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使用“超长地铁”往来上海苏州?(上海地铁和苏州地铁对接)

6月24日上午,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通,实现与上海地铁的无缝对接。

具体看,它西起苏州工业园区,可与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换乘,至苏州中心城区;东至昆山花桥站,可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换乘,至上海中心城区。

有市民尝试从苏州乘坐地铁至上海,按个人行程路线,坐了3个小时,69站。有声音认为,两地地铁相通方便了彼此出行。也有声音质疑,苏州到上海高铁仅需半小时,谁会常去花时间坐几十站地铁呢?这几天,两类声音争论不休。

“反方”观点并非没有原因。一般而言,使用地铁平均出行距离是15公里,超大城市通勤距离大约9公里(年中国特大城市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因此合理的地铁线路长度被认为约三四十公里,且有“地铁不宜过长”的理论出现。若使用地铁从苏州市区辗转至上海,乘坐的里程起码需要五六十公里,已算“超长地铁”。

不过,用事实说话,这两天不少试乘并拍摄vlog的体验者表示,苏州11号线全段的上座率“还可以”,甚至有时椅子基本坐满。那么,是哪些人在使用苏州11号线呢?这条将上海、苏州更紧密地连在一起的线路,对两地往来有何影响?

B站up主阿罗娜analog于9:05拍摄到的昆山东部站点的实际乘坐情况。

算客流:方便苏昆、沪昆两地往来

“地铁线路200余公里”的线路由59公里的上海16号线、82公里长的上海11号线、42公里长的苏州11号线、45公里长的苏州3号线组成。四条线路也分别服务于本市居民的出行。

其中,苏州11号线全程穿越昆山市区核心地带,又被戏称“昆山地铁1号线”。在年人口普查中,昆山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09万。苏州11号线以北的昆山两镇占据了一半人口,因此,苏州11号线通过轨交连接苏州市区和上海,实际上极大地便利了昆山居民前往两地,以及两地市民前往昆山。

苏州11号线的乘客大多数在昆山居住。通过这条线路,他们前往苏州市区、苏州工业园区、上海嘉定都较为便捷。也不排除一部分乘客是居住在嘉定,工作在昆山或苏州园区。

来源:澎湃·美数课

与此同时,昆山两座高铁站(昆山站和昆山南站)均坐落于市区东南角(相隔只有2公里),难以辐射全市的本地居民。地铁为距高铁站较远的昆山居民,提供了多一种选择。

另外,上海嘉定区唯一的高铁站——安亭站,每天双向只经停15趟高铁,高铁往来的时间难以满足通勤功能——经停安亭北的车次是进上海多、出上海少,且末班车于5点左右结束,很多双城通勤的人提到“正常下班都赶不上高铁,更何况没准还要加班”。

因此,各地虽已有高铁,但地铁的联通仍为“进出”昆山提升了便捷性,尤其方便昆山至“上海与昆山的交界区(如嘉定)”、苏州市区与昆山的客流往来。

底图来源:高铁网

算效率:比高铁稍慢,但频次高、价格低

最高时速140~160公里的地铁与时速250公里或350公里的高铁相比,数值上看是慢的。但社交平台上参与“地铁vs高铁”的体验者,不约而同提出“高铁只是点对点连接”,应该把起终点与高铁站之间的交通时间、以及高铁站内候车耗时一并考虑。

这样考量的结果是,从苏州到上海加上城内交通时间,一般仍需两小时,但相同起止点,地铁3小时可达,即便换乘,最长的地铁换乘通道也不过步行3-5分钟。

高铁的速度难以说有压倒性优势。并且地铁频次高,8分钟开行一趟。如果没有买上合适时段的高铁,多一个地铁的选择也是好事。

在上述测评vlog中,一条评论提到“节假日买不到高铁票是不是就可以地铁回家了”,得到高票点赞,证明在特定的超大流量节点,地铁可以很好的补充运能。

也有人提出,高铁普遍提价,而地铁票只有十几、二十块钱,一些对票价敏感的群体包括大学生等,可以选择耗时稍长但更便宜的方式出行。

这也引起网友讨论“无锡地铁跨过江阴修到泰州靖江”“地铁修到芜湖吧”。可见,苏南地区搭建跨城联通的地铁网络,在市民群体中也受到相当的支持。

当城市绵延发展,地铁相通是顺势而为

对于苏南地区而言,一些市与市、市与县之间的区域形成实质上的都市绵延区,其行政边界已然模糊。人口流动也并非单向汇聚于中心城区、龙头城市,而拥有复杂的多点流动网络。高铁只能做到“县县通”,在更小的尺度上难以覆盖到更加复杂的人口流动。

上海11号线无缝对接苏州11号线,满足了很多跨市/县通勤的需求,使两座城市的同城化更进一步。而它也仅是长三角跨城地铁网络的开始。

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地区被赋予的之一,就是要打造成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其中就包括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关远期规划提出,上海青浦计划有轻轨系统通过吴江和嘉善“三省交界”的水乡客厅,直达嘉兴;苏州的地铁网络也会东延连接无锡。这些跨城地铁将成为连接都市圈内城市的“血管网络”。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0)
上一篇 2023年07月02日
下一篇 2023年07月0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