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讲,宠物和奴隶是类似的。无论是脖子上的项圈,还是缰绳,都是像是臣服与控制的象征。而人类对奴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顺从。狗更是顺从的代名词,比如“走狗”、“狗奴才”。
但是,哈士奇似乎是个例外,人们对他的印象中,大多都是“叛逆”的形象。以至于它们获得了不少称号,比如“拆家狂魔”、“二哈”、“撒手没”、“表情帝”,可惜都不是什么正面的称呼。
这些称呼也意味着,人们对他们的印象也是如此,不服管教、喜欢破坏、好动等等。甚至连二哈们的长相,也充满了嘲讽,特别是在你回到家里看到他们站在“废墟上”,疑惑地看着你时,是不是血压一下子就上来了?
二哈拆家
这么说来,从习性到外貌,二哈都给人一种不太聪明的样子。事实是这样的吗?
哈士奇和狼的亲缘关系
实际上,根据科学家对各种品种的狗的智商测试中,我们口中的“二哈”反而名列前茅。它们似乎并没有我们日常认知中那么不聪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们的这种“不太聪明的”“犯二”的表现呢?
这还得从它们的来历说起。
狗的驯化,和我们人类常见的其他动物,包括家禽、家畜、粮食的驯化是不一样的,上面所说的那些东西的驯化,是我们人类在选择它们,我们是主动的驯化它们,使他们从野性状态、不利于人的状态,通过人工的选择,进化到如今的模样的。
但是狗不一样,作为和狼拥有着同一祖先,基因相似度达到99%的物种,它们生来就是社会性的动物,而一部分社会包容程度更高,攻击性更小的“狼”,发现靠近人类,与人类相互合作,能更简单,有效地生存。
于是,这群“狼”选择了人,最终进化成为了今天的“狗”这一种群。所以,狗的驯化是人与狗相互的选择,既是人选择了狗,也是狗选择了人。
二哈与狼的对比
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理解到,狗与人,最初开始就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即狗在人的狩猎、运输、保卫等活动中出力,人为狗提供食物和住所。主要从事这一类活动的狗狗们,我们称之为:“工作犬”。而二哈,就是保留至今的工作犬之一。
雪原上,不被驯服的传奇
哈士奇学名西伯利亚雪橇犬,狗如其名,它们就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雪原。它们是最古老的犬类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他们便跟随者楚克奇人(Chukchi),开始了漫长的雪橇生涯。
直到18世纪,当时一艘来自日本的商船遭遇暴风雨,被迫漂流至西伯利亚,船员们发现当地的楚科奇人饲养这个犬类,这种犬是他们从未见过的。20世纪初,西伯利亚雪橇犬作为稀有犬类,被贸易商人售卖到世界各地。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因为淘金热也开始引入哈士奇这种产自西伯利亚的雪橇犬。
也就在不久之后,他们便在雪橇比赛上一鸣惊人,从此闻名于世。1909年,“全阿拉斯加赛犬会”上首次出现了西伯利亚雪橇犬的身影。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这种比阿拉斯加雪橇犬体型小的犬类,他们并不认为这相对瘦弱的身躯能战胜更为健壮的阿拉斯加犬。
然而到了正式的比赛中,哈士奇的表现却让所有质疑它们人大跌眼镜。它们更小的身躯中,却有更强的耐力和更快的速度,即使不熟悉赛场环境,也让它们在首次亮相,就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比起速度与耐力,更让人惊讶的,是它们敏锐的判断与直觉。哈士奇在工作与它们的社会群体中,保留了类似狼群的领族群划分。
一个雪橇团队至少包括三只哈士奇,他们中必定有一只是“头犬”,类似狼群的头狼,头犬不仅仅拥有更强悍的体魄,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引导团队前进的方向,而在拉雪橇的过程中,就是需要头狼自行判断方向和位置,这方面的权利甚至是高于雪橇主人的。
特别是西伯利亚的冬季,常常伴随着暴风雪,人想要在暴风雪中判断方位无疑是极为困难的,而这等艰巨的任务,以及全队的命运,只有交到头犬手中。
电影《Togo》中,为救援小镇诺姆,运送白喉传染病抗病血清的togo
在比赛中“一炮而红”的哈士奇,也随着它们名字一起,来到了各个地方。以它们灵巧的身形,长途跋涉的耐力,极强的耐寒能力和便宜的成本,受到了各方的青睐,其中也包括当时欧洲的军方。
1915年冬季,为了应对严寒中的物资运输,仅仅经过了一个月训练的哈士奇,开始执行为西线孚日山区的法国运送给养和运送伤员的艰巨任务。
400多只哈士奇来往于前线后方,它们不仅要穿越熟悉的风雪与严寒,还要面临炮火的威胁。在这样艰巨的环境下,哈士奇们却完美地完成了这些任务,为一战的胜利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直到1918年,一战结束为止,哈士奇都不断地忙碌与各个战线之间,千里奔袭,为此甚至献出了生命。据统计,一战期间,有189条死于战火与病痛。
战后,剩下的哈士奇大多被法国军人收养。但是能经历雪原与战火洗礼的它们,并不能较好较快地融入新的生活。
奔跑的哈士奇
哈士奇长年奔跑在雪原之上,有着强烈的奔跑本能,它们精力充沛,喜欢探索和运动。同时,它们还有很强的社会特征,哈士奇不喜欢长期一只狗独处,喜欢有人或其他狗与它们互动玩耍,长期独处就可能导致它们产生破坏性的行为。
而进入繁华的城市之后,主人并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哈士奇玩耍,也不一定有精力同时饲养多只哈士奇。这就导致了它们缺乏外出运动发泄过剩的精力,也缺少交流沟通的对象。
特别是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有能力有较好饲养中大型犬类宠物的大多住在城市中。
一方面是城市环境中很难寻找到足够大同时又不会打扰到其他人的场地供哈士奇玩耍;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成年人既需要工作上班养家糊口,还要操心孩子的教育,很难再有时间去陪哈士奇玩耍。
孩子也要努力完成学业,缺少娱乐时间,即使是有娱乐的时间,很多孩子也更愿意躺着刷手机,这样一来,健康的户外活动就成了奢侈。
帅气而孤独的二哈
反过来,我们却怪哈士奇拆家,给它们送上了“拆家狂魔”的称号。却不知道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对他不够了解。
我们买宠物的目的,是给孩子或者给自己一个陪伴的对象,是作为“家人”、“朋友”。对待朋友,不应该只是浮于表面的刻板印象,不应该是脖子上的项圈和缰绳,而是去了解它们,理解它们。了解它们所需,理解它们所感。既然选择了狗子,就请对它们负责到底。
如果你想要与一只哈士奇为伴,请把它当做一个朋友而不是主人。毕竟,固执的哈士奇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在它的眼里,没有人是它们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