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教大家“麻将神器用哪个好用又实惠耐用点”(确实是有挂)-哔哩哔哩

网上有关“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您好: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咨询加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http://www.boyicom.net/sheng/1.jpg
1.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信 2.咨询软件加微信【】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篇一

 内 容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级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 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 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 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 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 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 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 测量验证

 1、 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 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3、 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 介绍圆周率

 1、 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 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表示。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四) 推导公式

 1、 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 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 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 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 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希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2/9+2/9+2/9=6/9=2/3(个);

 (2)2/9×3=6/9=2/3(个);

 (3)3×2/9=6/9=2/3(个);

 (4)3个2/9就是6个1/9就是6/9,再约分得到2/3(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

 生2:3个2/9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2/9×3。

 提出质疑:3个2/9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2/9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初一数学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基本方法:

(1)从具体的.实际的恩提出发,观察各个数量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

(2)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大胆猜想

(3)善于类比,从不同事物中发现相似或相同点;

(4)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验证结论正确与否;

(5)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善于变化思维方式,做到事半功倍

技巧平台:

探索规律是一种思维活动,及思维从特殊到一半的跳跃,需要有一定的归纳与综合能力.当以知的数据有很多组时,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才能准确找出规律.需用到的数学方法有:分类讨论法.转化法.归纳法.

(1)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解答有关探索规律性问题的特点是问题的结论或条件不直接给出,需要逐步确定需要的结论和条件.

(2)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掌握规律.合理推测.认真验证,从而得出问题的正确结论.

看再打字很辛苦,有苦劳的份上,选我吧!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首先,老师讲课一定要认真听,作业认真完成,这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它的重要性已不必多说。另外,学校有时会为学生统一订购一些教学辅导书籍,可充分利用。有些超常学生可以加强学习的深度、广度、但基本功--基础知识万万不可忽视。

其次,要注意效率。不作"重复劳动",每次预复习都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在此,我想提出一点:过多的参考书是毫无必要的。看透一本参考书往往优于"看两本书,却均未看透"的情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读一本书,要越读越薄。"这就是说,要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抓住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

这不禁使我想到,我们现在每一个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都在为自己编织一张知识网络,其主要作用是串连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知识网络应当编织得疏密得当。太疏了,不能使自己的思维四通八达,纵横恣肆;太密了,会影响主线的清晰度,得不偿失。在此不妨举一例:有一位同学,平时学习极其用功,做的数学题极多,但不去理解主旨,几乎把每本参考书中的每句话都当成重点,以求"滴水不漏"。更可悲的是,在重复劳动之中,他从来不将自己冗长的思维有条理的整理出来,请教老师、同学的一些问题也往往很"低级"--自己脑子稍稍转个弯就行了!由于不分主次地学习,不注重培养解题感觉,他的成绩始终上不去,这就是把书"越读越厚"的后果。数学的解题往往灵活多变,每个人解数学题都有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许多数学题都是耐人寻味的。立体几何使我们了解空间的艺术、数学归纳法让我们领略证明的技巧……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米卢诺维奇崇尚"快乐足球",那么,我们不妨享受数学,体会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多思考,多享受,多收获,这就是我说的第三点。平时学习中,必须留相当一部分题目给自己充分思考,尤其是难题,哪怕想它一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解难题,只要经过充分思考,即使没有做出,整个思维过程也是有价值的。因为难题往往综合较大,能力性较强,对解题者连续发散思维的要求较高,所以解题者往往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探索过程。在整个探索过程中,解题者不断寻找突破口,不断碰壁,不断调整思维功势,不断进展。与此同时,解题者将自己所学到的不少知识、技巧试用一番,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解题者也通过做题,检验了自己掌握有关知识的程度,便于为此后的学习定下适当的目标。记得在《中学数学》杂志中有一个不等式证明题,颇有难度。我苦思冥想四个小时,终于得出了一个优于参考解答的解法。这令我欣喜若狂,当然也令我对此类不等式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里顺便提一下,多思考是培养一个人数学综合能力的好方法,但有些同学往往忽视计算能力,疏于实践。尽管考试可以利用计算器,(竞赛中不能使用,)但计算器并不能完成代数式、解析式、三角式等运算。有的时候同学们解题思路正确,只是计算有误,导致最终出错,这是很可惜的。我不擅长解析几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解析几何的计算量大,如果用的方法不好,计算会更繁琐,更容易出现错误。愿读者和我共同努力,使自己具备过硬的计算能力。

