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网上有关“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样地调查分为两大内容,一是植被调查,包括植物种类、密度、盖度、胸径、高度、间距等有关植物群落结构的内容;二是地境结构调查,包括土层岩性、质地、温度、含水量、各种营养盐含量和根系分布特征等内容,相关性状和指标的获取通过开挖样坑、分层取样、现场测试和室内化验等一系列环节完成。

(1)植被调查

植被调查采用了植物生态学中所介绍的样地调查方法,本次研究的重点放在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和生长状况,以突出地境层片与生活型的对应关系、各层片的水肥条件与植物(主要是农作物)长势的关联这两个问题上。

调查期间,大峪沟黄土丘陵区的旱地正值棉花、芝麻、高粱、玉米、红薯、豆类等农作物生长季节,田间地头常见的乔木植物为泡桐、构树、酸枣、柿、野桑等,常见灌木有黄荆、悬勾子、胡枝子等,草本植物主要为田间杂草如铁苋菜、田旋花、狗尾草及菊科植物。农田中作物大部分以条播方式种植,长势良好。乔木、灌木和野生草本植物以混生方式分布。乔木间距不定,大多为单株,少见人工林带。在狭窄的农田边缘和梯田坡壁上,灌木和草本茂盛,呈现出一定的林冠层次。位于煤矸石山下方的人工复垦土地主要为人工林,多为杨树,偶见泡桐,林下杂草丛生,优势种为小白酒草和葎草,零散的林窗有人工种植的瓜类、豆类,生长一般。具体情况见表5.2~表5.5。

表5.21 号样坑土壤调查与样地植被调查表

注:样方面积,20m×12m;经度,E113°05'26.7″;纬度,N34°43'13.8″;工业广场人工复垦地。

(2)地境结构调查

地境结构调查主要通过样坑开挖来实现。样坑位于样地的中央,开挖深度按上述地境的界定标准,一般保持在1.1~1.2m,样坑大小为1m×1.8m,呈矩形(图5.1),坑壁直立的一面要平顺,是取样、根系调查的主调查面。该面距乔木或灌木的基部应保持1m左右的距离,以避免对其根群损伤过大,造成死亡。样坑开挖整形后,在主调查剖面上依次完成下述工作:①土层岩性的鉴定、分层;②土温测量,测温时要去除表土,以避免气温的干扰,温度测量由上至下,每10cm间距读取一个土温值;③测温同时,取心土测定含水量;④再次修整剖面,用尼龙线达成网,每个网眼为10cm×10cm,用做根的调查统计;⑤根的调查统计工作完成后,在主调查面上,由上至下每10cm取1000g土样,用来室内测定肥分、土壤酶等物理化学指标。

表5.3 2号样坑土壤调查与样地植被调查表

注:样方面积,20m×15m;经度,E113°05'20.2″;纬度,N34°43'35.8″;黄土丘陵坡顶农田。

表5.4 3号样坑土壤调查与样地植被调查表

注:样方面积,20m×20m;经度,E113°05'17.9″;纬度,N34°43'39.5″;黄土丘陵坡地旁。

表5.5 4号样坑土壤调查与样地植被调查表

注:样方面积,10m×10m;经度,E113°05'15.6″;纬度,N34°43'4.7″;黄土丘陵坡脚农田。

图5.1 样坑剖面示意图

植物根的调查是项繁琐的工作,需要仔细认真,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合理性,一个样坑的调查工作应从始至终由一个人完成,以保持统一视觉的系统误差。根的调查应按剖面上的网格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诸个网格观察计数。计数时可按粗根(直径>1cm),中根(直径1~0.2cm)和细根(直径≤0.2cm)三级划分,分别记录各网格出现的数目,死根不予统计。统计工作应在现场完成,按网格的行逐行计算总根数和细根总数,得到不同行即不同深度区间的频数,将统计结果绘制如下的频率图和全剖面的累积频率图(图5.2~图5.5)。

图5.2 1号样坑根群调查统计图

图5.3 2号样坑根群调查统计图

查清和整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果树种类和品种的数量、分布、特征和特性的工作过程。是种质资源研究的基础工作。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本国的果树资源,进行了许多调查工作,以便更好地利用。为了引种、育种方面的需要,还向本国以外地区,特别是各类果树的栽培起源中心和次生中心进行调查(见栽培果树起源)。这些调查的目的,一般在于了解资源情况,调查后作出调查报告或进一步编写果树志等,供果树生产规划决策或开发、利用的参考。调查中虽然也采集、制作植物标本、果实标本等,但并不一定收集和保存活的材料。如中国于1956~1962年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果树资源普查工作,发现和整理了果树品种多至万计。除了全国和地区性的普查外,还有一些专门性的果树资源调查,如野生果树资源调查、苹果砧木资源调查等,这些调查结果,都是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的基本资料。另一类调查,目的在于提高果树生产,改进果树品种,有计划地调查、收集有用的育种原始材料。在调查的同时就重视收集活的材料,随后加以选择、试验、利用。如苹果抗寒砧木资源调查、果树抗病虫害种质资源调查等。根据既定目标,调查的目的更为具体明确。这类调查虽然收集活的材料,并且加以利用。但由于应用目标很明确,一般并不长期保存它们。

