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带方和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带方和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您好: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咨询加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1.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
2.咨询软件加微信【】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1. 方和圆的四字成语
方和圆的四字成语 :
圆颅方趾、
毁方投圆、
圆首方足、
方枘圆凿、
凿圆枘方、
外圆内方、
智圆行方、
方圆可施、
圆孔方木、
戴圆履方、
指方画圆、
方领圆冠、
斫方为圆、
刓方为圆、
削方为圆、
方底圆盖、
随方就圆、
凿枘圆方、
规圆矩方、
方圆殊趣、
文圆质方、
言方行圆
2. 带方和圈成语有哪些没有这样的成语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政方针 重大的政策与措施,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
戴圆履方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东方千骑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
独霸一方 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耳听八方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方便之门 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方寸不乱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方寸万重 方寸:指心。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方寸已乱 心已经乱了。
方寸之地 指心。
3. 什么圆的四字成语什么圆成语 :
破镜重圆、
花好月圆、
字正腔圆、
膀大腰圆、
拟规画圆、
明月不常圆、
毁方投圆、
骨肉团圆、
好梦难圆、
破觚为圆、
空心汤圆、
磨盘两圆、
指方画圆、
事缓则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斫方为圆、
刓方为圆、
削方为圆、
月缺难圆、
行满功圆、
随方就圆、
缺月重圆、
缺月再圆、
言方行圆
4. 关于圆的四字词语描写圆的四字词语 :
阴晴圆缺、
自圆其说、
圆颅方趾、
滚瓜溜圆、
功德圆满、
破镜重圆、
圆桌会议、
花好月圆、
字正腔圆、3
膀大腰圆、
圆通大士、
拟规画圆、
珠圆玉润、
毁方投圆、
圆首方足、
方枘圆凿、
凿圆枘方、
外圆内方、
骨肉团圆、
好梦难圆、
破觚为圆、
顺倾转圆、
事寛即圆、
滚瓜儿圆、
圆幂定理、
智圆行方、
圆明上座、
税外方圆、
方圆可施、
大圆镜智
5. 含有方和的成语方便之门 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
方寸不乱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
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方寸万重 方寸:指心。
万重:多话。心里头有千言万语。
方寸已乱 心已经乱了。 方寸之地 指心。
方底圆盖 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方枘圆凿 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
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头不劣 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
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方外之人 方外:世外。
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方兴未艾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方:方术,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区分开。
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质分门别类。 方凿圆枘 凿:榫眼;枘:榫头。
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方正不阿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方趾圆颅 方脚圆头。指人类。
方骖并路 犹并驾齐驱。 方来未艾 指(恩泽)方始来到尚未止歇。
方领圆冠 方形的衣领和圆形的帽冠,为古代儒生的服饰。亦借指儒生。
方面大耳 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方枘圜凿 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同“方枘圆凿”。 方桃譬李 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方头不律 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同“方头不劣”。
方兴未已 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同“方兴未艾”。
方言矩行 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方以类聚 指同类事物相聚一处。
方:办法,做法,技巧。 方员可施 随处可用。
形容人多才多艺。 方滋未艾 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同“方兴未艾”。 方足圆颅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
同“方趾圆颅”。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
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东方千骑 旧指女子的如意郎君。
斗方名士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
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千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天方夜谭 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五方杂处 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想方设法 想种种办法。 一方之任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盂方水方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八方风雨 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骤然变幻,动荡不安。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东方将白 指天将破晓。 东方不亮西方亮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多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毁方投圆 比喻抛弃立身行事准则,曲意投合别人。
毁方瓦合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
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无方之民 古指不知礼法的人。
千方万计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上方宝剑 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宝剑,表示授于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现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食方于前 形容吃的阔气。
同“食前方丈”。 殊方绝域 指极远的地方。
殊方同致 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殊方异域 殊方:远方。异域:异邦、外国,指远方或国外。
随方就圆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随方逐圆 ①指立身行事无定则。
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四方八面 到处;各个方面。
四方辐辏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6. 有关话和圆的四字词语成语:破矩为圆
拼音:pò jǔ wéi yuán
解释:把方的改成圆的。比喻将刑法去严从简。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圆,斫 为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
示例:
破觚为圆 详解>>
成语:破觚为圆
拼音:pò gū wéi yuán
解释:觚:方。毁方为圆。比喻去严刑而从简政。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
随圆就方 详解>>
成语:随圆就方
拼音:suí yuán jiù fāng
解释: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同“随方就圆”。
出处: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恭孝仪王大节》:“濮祖之后,性比山麋,貌同
随方逐圆 详解>>
成语:随方逐圆
拼音:suí fāng zhú yuán
解释:①指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出处:宋·克勤说《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四:“此犹是应机接物?
