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设计师Lama Hourani是约旦人,
她和先生以及一对6岁的龙凤胎,
一起住在上海市区一套400平米、
放满艺术品的复式公寓里。
Lama来自一个“将每一分钱都花在艺术上的家庭”,
母亲经营着约旦家私人画廊,
在家庭的影响下,
Lama也成为了一名艺术深度爱好者。
连家都特地选了层高6米的,
只为安放心爱的雕塑作品。
3月初,我们拜访了Lama的家和工作室,
她告诉我们,之前无论搬到哪座城市,
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将艺术品们带在身边,
这是她在新环境中快速产生亲密感的小秘诀:
“当我们选择一个房子的时候,
我们就在选择一张画布。
不受局限、敢于进行实验是很重要的,
调整作品和家具的布局,
会给家里带来全新的感觉。”
编辑:骆紫妍
责编:邓凯蕾
Lama在家中的客厅
这是珠宝设计师Lama在上海居住的第7年,她和先生尚锐风(Ramon Ros)、两个孩子一起,安家在长宁区的一套复式公寓内。
选房时,他们一度希望找一栋具有上海特色的老洋房。然而,老房子格局上的硬伤“劝退”了她:“这些房子往往有着非常有限的层高,以及半层结构,这让艺术品陈列变得十分困难。我们希望有一个真正开放的空间,可以感到舒畅、通透。”
玄关一角,左侧的木雕作品来自艺术家毛冠帅
墙上的涂鸦作品来自艺术家D´face
从20岁在约旦收藏了件作品开始,Lama的收藏之路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如今,她的藏品数目已经超过上百件,除了放在家里和工作室,她还有一个小仓库。她笑称:“这是一位藏家陷入麻烦的标志——它正式地标志着你对于收藏作品热情过剩。”
如今,Lama家中的作品来自全世界,她喜欢关注全球各地的艺术家,媒介不限。在她收藏的艺术家名单中,既可以看见来自墨西哥女艺术家米莱娜·穆兹奎兹(Milena Muzquiz),也可以看到中国雕塑家毛冠帅,和英国的涂鸦先生(Mr. Doodle)。
最终,夫妻两人选择了这套有着超高挑高的公寓。房子一共2层,单层面积超过200平米,为的就是在家中完美地陈列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房子的入口在一楼,首层是客厅、餐厅、厨房;二楼则是几间卧室和小朋友的活动室。
一楼的客厅与一个小院子相连,院内的树木笼罩着房子,房子虽然地处闹市,却自带一种宁静的氛围。
客厅处的中空设计高达到6米,这让Lama感到很满意:“我需要至少三米的层高,因为我要放《影子先生》。我们在结婚不久后就收藏了这件作品,’他’跟着我们从巴塞罗那来了上海,又去了巴黎,然后再次回到上海。可以说’他’是我们的一位重要家庭成员。”
家中的照片墙,记载了一家人在世界各地的足迹
这并不是Lama次来上海生活。十年前,她和先生一起从巴塞罗那搬来了上海,住在乌鲁木齐路上的一套敞亮的公寓内。几年后,他们又搬去了巴黎。年初,两人决定重回上海,这次一起来的家庭新成员,还有一对龙凤胎。
“我们搬回来的主要原因,是想让孩子们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来中国生活,感受这里的文化之美。同时,上海也给我家的感觉,10年前我们在上海结交的一些朋友,到现在依然关系很好。”
书柜右侧的彩色雕塑来自艺术家米莱娜·穆兹奎兹
左侧悬挂的装置来自艺术家
洛朗·马丁(Laurent Martin)
每次搬家,Lama都会不惜成本,将一部分艺术品,甚至家具,一起带到新的城市,这一次也不例外。
她认为,这是在新环境中立刻产生亲密感的小秘诀:“无论去哪里,我们都会带上这些家庭的小物件,它们承载了我们的回忆,能轻松营造一个熟悉的’巢窝’。”
塞缪尔·萨勒塞多的作品《影子先生》
西班牙艺术家塞缪尔·萨勒塞多(Samuel Salcedo)的雕塑《影子先生》(Mr. Shadow),便是跟着一家人旅行最多的作品之一。
《影子先生》通体纯白,有着一颗圆圆的脑袋,它的五官皱在一起,仿佛正在憋气一般;而脑袋下的长脖子将整张脸高高抬起,也让现实主义的头颅多了一丝超现实的意味。
“它是纯白色的,能融入各种环境中,若有似无地存在着,”Lama说,“‘他’看上去是那么有趣,在家时我总是想要看到它。”
儿童房的涂鸦木版画来自艺术家Monsta
还在巴黎生活时,Lama在一个展会中发现了艺术家Monsta Julien的作品。Monsta笔触中的简单、童真、明快打动了Lama,于是她收藏了Monsta的一件木板画,并将作品从巴黎运到上海,放在了孩子们的房间里。
玄关一角
作为设计师,Lama总是喜欢各种视觉挑战。其中,最让她乐此不疲的莫过于调整家中的布局,大到书架、沙发、条案的位置,小到一张作品,甚至一束鲜花。
比起大动干戈地变换位置,Lama更喜欢小规模地调整格局。在我们的两次拍摄之间,她就将客厅的地毯和书柜下的地毯进行了对调,沙发的组合也进行了细微的调整。
