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知识摆摊”流行,在随缘随性中自我释压(封面内容是什么意思)

蒋璟璟

近日,“知识摆摊”成为社交媒介上的热门话题。据悉,此类摊主不卖货、不做咖啡,也不调鸡尾酒,而是提供“付费聊天、咨询”服务。前不久,“伦敦政经硕士上街摆摊”上了热搜,引发大家对“知识摆摊”这一现象关注的同时,也招致青年学术人的调侃。一时间凭借自身专业知识“摆摊”成了不少年轻人新的尝试。而这股“知识摆摊”潮,也成为年轻人与社会亲密接触的新窗口。(中新社)

“知识摆摊”,花样百出,玩得不亦乐乎。练摊赚钱是虚,消遣社交是实。有哲学硕士66元帮人解“人生的意义”,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摆摊“聊愈”,还有美学硕士摆摊提供艺术咨询的……摆摊不为赚钱,要的就是片刻的放空休憩,是一次荒诞不经的自我解构。

现代社会的分工体系中,以专业服务为形式的知识付费,素来是很重要的脉络。通常而言,此类专业服务,必然是依托于专业机构、专业渠道的,很少有通过摆摊来实践的。须知,所谓专业性与专业权威,很大程度都要依赖于机构背书。对此,供需双方其实都心知肚明。关于“知识摆摊”,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其心理前提想必都是,“这当不得真”。

哲学硕士66元帮人解“人生的意义”,这与其说是哲学应用,不如说是嘴皮功夫。作为学问的、学术的哲学,和娱乐化、市场化的“哲学向产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再说,所谓的心理专业毕业生的“疗愈摊”,一面之缘、只言片语、“浅谈”辄止,这也与正规心理诊疗的连续性、体系性不可同日而语。至于说摆摊提供法律咨询,大多还是那些没过司考不具备执业资格的“准专业人士”趁机练手而已。

即便是就大众化、市场化的知识变现而言,“知识摆摊”也是转化率颇低的一种方式。与之相较,那些真正想靠着似是而非的“知识”赚钱的有心人,更乐于通过自媒体、会员课程、V 、付费问答等线上渠道营业。以知识为名摆摊的,摆的就是个随缘随性,就是个漫不经心。对于这些具备良好教育背景的专业人士而言,“摆摊”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是一次说走就走的任性。“知识摆摊”,看似消解了学术的严肃性,但在人生的重要的路口,一些年轻人这样一次“角色客串”的特殊经历,何尝不是一种自我释压、自我调适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4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