除了以上三点,我想,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复习迎考阶段,都要注意心态调整。一次考砸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知识未掌握牢固,可能是解题感觉不到位,可能是前面所说的计算错误,可能是状态不佳,可能是特殊原因,也可能是太想考好以致心态失衡。我觉得一个人的心态不应过度地为考分所影响,要时刻记住,充足的积累是发挥稳定的保证。平时刻苦钻研,考前复习中,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中等难度习题,来提高解题熟练程度,并增强信心。考试时保持平静的心情和兴奋的状态,这样就可能爆发出无穷的能量。当然,在任何时刻,还要记住一句话;"只满足于进步,不满足于成功。"

有的同学知识掌握得不错,苦于发散思维能力不强,对此,可针对性地购买一些有关发散思维的同步辅导书籍。(注:本人对书市不甚了解。)我觉得同学们不妨逆向思维,改编甚至自编一些题目,并自己解答。一来可以复习已做过的题目,使自己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更能熟练应对;二来可以探索性地研究,细微的条件变化能否或如何影响解题过程:此外,还可以初步领略命题思想,以此拓广思路,深化解题思想。

编题目让你更容易举一反三。尽管编一道新题往往比解一道习题困难数倍,但通过编题过程中的发散思维所得到的收获,也往往比做十道题都大。适当抽出少量时间编解题目,也是一个不错的探索学习的方法。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有一点需要说明,各人因其不同情况,在无形之中已逐步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需适当调整无须刻意改变。其实学数学和学其它学科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一句话:只要肯动脑筋,事情能做好。

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谈一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供同学参考。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3、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

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

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

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

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

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

固,消灭前学后忘。

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

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

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

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题:N次是2N-1条,6次是11条,10次是19条

(1)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再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再将其中的一个小正方形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此循环进行下去

剪的次数1 2 3 4 5 ....

正方形个数4 8 12 16 20....

如果剪N次共剪出____个小正方形

如果剪了100次,共剪出____个小正方形

观察图形,你还能得出什么其它规律,请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答案:4n

100*4=400

(2)2x4=3?-1 3x5=4?-1 4x6=5?-1 ... 10x12=11?-1

将你猜想到的规律用只含一个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___________

答案:(n-1)(n+1)=n?-1

(3)有几个图形,第一个有一个方块,第二个有三个方块,第三个有六个方块,第四个有十个方块。问一下第五个有几个方块?第六个那?第n个那?

答案:第五个:15,第六个:21,第n个:n(n+1)/2

(4)1*2*3*4+1=25=5^2 2*3*4*5+1=121=11^2 3*4*5*6+1=361=19^2 用含有N的等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答案:n(n+1)(n+2)(n+3)+1

=[n(n+3)][(n+1)(n+2)]+1

=(n?+3n)[(n?+3n)+2]+1

=(n?+3n)?+2(n?+3n)+1

=(n?+3n+1)?

即n(n+1)(n+2)(n+3)+1=(n?+3n+1)?

(5)1-2+3-4+5-6+......+99-100 (2)1+2-3+4-5+6-......-99+100 (3)0-|72/71-71/72|+|71/72-72/71|

答案:-1*50=-50

(6)观察下列各数:1/1,- 1/2,- 2/1,1/3,2/2,3/1,- 1/4,- 2/3,-3/2,- 4/1,1/5,2/4,3/3,4/2,1/5,...这列数中的第16个数,第33个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看规律:

分母从1,21,321,4321,....