斫方为圆 详解>>
成语:斫方为圆
拼音:zhuó fāng wéi yuán
解释:把方的东西砍削成圆的。比喻人变方正为圆滑。
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
示例
枘圆凿方 详解>>
成语:枘圆凿方
拼音:rùi yuán záo fāng
解释: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示例:则日东月西,何
梵呗圆音 详解>>
成语:梵呗圆音
拼音:fàn bài yuán yīn
解释:梵:清净,常用来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呗:佛教中的赞歌。诵佛教经典,唱佛教赞歌,讲解佛教教义之音。表示举行法会。
出处:鲁迅《社会和歌剧
行满功圆 详解>>
成语:行满功圆
拼音:xíng mǎn gōng yuán
解释:行满:修行期满。旧指出家修炼成仙。
出处:元·无名氏《新水令·殿前欢》:“要行满功圆,跨鹤儿飞上天。”
示例:
近义词:行满功成
言方行圆 详解>>
成语:言方行圆
拼音:yán fāng xíng yuán
解释: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示例:
近义词:言行不一
反义词:
空心汤圆 详解>>
成语:空心汤圆
拼音:kōng xīn tāng yuán
解释: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出处: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
屈原的“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是什么意思?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赤壁赋》,意思是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作品原文:
《赤壁赋》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话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词句注释:
壬戌(rén xū):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徐:缓缓地。
兴:起。
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yǎotiǎo)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少焉:一会儿。
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横贯江面。
“纵一苇”二句: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
遗世:离开尘世。
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扣舷(xiá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
桂棹(zhào)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
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和:同声相应,唱和。
作品赏析: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三段写客的回答,表现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把人类社会同宇宙自然对立起来,又把个体的人同社会整体加以分割,那当然看不到全部历史舞台上威武雄壮剧的持续演出,也看不到人类虽然依赖自然但更有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悲观厌世或消极出世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惘。苏轼也是如此。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念奴娇》词不也说“人生如梦”么?而这样的思想感情,作为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却被苏轼结合着景物地点的特征,从历史到现实,从具体到一般,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来,使读者一点也不感到任何枯燥的说教意味。更为重要的是苏轼同样结合着景物、地点的特征,同样用诗一般的语言,批评了客的回答,表现了苏轼当时思想感情的另一个主导方面,全文至此遂以“苏子曰”开始而进入第四段。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释义:方和圆怎能相合?不同的人又怎能相安无事呢?
出处
该句出自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揭露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不附和邪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楚国至死不渝的忠诚。
赏析
该诗句表现出诗人决不与祸国殃民的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屈原的《离骚》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学经典,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课本中,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离骚》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离骚》课文解读
