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教大家“麻将开挂图片搞笑头像大全高清”(确实是有挂)-哔哩哔哩

网上有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您好: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咨询加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http://www.boyicom.net/sheng/1.jpg
1.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 2.咨询软件加微信【】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二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会量、画线段。

 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400厘米=()米

 3米=()厘米700厘米=()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统计——生日》(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出问题。(播放生日快乐歌)

 师:同学们今天是淘气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唱首生日歌庆祝庆祝好吗?(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手哼唱起来)淘气说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在哪个月份出生的?属于哪个季节?

 生1:我的生日是在6月,是夏季出生。

 生2:我的生日是12月,是冬季出生。

 生3:我的生日是4月,是冬季出生。

 师:到底你们说对了吗?请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说说。

 师:看来,有的同学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学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学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到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呢?(教师表情疑惑)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意见)

 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可难坏了老师,要想准确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已见,想法不一,学生体会到需要统计大家的意见。)板书:生日——统计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用统计的方法来调查我们每个大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师:下面我们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调查。你们想怎样去调查?

 生1:可以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另一排……

 生2: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

 生3:让每个同学在什么季节过生日写在纸上,交给组长进行统计。

 生4:让在春季过生日的伸出一个手指,在夏季过生日的伸出两个手指,在秋季过生日的伸出三个手指,在冬季过生日的伸出四个手指。

 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还有很多。调查前,请小组成员先商量你们打算如何分工调查?

 师: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不重复、不遗漏)强调安静。

 2、小组合作调查,绘制统计图

 教师重点关注需要帮助的或有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并进行评比。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怎样?

 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听调查的结果和小组里的人数是否一样。

 师:其它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的这一小组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大家一起数数统计的人数是否有遗漏。

 (各小组依次汇报)生汇报的时候,老师将每个大组的春、夏、秋、冬出生的人数统计在大表格中

 三、验证数据

 师:这是刚才大家每个大组调查的结果,老师根据你们的统计绘制出这张班级统计图。请小朋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呢?

 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

 四、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生2: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比夏季过生日的多8人。

 师:如果××同学也来参加我们的统计活动,同学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出生?为什么?

 五、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这是笑笑给我们二年段春季出生的同学做的统计表,你们能根据这个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提出最经典的一个问题考考其它小组。

 师:在我们二年段中,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排行榜第二多,请你们猜猜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可能有几个?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调查我们班哪个季节出生的人最多的问题解决了吗?是怎么解决的?

 生:……

 师:对,是大家通过亲自调查,得出数据,再整理制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分析得到解决的,也就是统计出来的。

 师: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

 生1:要想知道在上次考试中,哪一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

 生2:要想知道我们小组每个同学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也要用到统计。

 生3:要知道全校哪个班级的人数最多,也要进行统计。

 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把统计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点评:今天这一节课,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

扑克牌都有哪些玩法?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红色 ** 蓝色 白色

人数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法: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3篇

一副扑克牌可以玩出很多幼儿园数学领域要掌握的内容,比如分类、运算、比较、排序等。

幼儿园去不了,但能在家学的就千万别落下了。上小学阶段,玩24点。只选扑克牌中的1-10,共40张,每人手持20张牌,各出2张牌,加减乘除,运算顺序随机使用,使4张牌的结果为24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3——-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篇三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关于“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5月25日
下一篇 2024年05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