楼梯旁的动态装置来自艺术家
曼努埃尔·马林(Manuel Marin)
“当我们选择一个房子的时候,我们就在选择一张画布。不被某种格式所局限、敢于进行实验是很重要的。调整作品和家具的布局,也会给家里注入一股崭新的能量,带来全新的感觉。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日常练习。”
墙上作品来自艺术家黄渊青
比如在客厅主墙面上,艺术家黄渊青的作品就是去年刚刚挂上去的。在此之前,这面墙上并没有一个视觉中心,而是一些黑白色作品的组合,有绘画、摄影,也有纸本素描。Lama的先生十分喜欢黄渊青的作品,于是他们尝试将这幅彩色抽象绘画,替换成为客厅的视觉核心。
“这是我们家次在视觉上如此平衡,也是次如此色彩缤纷,充满欢快的氛围,但我也期待有一天我们会打破这个平衡,或许下次你们拜访时,这面墙又会换了个样子。”
上:Lama和母亲
下:Lama家中保留着来自约旦的古董头像石雕
Lama出生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的约旦首府安曼,母亲经营着约旦家私人画廊,特殊的成长环境,让她有条件在艺术的包围下长大。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观看、学习甚至收藏艺术,对Lama而言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来自一个会将每一分钱都花在艺术上的家庭。在我家,我们收藏的作品以阿拉伯地区的艺术为主,至今大约已经有上千件藏品。”
书架左上角的作品来自艺术家Mr.Brainwash
父母亲对与艺术的狂热并不总是感染着Lama。曾经一度,Lama看着对艺术极为投入的父母暗下决心,自己以后千万不能变得像他们一样。
“然而许多年过去,我自己开始逐渐收藏艺术作品,也遇到了我的先生,他也是一名艺术爱好者,”Lama补充,“我彻底变得和我父母一样,’不要成为父母’这个原则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Lama和家人
Lama的先生尚锐风来自西班牙,两人结婚已有11年。尽管文化背景不同,艺术却是共同的兴趣。在工作和照顾孩子之余,两人时常会去美术馆度过一天。
“我的先生似乎更喜欢拍卖会的形式,他喜欢那种刺激的氛围,但那让我感到紧张。我更喜欢逛展会,这里的气氛热烈得刚刚好。两人一起逛展会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会一直询问对方的看法,有时还会比一比谁先发现一件好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Vhils利用巴黎街头常见的纸质海报
制作了这幅拼贴作品
Lama的两个孩子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她的收藏。在家里门厅处,有一张拼贴而成的作品,这是来自街头艺术家Vhils创作的作品。
葡萄牙艺术家Vhils的本名为Alexandre Farto,是一名出生于1987年的年轻艺术家。不同于许多街头艺术家在建筑外墙做加法,用喷漆、海报创作,Vhils“反其道而行之”。他用锤子、电钻等工具,将建筑的表面进行雕刻出一张张人脸,创作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壁画。
而Vhils的作品与Lama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相关——年,在巴黎的一家医院里,Lama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而从她所在的医院窗外看去,外侧建筑的墙上,刚好能窥见两个涂鸦作品。
“那是两张美丽的人脸,”Lama回忆,“创作者正是艺术家Vhils。我觉得拥有一件他的作品象征了这个时刻:当我从医院出来,我成为了一名母亲。它也象征着我成为母亲后获得的新能量、学到的新技能——它远远不只是一件艺术作品。”
靠墙摆放的是艺术家唐子良的作品
如今,Lama的两个小朋友已经6岁了,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在家里的客厅,Lama收藏了香港艺术家唐子良(Joseph Tong)的平面作品。
唐子良将一层薄布,压在了带有镭射效果的有机玻璃之下,布料的起伏透过玻璃的炫彩,让Lama联想起家乡的沙漠、沙丘。左右移动,作品的表面在光线的折射下,还会产生万花筒般不断变化的效果。
“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件作品,他们喜欢观察作品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的颜色。他们会告诉我:妈妈,你知道它有很多紫色吗?或者是:你知道她会变成黄色吗?在家里总是有关于这件作品的对话。”
