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幼儿天文知识启蒙课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幼儿天文知识启蒙课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幼儿天文知识启蒙课件
幼儿天文知识启蒙课件,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有很多的儿童会对宇宙感兴趣,都会想知道关于天文的小知识。以下是幼儿天文知识启蒙课件。
幼儿天文知识启蒙课件1天文科学小知识
什么是宇宙?
答: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既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同时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银河系有多大?
答: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答: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
答: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
答:星星的颜色决定于它的温度。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最亮的星是什么星?
答: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怎样找北极星?
答: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蓝天有多高?
答:“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为什么日落时天空是红的?
答:因为日落时阳光在大气层中走的路程特别远。除了红色光外,其他几种颜色的光传播不了那么远,还没到我们眼睛之前就都散失掉了。只有红色光线跑得最远,能传到我们眼睛里,所以我们看到日落时的天空的颜色就成了红色的。
月亮会发光吗?
答:月亮不是恒星,它不17、我们能看到多少颗星星?
答:用我们的肉眼从地球上能看到7000颗星,但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不论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都只能看到半边天空,而且靠近地平线的星星又看不清楚,所以我们用肉眼实际上只能看到大约3000颗星。
幼儿天文知识启蒙课件2基本的天文知识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动。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0万公里,半径为69.6万公里,为地球半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平均密度为1.4克/厘米3。太阳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控制太阳系天体运动的主要力量源泉。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K。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太阳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着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约4×1033尔格的能量,相当于0.5亿亿亿马力;其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我们的地球,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据推算,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约50亿年。
沿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叫行星。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的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其轨道直径约120亿公里;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疆界可能比这个范围还要大得多。
九大行星按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群: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为内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为外围行星。若按它们的质量、大小和结构特征,则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两类。体积小而密度大、自转慢、卫星少的行星与地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称为类地行星;体积大而密度小,自转相当快、卫星多的行星称为类木行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类木行星。
幼儿天文知识启蒙课件3天文科学小知识
1、恒星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
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份是氢和氦。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2)产生“磁暴”现象;(3)产生极光。
3、行星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
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
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月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蔽阳光直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我们能看到多少颗星星?
答:用我们的肉眼从地球上能看到7000颗星,但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不论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都只能看到半边天空,而且靠近地平线的星星又看不清楚,所以我们用肉眼实际上只能看到大约3000颗星。
7、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答: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92,000,000℃,表面温度为6000℃。但由于太阳离我们非常远,有1.5亿公里,所以,我们就不觉得那么热了。
8、地球为什么会转圈?
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地球正是由于这种引力的作用才转圈的。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小时1700公里,合每秒470米;公转的速度大约每秒种29.8公里。
9、中午的太阳为什么是白色?
答:因为中午时,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在地面上,不像早晚要受地面上的东西(如高山、林木、楼房,以及混浊空气)的阻挡,所以,它仍然是原来的白色光,刺激得人不敢睁眼睛。
课标解读:
《地球上有什么》一课属于《新课标》里的“ 地球与宇宙”中“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这一范畴,具体内容标准是:1、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2、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活动建议是通过观看地形地球仪或世界地形地图,进一步认识地球概貌。
教材分析:
为了让学生完整地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学会看地图,了解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和功用,并为进一步认识地球奠定基础。本课设计了地球表面概况、识读地图、地球仪等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探究主题,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地球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
学情分析:
1、对于地球概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建立在对周围景物认识的基础上的,没有宏观的、整体的认识,基于这一学情,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太空影像图、识读地图、地球仪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概貌。
2、学生观察地球仪时,会获取一些感性的认识,而且从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教师要将学生比较杂乱的认识进行整理,将相关知识点分类进行梳理。
3、对地图、地球仪的识读,涉及了许多新的科学名词、概念,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确切定义,但仍会给学生带来困难,而且这些科学名词多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也有较大难度。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跟进,多利用教具演示,多采用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科学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地图、观察地球太空影像图、地球仪等,进一步了解地球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一下研究过程和结果。
2、了解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引导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认识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区域等。
3、了解地球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地貌状况;识读地球、地球仪中表达的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经线、纬线等空间概念建立直观感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形图、乒乓球若干、地球仪若干。
教学评价设计:
1、地球表面最显著的差别是海洋、陆地分布,通过展示海陆区域分布图、认识七大洲、四大洋,在地球仪上寻找,并设计检测题随机指认等活动,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地球全貌的轮廓。
2、设计学生观察地球仪,交流分享发现,教师有针对性讲解,检测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找地图标识比赛等环节,完成教学目标二。
3、结合世界地球日,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达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
猜谜语:“什么球,圆溜溜,背着高山和河流;什么球,圆溜溜,种着庄稼,盖着楼。”
谁来猜一猜?
从谜语中我们知道地球的表面上有什么?
地球的表面上还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园。
(板书:地球上有什么)
设计意图:用谜语来导入新课,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在说谜语的时候,渗透了对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上有什么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给学生一种方法上的提示。时间预设:3分钟
二、探究地球上有什么。
1、谁来交流一下,地球的表面上还有什么?
学生交流。
可能会提出:高原、平原、海洋、河流、湖泊、沙漠、盆地、动物、植物、人类等
师依学生回答,归类板书。
课件出示视频——欣赏世界风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地球表面上有什么,再通过播放视频,将地球上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有一个较宏观的认识。时间预设:3分钟
2、苏轼有一首诗——《题西林壁》有这样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感慨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身在其中的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全貌,应该怎么做?
