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植被类型与特征

网上有关“(四)主要植被类型与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主要植被类型与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中国植被区划中,保护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山东丘陵栽培植被,赤松林、麻栎林区—胶东丘陵栽培植被,含东北成分的赤松林、麻栎林小区。

采用优势种原则作为划分类型的标准,把植物群落中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学作用最明显的种称为优势种,主要层片(建群层片)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按上述分类原则将保护区植被类型划分为针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四种类型。

1.针叶林

(1)黑松林

黑松亦名日本黑松,原产日本,20世纪初引入山东。黑松好光,耐干旱瘠薄,抗风、抗病虫、抗海雾能力强,除涝洼、重盐碱土、钙质土外,在海拔600m以下的荒山、荒地、河滩、海岸均能适应,逐步成为胶东丘陵、鲁中南低山丘陵和沿海沙滩主要造林树种。

黑松人工造林,早期生长迅速,郁闭快,5年生幼林平均树高可达2.5~3.0m;12~15年生平均树高可达8.0m,平均胸径12~14cm。20年后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到第四龄级平均胸径一般只有22~24cm,单株优势木30cm左右以上,树高平均只有14.0m。黑松在滨海沙地生长,前20年明显好于低山丘陵,后期生长表现欠佳。

区内黑松林主要为人工纯林,多组成单层林,局部也形成复层林,主要有黑松×赤松、黑松×麻栎、黑松×刺槐等混交林。保护区黑松基干林带长186.5km,占已绿化长度的62.5%;面积13583.3hm2,占已绿化面积的67.0%。

黑松林下植被,一般比较简单,因立地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依据不同立地条件和种类组成的差异,将黑松林分为7个群丛,即①黑松-荆条+花木蓝-油芒+大披针叶薹草群丛;②黑松-花木蓝-黄背草群丛;③黑松-胡枝子-野古草+大披针叶薹草群丛;④黑松-胡枝子-蕨+大披针叶薹草群丛;⑤黑松-荆条+酸枣-隐子草群丛;⑥黑松-扁担木+茅莓-黄背草+大披针叶薹草群丛;⑦黑松-紫穗槐群丛。主要群丛特征详细见表5-7、5-8。

表5-7 黑松-荆条+花木蓝-大油芒+大披针叶薹草群落特征汇总表

表5-8 黑松-花木蓝-黄背草群丛特征

注:1.德氏多度符号:soc—极多,cop3—很多,cop2—多,cop1—尚多,sp—稀少,so1—很少,un-1~2株。2.生活型符号:Ph—高位芽,Ch—地上芽,H—地面芽,G—地下芽,Th—一年生植物。3.存在度: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某物种出现于调查样地的比例为1%~20%,21%~40%,41%~60%,61%~80%,81%~100%。

(2)赤松林

赤松为山东的乡土树种,赤松林是山东省地带性的针叶林之一,也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天然森林群落,在胶东地区广泛分布。赤松的生长、发育、繁衍和分布与当地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赤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也是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先锋树种。赤松在保护区内小片状分布于低山丘陵。

赤松林的结构一般分为三层,即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多为单层,即赤松层;灌木层难以分出亚层,有时与草本植物统称灌草层。灌木及草本层植物的种类和多度,与气候和立地条件有直接关系。常见灌木有:胡枝子、荆条、酸枣、花木蓝、锦鸡儿(Caragana sinica)、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华北绣线菊、三裂绣线菊、连翘、郁李等。草本植物有:大披针叶薹草、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野古草、地榆、委陵菜、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白羊草、结缕草、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等。

依据赤松林主要层和层片种类组成的不同和生境条件,可划分为以下三个群丛:①赤松-胡枝子-黄背草+大披针叶薹草群丛;②赤松-山槐-黄背草群丛;③赤松-花木蓝-黄背草-长蕊石头花群丛。其中赤松-胡枝子-黄背草+大披针叶薹草群丛特征,详见表5-9。

表5-9 赤松-胡枝子-黄背草-大披针叶薹草群丛特征汇总表

续表

注:1.德氏多度符号:soc—极多,cop3—很多,cop2—多,cop1—尚多,sp—稀少,so1—很少,un-1~2株。2.生活型符号:Ph—高位芽,Ch—地上芽,H—地面芽,G—地下芽,Th—一年生植物。3.存在度: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某物种出现于调查样地的比例为1%~20%、21%~40%、41%~60%、61%~80%、81%~100%。4.样地面积:100m2(乔木);4m2(灌木);1m2(草本)。