数字的个数为1 2 3 4 成等差数列,所以1 2 3 4 5,这个时候己经为15了,则下一个应该为6 所以分母应该为6

分子从1,-1 -2, 123,-1 -2 -3 -4,.....

数字个数为 1 2 3 4 5 ....,所以到5的时候,数字己经到了16个,所以下一个应该为-1 -2 -3 -4 -5 -6,因为逢偶数为负数。所以第16个数为:-1/6

再看规律:

1 2 3 4 5 6 7 这个时候为28,再过5个数就是第33个数。所以分母应该为

8。倒数第5 个数,所以分母应该为4

现看分子:到8的时候是第5个数字,又因为逢偶数为负数,所以为分子应该为-5,所以第33个数为-5/4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1/6+2/6+3/6 3/10+3/10+3/10

 计算3/10+3/10+3/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9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2/9块,三个人吃了几个2/9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2/9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2/9+2/9+2/9=2+2+2/9=6/9=2/3(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2/3)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2/9×3。再启发学生说出2/9×3表示求3个2/9相加的和。

 (3)比较2/9×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9×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9×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2/9的和。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2×3/9=6/9=2/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2×3/9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2/9×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2×3/9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2/9×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2/9×3是用分数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

 2/9×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2/9×3按简便方法计算。

 3.反馈练习: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知识,相乘时,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板书

 分数乘整数

 2/9×3=2×3/9=6/9=2/3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种玉米的面积占3/5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 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

 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1/5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 ×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 ×1/5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 ×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 ×1/5 =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 ,再把这1/2 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 。说明1/2 ×1/5 =1/10 。

 5、结合演示进行归纳。

 用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 ,又把这1/2 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 ×1/5 =1×1/5×2=1/10(板书算式)

 (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

 (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 公顷)的3/5 ,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 的3/5 。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2×3/5=1×3/2 ×5=3/10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4/9的1/3是( ),3/4的1/5是( )。

 3、一块地是4/5公顷,这块地的1/7是( )公顷。

 4、一堆水泥重15/16吨,用去3/7,用去( )吨,还乘下总数的( )。

 5、1千克面条3/2元,王大妈买了7/10千克面条,共花了( )元。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18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分数乘分数

 1/2×1/5=1×1/2×5=1/10

 1/2×3/5=1×3/2×5=3/10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3、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4×1/3 1/5×1/2 2/3×3/4 2/5×1/2

 14×3/7 15×4/5 5/8×2/5 7/15×5

 2、4/11×5表示( )。

 10×3/5表示( )。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7/33×3/14 5/7×4 27×5/9

 5/8×4/15 7/12×3/7 14×6/7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汇报时先要求学生说清算式意义,再说计算过程。

 2、列式计算

 9/10吨的2/3是多少吨?

 5/8米的1/2是多少米?

 9千克的一半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解题思路后,集体汇报,强调理解“一半”。

 3、1千克牛奶含乳糖1/21千克,蛋白质的含量是乳糖的7/10,1千克牛奶含蛋白质多少千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希望同学们可以更熟练掌握计算。

 板书

 练习课

 求“一半” 乘1/2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5×30 12×2/3 2/5×1/3 7/8×3/4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45。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⑴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9/10千米/分的4/45。

 ⑵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10×4/45=9×4/10×45=36/450=2/25

 ⑶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⑷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9/10×4/45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板书:(计算过程)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⒌、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⒊、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⒋、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板书

 分数乘分数

 9/10×4/45=9×4/10×45=2/25(千米)

 9/10×30=9×30/10=27(千米)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 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旧知。

 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⑵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⒉、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

 计算时,要掌握好计算方法,准确计算。

 板书

 分数乘法练习课

 40×11/20=22(种)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3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位置,并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4名同学,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六、教后记:

 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积极引导与点拨,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3页例2,练习一第3、4、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 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 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1,1)在第1列第1行交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报,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六、教后记:

 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xxx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算式:×2

 (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

 四、作业

 练习二第3、7、8、10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篇8

 一、复习。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

 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

 生: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15。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①数量关系

 a.4/5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

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5月20日
下一篇 2024年05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