰年美玉|庾亮
庾亮之后,接替他的是其弟庾翼,庾翼的官职是都督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领南蛮校尉,封都亭侯。
提起东晋四大家族中的桓氏家族,那真可谓是毁誉参半了。
桓温有句名言“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说,纵然不能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也好啊。说的通俗点,就是想红,要上头条。桓温的这句话应该说是触到每一个人的心坎里了,谁不想红啊。
庾翼死后,庾氏家族走向衰落,经过了几番斗争,桓氏家族的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官职。
桓温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成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六州为荆州,司州,雍州,益州,梁州,宁州。
桓温执政时最大的功劳就是攻灭盘踞的蜀地的成汉政权和三次北伐。
桓温此人,野心很大,无论是攻灭成汉,还是三次北伐,都是为了给自己捞取军功,提升自己的政治声望,有朝一日取代司马氏。桓温想做曹操,只是,东晋司马家族,其他三家都不是省油的灯,尤其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桓温想要九锡之礼,谢安说,可以,没说不给你。可是什么时候给,这是个未知数。
谢安处理九锡之礼的唯一方法就是拖。
毕竟桓温年纪大了,拖不起,可谢安却耗得起。
耗死了桓温,谢氏终于要走向东晋的政治舞台了。
桓温在有生之年,最终还是没能实现他的皇帝梦。
桓温的儿子桓玄后来叛乱东晋,于公元404年建立了桓楚政权,不过被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打败,桓氏家族退出了东晋的中枢。
桓氏和东晋王朝两败俱伤,本就没落的东晋摇摇欲坠,最终被刘裕取代,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桓氏家族也是东晋四大家族中唯一的一个反叛家族,活成了桓温口中的既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吧。
谢氏的代表人物是谢安、谢石、谢玄。
可以说,东晋四大家族,没有哪个家族能有谢家如此的英才辈出,光是谢安的子侄谢玄、谢琰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抵御外来民族入侵这一点上,王氏子弟也比不上。
还有一点,谢家儿郎长的帅啊,可能是基因太好了。虽然庾亮也长的帅的惊人,但他人品不好啊。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谢氏的发迹是从谢安这一辈开始的,谢安的堂兄谢尚、弟弟谢万出仕后,家族开始兴旺,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
公元377年,东晋朝廷征召谢玄出任兖州刺史,广陵相,组建北府兵。
公元379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爆发淮南之战,谢玄率领北府兵以3万胜14万。从此,北府兵成了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称号。
芝兰玉树|谢玄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谢玄再次以8万北府兵胜前秦20多万嫡系,挽救东晋朝廷于危局。
谢家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谢安位极人臣,谢石、谢玄、谢琰掌握东晋兵权。可以说,这时候的东晋朝廷完全是谢家朝廷。
只是,我们的谢太傅并非桓温,他主动交出了权利,奏请琅琊王司马道子为录尚六条事,晋朝的军政从此不再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而是回到了皇室内部,只不过令谢安没想到的是,这位年仅19岁的琅琊王从此却开始了与自己的哥哥的权利斗争,将东晋王朝搞的乌烟瘴气。
从这里可以看出,门阀政治虽然是一种畸形的政治形态,但是却维持了东晋王朝的稳固,因为司马睿南渡之后,皇室依靠的就是士族,而一旦政权回到皇室内部,中国历史上惯常的主相之争、皇室内部之争便将东晋这个依托士族而生存的王朝冲击得摇摇欲坠。
东晋本就偏安一隅,依靠士族还能勉强维持生存,一旦士族撒手,皇室内部还斗来斗去,西晋王朝灭于外乱,准确的说是因内乱引发的外乱,而东晋王朝却是真正灭于内乱。
也许这就是是司马氏先祖惯用的手段吧,阴谋诡计,得位不正,子孙终究受其惩罚。司马家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乱华大动荡,司马懿不得不说是罪魁祸首。
由于桓玄之乱、刘裕代晋、侯景之乱等一系列对士族的沉重打击,加之门阀政治的弊端以及士族自身的腐朽,最终门阀政治走向没落与衰亡。
其实历史上的四大家族,除了东晋时期的王庾桓谢和近现代史上的蒋宋孔陈,还有另外一些说法,比如东吴时期的朱、张、顾、陆,南朝时期的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其中,清河崔氏还被称之为天下盛门,成为四大家族之首。
北魏至隋唐时期,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七宗五姓】,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名门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