2.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由暖温带落叶树种组成,为山东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华北植物区系珍贵的原生植被类型。保护区落叶阔叶林主要有栎林、刺槐林、果树林。

(1)栎林

栎林主要为麻栎林,麻栎是中国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地广泛分布的森林树种,麻栎林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低山和丘陵上最主要的落叶阔叶林之一,在保护区有少量分布,常与多种落叶栎类及其他针阔叶树混生在一起。常见伴生种如栓皮栎、槲栎、槲树、枹栎、赤松、油松、黑松、刺楸、辽椴、紫椴、君迁子、黑弹树、山槐、臭椿、楝、黄连木、栾树等。

林下灌木因土壤条件而有较大变化。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地段以胡枝子、照山白、三桠乌药、盐肤木、白檀、锦带花、郁李、三裂绣线菊、连翘、大花溲疏等最为常见;土壤较为干燥瘠薄的地段,常见种类有荆条、酸枣、花木蓝、多花胡枝子、绒毛胡枝子、兴安胡枝子、截叶铁扫帚、芫花、扁担木、小叶鼠李等。

草本植物,常见的为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莎草科等的种类。在土壤湿润肥沃的地段有野古草、大披针叶薹草、大油芒、荻、野青茅、狼尾草、绶草、薄荷、香薷、大叶铁线莲、唐松草、草本威灵仙、鸭跖草、地榆等。而白羊草、黄背草、白茅、蓬子菜、长蕊石头花、委陵菜、翻白草、荩草、黄耆、草木犀、寻骨风(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紫花地丁、北柴胡等在较干瘠地方经常出现。在十分干旱瘠薄的地方可以见到结缕草、苦荬菜、小花鬼针草、射干、鸢尾、绵枣儿及瓦松等。另外中华卷柏等蕨类植物形成不明显的地被层。

层外植物有葛、蝙蝠葛、狗枣猕猴桃等。

(2)刺槐林

保护区刺槐基干林带长34.3km,占已绿化长度的11.5%;面积1854.6hm2,占已绿化面积的9.2%。

保护区刺槐林多为人工林,种类组成比较简单,乔木层通常只有刺槐一种,偶尔可见赤松、麻栎、栓皮栎、榆、楝等。

灌木层的种类多为其他群落常见的种类,但一般不形成明显的层次。常见的种类有胡枝子、荆条、兴安胡枝子、酸枣和紫穗槐等。

草本层植物的组成常因土壤条件的不同而异。在土壤湿润、肥沃的地方有野古草、野青茅、画眉草、唐松草、地榆、鹅观草、龙牙草等;在干旱贫瘠的地方,大披针叶薹草、白羊草、荩草、宽叶隐子草、结缕草、长蕊石头花、青蒿、委陵菜、蓬子菜、狗尾草、小花鬼针草、白头翁等常见;土壤特别瘠薄的地方,地椒及瓦松占优势,往往成片出现。

(3)杨树林

保护区以黑杨为主组成的基干林带长65.7km,占已绿化长度的20.6%;面积3858.9hm2,占已绿化面积的19.0%。林下一般无灌木层,草本植物也比较少,常见的有知风草、狗尾草、牛筋草(Eleusine indica)、藜(Chenopodium album)、益母草、A蓄、水蓼、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刺儿菜(Cirsium segetum)等。

(4)经济林

保护区以经济树种为主组成的基干林带长面积124.8hm2,占已绿化面积的0.6%。保护区内主要树种有苹果(Malus pumila)、桃、山楂、葡萄、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杏(Armeniaca vulgaris)、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等。果树林管理相对较好,林下植被比较少,一般无灌木层,常见草本植物有狗尾草、牛筋草、马唐、藜、益母草、A蓄、铁苋菜、刺儿菜等。

3.灌丛

灌丛是指以灌木为建群种或优势种所组成的一种植被类型。群落高度一般在3.0m以下,盖度一般大于30%,建群种多为丛生或簇生的中生落叶灌木,生活型属中、小高位芽植物。灌丛或多或少具有一个较为郁闭的木本层,裸露地面不足50%。灌丛包括原生性类型和在人为因素及其他因素影响下较长时期存在的相对稳定的次生植被。保护区灌丛主要类型有胡枝子灌丛、连翘灌丛、黄荆灌丛、绣线菊灌丛等,在保护区内呈小块状零星分布。