鉴于植物种质资源不断损失的严重性,人们对保存种质资源的工作,日益重视,对各种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有了新的发展。美国从1958年起确立了用种子来长期保存种质资源的体系,使调查、收集起到为人类未来需要服务的作用。1970年以后,许多国家相继设立了种质库。收集和保存的范围较过去的一般品种资源圃大为扩大,成为永久性的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比起农作物来,果树种质资源的调查、探索工作要落后许多。世界上许多果树的种质在没有充分利用或没有被充分调查了解之前就已归于消失。许多地方品种,加上相当大一部分果树种质资源,一度曾被调查和收集,随后又因育种工作者未能从中得到所寻求的性状而丢失。从丰富种质资源角度看,都有必要长期保存。为了保存包括无性系在内的种质资源,许多国家已建立起果树种质库。

根据近代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原则,现在对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的要求,其重点和方法都有了很大发展。过去的调查大多重视现有栽培品种,忽视近缘野生种和一些有若干缺点的地方品种。为长远利益计,近缘野生种和各地发展了的原始栽培品种、地方品种特别值得珍视。过去果树种质资源调查大部分采用群体的偏倚取样。调查者寻找的是某些特殊性状,而这些性状在自然界是否存在、是根据植株的表现型来判断的。这种方法完全忽视了杂合性强的果树植物的隐性基因。种质资源调查的最终目的不仅要求解决当前存在于果树生产、育种上的各种问题,还要能提供未来的、目前还不能预见的潜在的需要。偏倚取样的对象,只调查收集那些主观上认可的表现型性状和近期所期望的材料,因此这种方法有局限性。为此,果树种质资源的探索者就推荐了随机取样的方法。这一方法做起来虽然较复杂,但对保存种质的多样性更为有效,特别对于野生果树和一些至今还用种子繁殖的果树(如坚果类等)更有必要。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偏倚法,因为对于那些在个体价值很容易辨认的情况下,它仍是很简便有用的方法。

调查、采集和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基本要求是能代表遗传的多样性。根据土耳其伊兹密尔农业研究和引种中心的经验,应该在调查中特别重视有可能获得特殊种质资源的地区。例如土耳其的9个农业地区都有核桃的分布,表明当地核桃种质有显著的适应性。而土耳其的4个主要地区有24个不同气候型,因此在东北部的抗寒型和东南部的耐旱型就值得注意去探索。又如土耳其的欧洲栗的总产量中只有2%来自4个东南部农业区的少数栗树;但由于当地夏季高温和少雨,这启示人们可以从这一地区获得潜在的抗旱品种和有用的种质资源。调查还要特别重视种质集中地的边缘地区,那里的品种、类型常常具有重要的抗病性。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不同,往往保留不少很有价值的原始栽培品种和特殊类型。古寺庙、陵园、古典园林和名胜区的调查也十分重要。这些地方常保存有古树名木,在其他地方久已失去这类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与一般引种不同,考虑到果树种质的多样性,调查、采集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化很大。按照经典分类及其习用的方式,对一个分类单位,只调查收集有限几个样本已足够。现在对果树,特别是野生果树和地方品种,要很好地调查其变异幅度,再确定取样采集。从保存种质要求看,调查取样太少就不能达到目的,所以要求对较大的群体,作细致的调查,才能把变异性保留下来,避免种质损失。

需要同时进行活植物标本采集的调查,以及由于调查区域地理环境,交通情况等估计很难再次进行调查采集的地区,应注意确定最适当的调查时间。通常对热带雨林应在雨季后进行:温带主要在秋季进行,利于同时收集种子、果实;凡需采集营养器官的,更需注意保障调查,采集到的材料能够成活。对于抗逆性种质资源的调查,除了前述注意选择地区外,抓住时机,在出现特殊灾害性年份,如大寒、大旱年份之后进行调查,往往可以得到依靠实验技术多年也难以获得的可贵资料。

关于“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4月05日
下一篇 2024年04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