长太息①以掩涕兮,哀民生②之多艰。(我长声叹息而掩面哭泣啊,哀怜人民生活痛苦多灾多难。①太息:叹息。②民生:百姓的生活。一作?人生?,民生多艰,指人生遭际艰难。)[这两个句子以?哀?字为中心,前面描写哀痛的情状,尽现哀痛之深,后面写哀痛的原因,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①好②修姱③以鞿羁④兮,謇⑤朝谇⑥而夕替⑦。(我只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①虽:唯。②好:h?o,爱慕、崇尚。③修姱:修洁而美好。姱,kuā。④鞿羁:jījī,喻指束缚、约束。鞿,马缰绳。羁,马笼头。⑤謇:jiǎn,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无实在意义。⑥谇:su?,谏诤。⑦替:废弃、贬黜。)[这两句上是因,下是果。?朝谇而夕替?,早上还与君王共商国寔,进谏诤言,夕暮却突然身遭废弃。由?谇?而?替?,说明地位变化之剧,从?朝?而?夕?,说明变化之速。屈原品性高洁,才智非凡,又能严格约束自己,本该因此深得君王信任,为什么反而因此获罪,顷刻间雁落云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屈原能承受得住吗,他会有何作为?朝谇夕替?四个字激起疑窦,开启下篇。]既替余以蕙纕①兮,又申②之以揽③茝④。(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再次给我加上罪名。①蕙纕:?纕蕙?的倒文,即以蕙草做佩带。蕙,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兰?。纕,xiānɡ,佩带,这里用作动词。②申:重复,再三。③揽:采集。④茝:chǎi,香草名,即白芷。蕙纕、揽茝比喻修养高尚的德行,也比喻屈原推行的?美政?。)[申述自己被贬的罪名。以一?替?字承上,说明自己遭受废弃的罪名竟然是因为?蕙纕?揽茝?,竟然是因为自己?好修姱以鞿羁?,竟然是因为自己追求美政,竟然是因为自己拥有了太多的美德。一个荒唐的罪名,暴露了楚怀王不分贤愚忠奸的愚昧。诗用对偶的形式,节奏鲜明。用香草?蕙?茝?比喻高洁的品德,比喻他心目中的美政,用?蕙纕?揽茝?比喻自己对高尚美德和美好政治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形象生动。]亦余心之所善①兮,虽九②死其犹未悔。(只要是为这些心里喜爱的东西啊,我即使九死一生也还是不后悔。①所善:所爱好的东西。指上句?好修姱?蕙纕?揽茝?。②九:极言多。)[表白自己虽遭重压,但不改其追求理想、恪守节操的坚定态度。?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离骚》中的名句,?虽?犹?,假设关系的连词,?九死?,数字夸张,极言其为美好理想、为正义事业,义无反顾,至死不渝的决心。]怨灵修①之浩荡②兮,终不察夫民心③。(怨我那君王实在荒唐啊,他始终不能把人心体察。①灵修:神仙,这里指楚怀王。②浩荡:荒唐,胡涂,没有准则。③不察夫民心:指分不清谁忠谁奸、谁贤谁愚。民心,人心。)众女①嫉余之蛾眉②兮,谣③诼④谓余以善*⑤。(那班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造谣诽谤我好做*荡的事情。①众女:喻指许多小人。②蛾眉:像蚕蛾一样细而长的秀美的眉毛,这是将自己比喻成美女,暗示自己有杰出的才能和高尚的德行。③谣:造谣,诽谤。④诼:用谗言诬陷。⑤善*:善于以*荡之姿取媚于人。*,*荡。)[这四句说明自己遭受贬斥的原因,一是楚怀王昏庸胡涂,?终不察夫民心?,二是朝中小人嫉妒而进谗言。赏析这几句诗,要懂得《离骚》常用的表现手法。《离骚》一诗,诗人除了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将自己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两情依依,后来因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丈夫?二三其德?,她终于被狠心的丈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固①时俗②之工巧③兮,偭④规矩⑤而改错⑥。(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恣意胡为。①固:本来。②时俗:世俗。③工巧:善长于取巧。工,善于,擅长。④偭:miǎn,背向,?面?的反义词,引申为违背。⑤规矩:圆曰规,方曰矩,喻指国家法度。⑥错:通?措?,施政的举措、措施。?偭规矩?与?改错?二者同义反复。)背①绳墨②以追曲兮,竞周容③以为度④。(违背准绳而随顺歪门邪道啊,竞相把苟合取悦奉作法度。①背:违反。②绳墨:木匠划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③周容:苟合取容。④度:法度、准则。)[这四句揭露楚朝政的黑暗。由群小控制的楚国朝政风气败坏,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诗人巧用比喻揭露这些小人的乖戾。?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言今世工匠,自以为乖巧,背弃规矩,更造方圆,必失坚固、败材木,以喻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必乱政治、危君国。?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言百工不循绳墨之直道,随从曲木,屋必倾危而不可居,以喻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以为常法,国必倾危。屈原以工匠造屋设喻,表达他深感楚国大厦将倾的忧虑。]忳①郁邑②余侘傺③兮,吾独穷困④乎此时⑤也。(烦闷忧郁我潦倒失意啊,在这个时世我孤独走投无路。①忳:t?n,忧闷。②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忳?与?郁邑?同义反复,用以强调忧闷之深切。③侘傺:ch?ch?,失意的样子。④穷困: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⑤时:时世。)[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诗人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作者似乎欲借此将胸中块垒尽情倾吐出。]