(1)胡枝子灌丛

在保护区分布于低山、丘陵空旷地带,山顶部阴坡及沟谷土壤肥沃地段较为常见,与森林或草丛镶嵌分布,盖度40%~50%。群落中以胡枝子为主,混生三裂绣线菊、华北绣线菊、白檀、照山白、牛叠肚、榛、多腺悬钩子、卫矛、锦带花、小叶鼠李等。草本植物以野古草、大披针叶薹草、宽叶薹草、荻占优势,其次为拳蓼、龙芽草、地榆、多种堇菜、唐松草、白头翁、歪头菜、鹅观草、柴胡、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攀倒甑(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等。

在胡枝子灌丛中有时还可见到一些低矮的乔木树种散生,如麻栎、栓皮栎和盐肤木等,表明胡枝子灌丛是从森林破坏后的迹地上发育起来的,是森林破坏后恢复演替过渡阶段的次生植物群落,有可能恢复为森林植被。见表5-10。

表5-10 胡枝子群落特征

注:1.德氏多度符号:soc—极多,cop3—很多,cop2—多,cop1—尚多,sp—稀少,so1—很少,un-1~2株。2.生活型符号:Ph—高位芽,Ch—地上芽,H—地面芽,G—地下芽,Th—一年生植物。3.存在度: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某物种出现于调查样地的比例为1%~20%,21%~40%,41%~60%,61%~80%,81%~100%。

(2)连翘灌丛

本群系主要分布于陡壁深谷、人畜少去处灌丛盖度为60%~80%,建群种连翘的盖度为25%~40%,高度1m以上,伴生灌木(藤本)有牛叠肚、大花溲疏、花木蓝、照山白、山葡萄、南蛇藤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大披针叶薹草、漏芦(Stemmacantha uniflora)、白头翁、桔梗、歪头菜、委陵菜、翻白草、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薯蓣(Dioscoreaopposita)、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var.truppelianum)、蕨类及苔藓植物。

连翘枝条细柔而横展,生长茂盛,春夏之间花先于叶开放,呈现一片金**景观,对于增添保护区植被的季相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黄荆灌丛

灌木树种以黄荆为主,其他有酸枣、胡枝子、多花胡枝子、兴安胡枝子、花木蓝、欧李(Prunus humilis)、卫矛、扁担木等。盖度50%~90%,高度1.5m。草本植物主要有黄背草、结缕草、白茅、野古草、白羊草、鹅观草、鸡眼草、茵陈蒿、中华卷柏等。

该灌丛为山地次生植被,常出现于林间空地和荒山坡地,在低海拔地区若森林破坏后则迅速形成群落。

(4)绣线菊灌丛

建群种为三裂绣线菊,其他尚有华北绣线菊等。植株平均高度为1.0~1.5m,盖度40%。伴生灌木主要为卫矛、连翘、胡枝子等。草本层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以野古草、黄背草、大披针薹草、鹅观草为主,其次为地榆、委陵菜、桔梗等。

4.灌草丛

灌草丛是以中生或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建群种,同时其中散生有灌木的植物群落。保护区灌草丛的优势植物为多年生野古草、白羊草、黄背草、结缕草、大油芒、荻等禾本科植物。分为两种类型:黄背草灌草丛;白羊草灌草丛。

(1)黄背草灌草丛

本群系的建群种为黄背草,与其伴生的灌木主要有荆条、酸枣和三裂绣线菊,常见的草本植物有野古草等。分为2个主要群丛:荆条-黄背草群落;三裂绣线菊-黄背草、野古草群落。

