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700分和700万,怎么选?
这几天适逢高考出分,与之有关的话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把网上一个流传颇广的段子告诉了一位老大哥。问:“700万和小孩高考700分,你会选择哪个?”
我这位大哥是我们那代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出身于一个小县城,凭借天资和努力考上了清华,后来一直在前沿行业工作,现在也是业内的大拿。我想,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700分。
他沉吟片刻后回答:“700万。”
“为什么?这个回答太出乎意料了!难道你不想让你的孩子考700分上清华,以后继承你的衣钵有所成就吗?”
他无声地笑了笑,说:“哈哈,如果回到我们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700分。但现在时代不同了,700分的吸引力大大减小了。首先,700分未必能读得了清华。”
这倒是真的,在某些卷出天际的省份,700分并不能上清北。
“其次,700分的隐性代价远比字面意思高得多。”
“你说的是补课费用吗?现在确实是挺夸张的。”我附和道。
“钱不算什么。我更担心的是,为了去追求单纯的高分,要逼迫孩子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刷题,去练习一些他未来一生中都可能用不上几次的技能。而这个过程的痛苦和高竞争性还可能对他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我觉得这个代价太大了,所以我宁可选择700万,或许可以给他在一线城市买个小房子,自住或者收租,帮他解决基础的生计,至于他的人生怎么走,让他自己抉择吧。”
回想起身边很多高学历的家庭,一点也不卷自己家的孩子,我当时还不理解他们的想法。这位老大哥是次把逻辑说明白的。
故事二:“XX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
上周,单位里别的部门一个孩子正在读二年级的朋友跟我吐槽说:“这些天的短好像是中了病毒了,几乎所有主播都在重复一样的话:‘二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
我先是一脸懵逼,我怎么从来没刷到过?旁边一个老哥凑过来说:“你肯定是被大数据了!你在后台肯定被贴了‘新手家长’的标签,这类自动分发给你就是为了引发你的焦虑,忽悠你去报班!”
“还有这种路数?现在不是号称双减了么?”我和新手家长一起问道。
“双减?嘿,怕是减了个寂寞。现在中考拼稳定,高考拼智商,要想考高分,哪个不得卷到飞起?听过来人一句劝,趁孩子年纪小,赶紧先飞起来,语文把字练好,英语刷刷分级,数学至少超前学一年!减负减负,越减越负!”老哥开始叨叨起了育儿经。
新手家长一向是秉持快乐教育、静待花开育儿理念的,听到老哥这么说,心里并不是很认同,就说:“我看这轮双减还是有效果的,至少身边学奥数的小孩没那么多了嘛!”
老哥神秘地笑了笑:“奥数班不是没有,只不过都转地下了。上面政策多,下面对策更多!大机构不让搞,老师们就化整为零,开小班,口碑化招生;监管机构查得严,就在偏僻的地方租个别墅开班,再不行就上网课;银行查账户流水,学费就干脆收现金。更有甚者,把机构注册了到了国外,学费都收的外币,上课呢,照样都是本地小孩。要我说啊,这还不如双减前呢,至少所有信息都是明白放在桌面上的,现在,嘿,报个班跟特务接头似的,还不一定有得上!”
听了这番话,我和新手家长面面相觑。
《小舍得》剧照
昨天,又路过这位新手家长的工位,跟他打招呼,他也没注意到我。走近了,发现他正专注地盯着微信。
“整啥呢?那么紧张的样子。”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哎是你啊,”他回头看了我一眼,一边看着手机一边跟我说,“别提了,那天听完老哥一席话,又找几个学霸家长一打听,都在悄悄报班!自己再一琢磨,越想越不是个事啊。这不,求那老哥介绍了一个奥数名师,现在正等着他加我微信呢!”
“啥?你也要开始卷了?”我一脸诧异。
“对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这信息不对称害死人啊!不说了哈,我先忙。”
这真的只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吗?
故事三:教育网红张雪峰
说到信息不对称,我这些天又听到了一个新名词:高报师。
高报师是“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师”的简称。志愿规划和填报,如今俨然已成为一个新行业。时势造英雄,新行业的诞生还孕育了不少网红。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张雪峰了。
据百度百科:张雪峰(本名张子彪),男,汉族,198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毕业于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研途考研老师,苏州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法定代表人,苏州研途教育科技副总裁、联合创始人
张老师有很多经典语录,但最有意思的言论莫过于“孩子想学新闻直接打死”了。
他之所以不鼓励报新闻专业是因为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这引发了网络上一系列争论。还有个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出来反驳,义正辞严地支持学新闻拥有大好的前景。
但悲哀的是,这种反驳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因为连这位教授自己都不是新闻专业出身的。所以,张雪峰在这场直接交锋中看上去更有理一些。
更悲哀的是,很多人认为,张雪峰之所以能在网络上获得那么多拥趸,是因为他敢于说实话,扯掉了那些假大空专业的遮羞布。
但这背后隐含的逻辑又是什么呢?不外乎:普通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好就业。
但如果转念一想,在这个985毕业生都去送外卖的时代,如果单纯为了就业,初中读完直接去接受职业教育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虽然听上去不好听,但这条教育赛道上的性价比不是更高吗?
但大多数人就是脱不下长衫。即便是送外卖,也得是985/211的毕业生。
看看那些考上清北的学霸学神们最后又怎样了呢?除了一小部分成为精英,大部分也只不过是普通的中产阶级。而且,最近几年,越来越多卷上清北的毕业生开始进入教培行业,顶着清北的光环传授下一代学子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技巧,培养下一代清北人。
不过,在这个赛道,这些清北毕业生都远不如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毕业的张雪峰红得彻底,红得通透。
结语
随手记录下这三个不算故事的故事,最初是因为觉得荒唐。但荒唐背后,又感到一阵背脊骨发凉。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教育,一直秉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但在这个时代,却似乎变了味。在一些人眼中,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卷高分,帮助学生在各种选拔中脱颖而出;在另一些人眼中,教育变成了产业,为名为利;而还有一些人,则主动选择逃离这种教育,在他们眼里,这是一剂疗效不明而又副作用巨大的猛药。
AI时代了,世界在快速转变,教育也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关于教育的理念是不是也要与时俱进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仍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