宁溘死①以流亡②兮,余不忍为此态③也!(我宁愿突然死去烟消云散啊,也不愿随波逐流,取这种世俗的媚态。①溘死:突然死去。溘,k?,突然、忽然。②流亡:形体消亡,即死。③此态:指上面所说的?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两句写诗人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节操和志向。前面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是表明他愿为美好的理想献身;?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是声明他绝不与朝廷小人同流合污。]鸷鸟①之不群②兮,自前世而固然③。(雄鹰与凡鸟不能同群啊,自古以来原本就是这样的。①鸷鸟:鸷与鸟。鸷,zh?,凶猛的鸟,指鹰、雕等。鸟,这里是泛指一般的鸟。②不群:不与凡鸟为伍,特立独行。③固然:本来如此。)何方①圜②之能周③兮?夫孰④异道⑤而相安?(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而能够相安?①方:即方枘、榫头。②圜:yu?n,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③周:合。④孰:何。⑤异道:不同道。)[?鸷鸟?异道而相安?四句,诗人用比喻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鸷?喻自己,?鸟?喻小人,?鸷?执志刚厉,特处不群,不可与凡鸟比翼齐飞。用以喻屈原执分守节,不随俗人。?方?喻自己,?圆?喻小人。方者,正也,端方正直。屈原正道直行,方正廉洁。哪有圜凿受方枘而能合者?用以喻忠贞之人与奸佞圆滑之人不相为谋。?自前世而固然?,说明了屈原的精神源泉。历代圣哲给屈原极大鼓舞,他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志洁,行廉?,?濯淖污泥,蝉蜕浊秽,浮游尘埃,泥而不滓?,而与日月争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①而攘②诟③。(受着委屈而压抑着心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①尤:责骂。②攘:忍受。③诟:侮辱。)伏①清白以死直②兮,固前圣之所厚③。(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①伏:守、保持。②死直:死于直道。③厚:嘉许、推重。)[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诗人?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因而再一次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照应上文?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的精神来源于前人,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榜样。]
第一段28句,内容为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的原因,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这一段可分两层,?谣诼谓余以善*?以上是第一层,以下是第二层。第一层抒写诗人面对?朝谇夕替?这骤然而来的政治打击的心情和态度。诗人一方面怨灵修之浩荡,同时又坚决表示?九死未悔?。第二层写诗人对?时俗工巧?,即朝中小人的态度,诗人凛然声明:宁死也不忍为此态也。
悔相道①之不察②兮,延③伫④乎吾将反⑤。(我反思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久久伫立而想返回。①相道:观察、选择道路。②察:清楚、明白。③延:久久。④伫:久立。⑤反:通?返?,返回。)回朕①车以复路②兮,及③行迷④之未远。(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呀,趁着迷路还不算走远。①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②复路:返回到原路。③及:趁着。④行迷:走迷了道路。)[读这四句诗,首先要注意?悔?字,?悔?字承上文又开启下文。上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因此,读者不能不问:既?未悔?,为什么又?悔?呢?悔什么?原来这里的?悔?不是?后悔?的意思,而是?反思?的意思,诗人?悔?(反思)自己当初未曾审察明白事君之道,因此愤然离开了朝廷,但是又欲罢不忍,欲去不能,于是长久地站立原地,犹豫彷徨,徘徊不前。他苦苦思索:路在何方?最后似乎又萌生了一个念头:趁着在迷失的道路上走得还不远,掉转我的车头踏上归途,重返朝廷去吧。]步①余马②于兰皋③兮,驰④椒丘⑤且⑥焉⑦止息⑧。(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又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①步:缓行。②余马:我的马车,即上节的?朕车?。古代车马相连。③兰皋: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④驰:马快跑。⑤椒丘:长着椒树的山冈。⑥且:暂且。⑦焉:于彼,在那里。⑧止息:停下来休息。)[这两句承?回朕车以复路?,写屈原意欲回朝廷?进仕?。诗人缓缓地赶着马车到达兰皋,又登上椒丘,然后驻辔下车,稍事休息。他在干什么?他在观望,他在等待。?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希望有机会重回朝廷。兰皋、椒丘,写诗人身处逆境,但仍然是没有兰草的山岗车儿不经过,不长香椒的山丘不驻足,人穷志不穷,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进①不入②以离③尤④兮,退⑤将复修吾初服⑥。(欲入朝廷不被接纳反受指责啊,我于是退出来重新整理当初的衣服。①进:进身于君主之前,即进仕。②不入:不被君王所用。③离:通?罹?,遭受。④尤:过失、指责。⑤退:离去。