荆条-黄背草群落。该群丛是保护区分布较广的群落类型之一,常见于山地的阴坡或半阴坡,阳坡土壤深厚处也有斑块状零星分布。群落下的土壤条件较好,土层厚度30~50cm,土壤含水率(7~9月,下同)为15%~20%,有机质为2%~4%。裸岩面积一般为15%以下。群落一般高度为80~100cm,盖度大于50%,最高可达80%以上。灌木层中以荆条最多,也有少量的酸枣、胡枝子等。草本层可分为2~3个亚层,第一亚层主要是黄背草,还有白羊草、野青茅、野古草和蒿属植物;第二亚层高度为20~40cm,组成种类有荩草、宽叶隐子草等;第三亚层高度在20cm以下,以大披针薹草为主,还有委陵菜、翻白草、结缕草等,见表5-11。该群落的立地条件较好,土壤肥厚湿润,通过封山,可以恢复灌丛或森林植被。

表5-11 荆条-黄背草群落特征汇总表

注:1.生活型符号:Ph—高位芽,Ch—地上芽,H—地面芽,G—地下芽,Th—一年生植物;②存在度: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某物种出现于调查样地的比例分别为1%~20%、21%~40%、41%~60%、61%~80%、81%~100%。

(2)白羊草灌草丛

本群系的建群种为白羊草,广泛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组成群落的灌木主要是荆条和酸枣。分为荆条-白羊草群落;荆条、酸枣-白羊草群落两个基本群丛。

荆条-白羊草群落。该群丛是保护区分布面积较大的群落类型。常见于山地的阳坡或半阳坡。生境特点是裸岩面积大,多在30%以上。群落下的土壤瘠薄,土层厚度15cm左右,土壤含水率为6%~10%,有机质为1%~3%。群落特征是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群落盖度低,只有20%~40%。草本层高50~80cm,以白羊草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土壤稍深厚的地方可见到黄背草,此外还有荩草、宽叶隐子草、翻白草、结缕草、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等。灌木层以荆条为主,还有酸枣、小叶鼠李、兴安胡枝子、地椒等,见表5-12。该群系立地条件较差,群落盖度低,应加强保护,促进群落的进展演替。

荆条、酸枣-白羊草群落。该群丛是石灰岩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群落类型。生境特征较荆条-白羊草群落更差。以白羊草占绝对的优势,荆条、酸枣稀疏分布其间。其他种类有荩草、宽叶隐子草、翻白草、卵叶鼠李、锦鸡儿、地椒等。白羊草群落特征见表5-12。

表5-12 白羊草群落特征汇总表

注:1.生活型符号:Ph—高位芽,Ch—地上芽,H—地面芽,G—地下芽,Th—一年生植物;2.存在度:Ⅰ、Ⅱ、Ⅲ、Ⅳ、Ⅴ分别表示某物种出现于调查样地的比例分别为1%~20%、21%~40%、41%~60%、61%~80%、81%~100%。

世界八大植被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分类

一、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3.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5.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它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藤本。

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薜荔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一、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现存地球表面种类最多、 结构最复杂的植被类型。 它主要分布于赤道及南北纬 5° ~10° 的范围内。 雨林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全年气温高而温差小, 平地的年平均气温为 25~30℃, 年较差不超过 5℃, 每月平均气温均高于 18℃; 年平均降水量不少于2000mm, 多的可达 4000~6000 mm, 甚至 10000 mm, 各地降雨量每月多寡不一, 但无明显的旱季。 空气湿度大, 即使在干燥的白昼湿度也至少能达到 50%, 有的可能达到 90%以上。 土壤为酸性, 颜色多为红色或**。 世界上热带雨林可以分成三个区: 美洲热带雨林区、 印度-马来热带雨林区和非洲热带雨林区。 美洲热带雨林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主要分布于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 向西延伸到安第斯山麓, 向东扩展到巴纳伊巴河, 并在巴西的东南太平洋沿岸形成一条狭长的雨林带, 向南达到玻利维亚和巴拉圭。 印度-马来热带雨林区是第二大雨林区, 大多呈斑块状分布, 从斯里兰卡、 印度西北到泰国、 柬埔寨、 越南、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和东部海岸的狭长地带。 非洲热带雨林区面积不大。 主要分布于刚果盆地、 并向西扩展到加蓬的利伯维尔。

二、 稀树草原 稀树草原是介于热带雨林和荒漠之间的类型。 高温和有明显的雨季、 旱季是稀树草原气 候的共同特点。稀树草原的年平均降雨量比雨林少, 在 900~1500mm之间, 最少的仅有 250mm。温度的变化各地差异很大, 取决于植被覆盖的状况和干旱季节的长短, 但月平均温度一般不低于 6℃。 稀树草原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东部, 约占非洲陆地面积的 65%。 在美洲南部、 中部呈片段分布, 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也有这种类型的植被分布。