学生交流:从太空上看地球或通过看地图或地球仪。
师出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影像图。
从影像图中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会发现:地球上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师统一认识: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设计意图:引用苏轼的诗句,让学生的理解产生迁移,教师适时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影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时间预设:2分钟
三、观察地图。
1、从地图中我们也能了解地球的概貌。
师出示世界地形图。
提示看地图辨别方向的原则: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这幅地图与我们平日看到的地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这幅地图上是凹凸不平的。
师讲解:这些凹凸展示了地球上的不同地形。
观察地图上的颜色,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地形图表面颜色不同。同种颜色有的深,有的浅。
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上有各种颜色,在地形图中,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代表高地,白色代表冰川。颜色的深浅代表地势的高低。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世界地形图,旨在与原有的认知地图相比较,直观地感知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多姿多彩,并引导学生发现地图上颜色所表达的不同信息,将知识点进行分解,为后面重点认识地球仪做一定的铺垫。时间预设:3分钟
2、课件出示:海洋陆地区域分布图。人们人为地将陆地分为七大洲。
谁来说说有哪七大洲?谁还有补充?
学生交流。
根据,引导学生认识七大洲。怎样能快速记住他们在地图中的位置?
学生交流。
七大洲周围被什么包围着呢?世界分为几大洋?
师引导学生认识四大洋。
小检测:指认大洲、大洋。
设计意图:根据课前对学生的了解,只有个别学生明确知道世界分为七大洲、四大洋,基于这一学情,不能让学生盲目地直接从地图或地球仪上获取这方面的信息,采用教师依据海洋陆地分布图对照讲解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预设:3分钟
四、观察地球仪。
1、认识地球仪。
地球是球形的,为了便于观察和了解地球,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师出示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底座、支架、球面、旋转轴。
地球仪能转动吗?如何转动?
引导学生明确:地球绕假想的地轴,斜着身子向一个方向转动,地轴指向北极星,在地球仪上,地轴与球面有两个交点,分别是北极点和南极点。
猜谜:“地球有一点,一走便是南”,你认为这是地球上的哪一端? (北极)“那地球有一点,一走便是北呢?”(南极)
2、从地球仪上找七大洲、四大洋。
出示地球仪,以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比较一下,找到最大的洲和最大的洋。
学生活动。
交流认识: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并通过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七大洲、四大洋,对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地球全貌的轮廓。时间预设:4分钟
3、观察地球仪。
地球仪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信息,分组观察,在记录单上记下你的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组内交流。
4、交流发现。
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可能会说出:有大大小小的国家;有许多线,上面写着多少度;有许多红色的线,上面有箭头;还有许多蓝色的线,上面也有箭头;陆地里也有蓝色的水;地球仪上有一条红色的线上有二十四节气、有赤道、有青藏高原、有虚线等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组内交流,让学生自行去发现地球仪上有什么,然后通过交流共享,了解学生对地球仪的认识程度,做到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讲,学生有疑问的,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重点去解决。时间预设:6分钟
5、认识纬线及五带的划分。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各小组都发现地球仪表面有许多线。这些线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些线。
① 课件出示:纬线。像这样的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称作是纬线。
学生比划。
师提问:球面上,可以画出多少个这样的圆?它们指示什么方向。最大的纬线圈在哪儿?认识赤道,也称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看一看,亚洲在部分在哪个半球?南极洲呢?
②认识另外四条重要的纬线。
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在地球仪上用虚线表示。
人们根据地面接收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把地球分成了五带。
师讲解: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③观察地球仪边缘半圆支架上的刻度,引导学生认识纬度,并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五条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6、认识经线。
地球仪上除了有纬线外,还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学生比划,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可以有多少条?它们都是什么形状?指示什么方向?
学习0度经线的规定——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是0度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相交的地方几内亚湾,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从0度经线向西读出度数。西经15度、30度……到西经180度,从O°经线算起,向东、向西各为180°。
0度纬线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那地球上东西两个半球的划分是不是以0度经线为标准呢?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为了保持英国和一些西欧国家(法国、西班牙)以及非洲的整体性。习惯上,人们以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亚洲大部分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美国呢?
出示小练习。
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中国的半球位置: (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中国在部分地区在 (五带)
中国在 (大洲)东部, (大洋)的西岸。
7、认识图例。
地球仪上有许多红色的线,上面有箭头;还有许多蓝色的线,上面也有箭头;这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现地球表面事物,这就是图例。
引导学生认识图例。
明确: 红色箭头的线表示暖流,蓝色箭头表示寒流。
高度表:有不同的颜色表示。
认识比例尺,了解国界线、洲界线、首都、一般城市用什么符号表示。
小组比赛:根据老师的口令,依据地图的标识,迅速找到相应的位置。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大的沙漠;最大的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纬线,了解了南北半球及五带的划分,讲解经线及经度,通过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认识到东西半球的划分,并通过认识图例,寻找地理位置等,深入研究,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时间预设:12分钟
五、只有一个地球。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一个。可是,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出示:人类的乱砍乱伐,过度放牧, 工业污染,过渡开采,造成地质塌陷等。
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流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时间预设:3分钟
六、拓展活动。
1、课后请同学们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做一份科学报。
2、做个小小地球仪。
可以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地球仪,在地球仪上简单涂上赤道、两极、南北回归线等重要点和线。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拓展,引领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并在自制地球仪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进一步思考:地球仪为什么是斜的?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多少?……体现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的结束而中止,课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的理念。时间预设:1分钟
关于“幼儿天文知识启蒙课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