⑥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这是写屈原再次入朝受挫。愚蠢的楚王?不知忠臣之分?,奸佞的小人容不下方正之人,屈原?进不入?而且又遭受新的诋毁诬陷,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终于拿定了主意:?退将复修吾初服?。虽然不得不退出仕途,但是仍然不改初衷。这是碰壁之后的退让;这是不计功利得失的倔强。]制芰荷①以为衣兮,集芙蓉②以为裳③。(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裙。①芰荷:荷叶。芰,j?。②芙蓉:荷花。③裳: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古人以上衣为衣,以下裙为裳。)[言自己因为?进不入?,于是裁制芰荷,集合芙蓉,以为衣裳,用被服香洁比喻自己修身养性,品德愈益高洁。从此句起对?初服?进行具体申述。]不吾知①其亦已兮②,苟③余情其信④芳⑤。(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啊,只要我心灵确实芳香。①不吾知:即?不知吾?的倒装。②亦已兮:也就算了吧。已,止,罢了。③苟:只要。④信:确实。⑤芳:芳香美好。)[?芳?承?芰荷?芙蓉?,言君王不了解我,进仕无望,那就算了吧。不在位不谋其政,再不想朝政之事,只求内心确实高洁。]高①余冠之岌岌②兮,长余佩之陆离③。(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①高:用做动词,使动用法。下句?长?与此用法同。②岌岌:高耸的样子。③陆离:修长的样子。)[言自己虽怀德不用,但仍要高我之冠,长我之佩,尊我之威仪,整我之服饰,以示我鹤立鸡群,鸷鸟不群,与众人相异。]芳①与泽②其杂糅兮,唯昭质③其犹未亏。(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①芳:香草的芳香。②泽:佩玉的润泽。③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言我外有芬芳之德,内有玉泽之质,二美杂会,兼于一身,而不得施用,故唯有保明其身,无有亏损而已。所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制芰荷以为衣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这里八句,紧扣?初服?二字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作者繁复地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忽反顾①以游目②兮,将往观乎四荒③。(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将去观望荒远的地方。①反顾:回头看。②游目:放眼观看。③四荒:四面荒远的地方,形容极其旷远。荒,远。)[?将往观乎四荒?,写屈原既在楚国不能伸志,于是也萌生过出走他国的念头,但就在此时,又忽然反顾游目,翘首以待,求怀王回心转意。此句和前文?回朕车以复路?相应,表明屈原内心的矛盾冲突,他在进仕与退隐,出走他国与留在楚国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而斗争的结果是:虽遭贬弃,幽愁忧愤,但仍然?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佩①缤纷②其繁饰③兮,芳菲菲④其弥章⑤。(佩戴上缤纷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彰。①佩:用如名词,指佩戴的香草和饰玉。②缤纷:繁多。③繁饰:众多装饰品。④芳菲菲:形容服饰品芳香浓烈。⑤弥章:更加明显。章,通?彰?。)[诗人整饰仪容,佩玉缤纷而众盛,喻自己将更加砥砺意志,品格更高尚,思想更精纯,赤心更忠诚,不以替废而改其行。]民①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②以为常③。(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和爱好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①民:人。②好修:爱好美,比喻修身养性。③以为常:认为是常规。)虽体解①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②?(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变心啊,难道我的志向可以因受挫而改变?①体解:分解人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②惩:受创而改变。)[最后四句,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一切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诗人坚持真理,坚守节操,获罪群小,深知后果,但美政之愿,存君兴国之志,至死不渝。诗人的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
第二段24句,写诗人?悔相道?,也就是反思从政之道。这一段也分两层,?唯昭质其犹未亏?以上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第一层写诗人在进仕,还是退隐,积极入世还是消极避世这个问题上矛盾重重,最后诗人?进不入以离尤?,于是?退将复修吾初服?。第二层写诗人是在出走他国,以伸其志,还是留在楚国,以报其国这个问题上的激烈斗争,诗人?将往观乎四荒?,打算出走之时,终因眷恋楚国,系心怀王,于是又?忽反顾以游目?,并写下誓言:?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爱国忠君之心不渝。总之,这一段诗人围绕进与退、走与留展开激烈斗争,进行艰难选择,从中表现出诗人追求理想、坚持真理,忠贞爱国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
关于“带方和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