工作室中的Lama
如果说家里的艺术品与Lama身为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高度相关的话,那么她在工作室的收藏则更贴近“自我”。
Lama的工作室在一个老弄堂内
Lama喜欢在敞亮的天窗下办公
作为一名珠宝设计师,Lama在上海静安区的一个老弄堂内,有一间工作室。这里离繁忙的商圈、写字楼只有几条街之隔,但却格外安静。
“当你穿过这些小径,会看到晾着的衣服,闻到空中飘着食物的味道。然而当你推开我工作室的大门以后,会发现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接地气的社区环境和精致的工作室,这种有趣的冲突,在Lama看来正是上海让她着迷的地方。
从展柜到吊灯,都是Lama亲自设计
本科时,Lama选择了去意大利学习艺术;研究生时期,她进修了宝石学和产品设计专业。这些专业技能,在Lama超强的动手能力加持下,让小小的工作室充满了有趣的细节。
工作室中,几乎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是Lama亲自设计,甚至上手制作的。与这些手作相呼应的,是以女性艺术家作品为主导的14件艺术品。
展柜上方的作品来自艺术家林芳璐
艺术家林芳璐的编织装置作品《她正在吸引着 三》,是Lama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她特意将它陈列在了一件自己制作的“椅子展柜”之上——她找到了两把太师椅,并把它们刷成深绿色,再一分为二,上下堆叠,一同环抱玻璃展柜。
Lama在一次画廊展览中发现了艺术家林芳璐的作品,当时她被提名了罗意威基金会手工艺术大奖(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我一直在等待她的一件作品,能够平衡抽象和繁复的细节。”
《她正在吸引着 三》作品细节
在《她正在吸引着 三》中,米白色的布料,通过特殊的编织技法,被密集地压缩成了一个凹凸起伏的平面。长条状的布条不规则地从画面上向外延伸,如生物的触手一般。
林芳璐向少数民族学习的工作方式打动了Lama,她欣赏艺术家通过传统手工艺,进行的当代艺术表达。
墙上的作品来自艺术家鞠婷
鞠婷是Lama喜爱的另一位女性艺术家。当时,Lama正在为自己的工作室空间物色一件作品。她留意到了艺术家鞠婷的创作。
“和我相熟的一家画廊听说了我的意向以后,曾经给我发过一系列鞠婷的作品。然而,其中仍然没有我想要的作品。我甚至考虑过委托艺术家进行创作——直到她开始创作‘凛冬将至’这个系列。”
鞠婷作品细节
“凛冬将至”是艺术家鞠婷年开始创作的一个系列,她用丙烯做了许多层“色彩皮”。接着,这些层层的色彩被附着在木板上,形成一堵厚实的“墙”。最后,鞠婷会用一把锤子,直接敲击颜料“墙”的表面,将其击穿,让底下各种的色彩显露出来。
“看到这件作品时,我的反应是‘就是它了’。鞠婷的作品使我联想起了我的创作过程——关于完美和不完美。有时候自然产生的错误,却能创造出美丽的艺术结果。”
墙上的作品来自艺术家付小桐
付小桐可以说是Lama最早发现的中国女性艺术家之一。“大概在十年前,我们就收藏了她用描绘的山峦。又过了一两年,我们才在香港的巴塞尔艺术展中,看到了她的作品。”
付小桐通过调整入针的角度
营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付小桐的创作缓慢而细腻,她用针在手工制作的厚宣纸上,一针一针戳出孔洞。这些洞的排列、方向、疏密不同,最终在纸张上组合成了山川、水流和风,又或是女性的身体,隐隐约约,十分微妙。
在Lama看来,付小桐的创作既关乎传统,又关乎耐心。“她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非常具有辨识度,当我看到年轻艺术家找到自己的时,我感到很骄傲。”
Lama在和助理讨论设计细节
付小桐和鞠婷身上显明的个性,以及在艺术表达上的持续探索,都是打动Lama且令她尊敬的特点。这种女性创作者之间的惺惺相惜,让她能够在女艺术家们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关注到她们。
“我总是在关注女性艺术家,因为我觉得她们和男性同行相比,需要更多支持。作为一个主要吸引女性前来的工作室,我觉得理应去展示女性的创造力。”
尽管如此,Lama却不太喜欢自己被称作一名“收藏家”。因为对她而言,学习艺术、支持艺术家的发展,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我并不痴迷于收藏,我也很确定我们买艺术并不是为了再卖出去,或是拿出来炫耀。艺术真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的热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