三、 红树林 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滩上的一种单层森林植被类型。由于构成群落的主要是红树科植物所组成, 故称为红树林。 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海南、 广东、 福建、 广西、 台湾等沿海地区。

四、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的植被。分布区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干寒少雨。 年平均气温为 16~18℃,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 24~27℃, 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为 3~8℃。 年平均降雨量在 1000~1500mm, 主要集中于春夏季, 秋冬季少雨, 但无明显的干旱。 总体表现为空气潮湿, 蒸发量小于降雨量, 全年均较湿润。 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带范围广、 跨度大, 从秦岭、 淮河以南一直到广东、 广西、 海南等省的南部, 东到台湾玉山山脉的北、 中部, 西至云南中南部、 贵州南部及喜马拉雅山南侧。

五、 常绿硬叶林 常绿硬叶林是在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发育而形成的植被类型。 它只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以及纬度在 30~40 范围内的各大陆西部边缘地区。 常绿硬叶林为常绿植物, 但其叶小而硬, 或变成刺状, 形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六、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类型。 由于群落表现出夏季盛叶、 冬季落叶的季相, 故又叫夏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北美洲东部, 中、 西欧以及亚洲东部地区, 在南半球几乎没有分布。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 夏季多雨炎热, 冬季干燥较冷。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 14~28℃, 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多在 0℃以下, 最低可达-15℃。 年降雨量在 500~1400mm, 多集中于夏季, 如北京地区 5~9 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 80%~90%.

七、 针叶林 针叶林, 又叫泰加林, 为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针叶林分布区纬度跨度大, 各地气候并 不一致, 总体表现为夏季温和湿润, 冬季十分寒冷。 最暖月平均气温在 10~20℃,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30℃, 有些甚至达到-52℃(西伯利亚)。 多数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 300~600mm, 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冬季降雪, 水量不大, 而在北美海岸, 降水多以雪的形式, 集中在秋冬季节。 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部一直到太平洋的堪察加半岛、 库叶岛及日本的札幌, 最北到达西伯利亚的泰梅尔半岛) 和北美(从阿拉斯加的育空河和加拿大的加更些河以南一直到大西洋沿岸加拿大的魁北克和纽芬兰), 在整个地球的温带陆地上形成一个非常宽广的地带。 针叶林的北部界限也是地球森林带的北方界限。 我国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西南高山地区以及西北地区, 其中以大小兴安岭所占面积最大。 大兴安岭主要以兴安落叶松为主; 小兴安岭以冷杉、 云杉和红杉为主,并又与阔叶树种(如紫椴、 风桦、 水曲柳等) 构成的混交林; 西部阿尔泰山脉的针叶林主要由西伯利亚云杉、 西伯利亚冷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构成。

八、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为温带气候条件下的一中地带性植被类型。 它是界于落叶阔叶林和荒漠之间的植被类型, 气候条件比荒漠湿润, 比落叶阔叶林干旱。 温带草原的分布从海洋性气候到大陆性气候都有, 因此, 气温和降水量各地差异较大。 七月平均气温在 15~28℃, 有的达 40℃;一月平均气温-25~-10℃, 有的达-40℃。 年平均降水量从 350~1500mm 不等, 有的甚至高达 2500mm。 温带草原的两大分布区都在北半球, 即亚欧草原区和北美草原区。 亚欧草原区从欧洲匈牙利和多瑙河下游起, 向东经过黑海沿岸、 乌克兰、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蒙古一直延伸到我国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和松辽平原, 构成大致为东西走向的一条宽阔的草原带, 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区。 北美草原区从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河一直到美国的德克萨斯, 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草原带。 在南半球, 最大的温带草原是南美洲草原, 分布于阿根廷的中部、 乌拉圭和巴西德里澳格兰德的南部, 东到大西洋沿岸。 此外, 大洋洲(新西兰、 澳大利亚的南部等)和非洲也有小块分布。 我国的温带草原区是亚欧草原区的一部分。 主要 分布于东北的松辽平原、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地, 呈一条宽阔的条带状。 在阿尔泰山的山前地带也有小面积分布。

关于“(四)主要植被类型与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30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