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种的“草”,其实是个“局”(种草是什么意思呢)

当下,网络高发频发。

不法分子想尽花招,在网络上扮演各种角色,让人上当受骗。

“网络恋人”“感情魔法师”“班主任”“理财老师”……

这些网络上的“他(她)”,都是些什么人?

又是怎么日思夜想惦记着您的钱包?

聊聊君请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通过典型案例,带您认识那个“他(她)”,了解“他(她)”们种的“草”,设的“局”——

A、“游戏托”变身“网络恋人”

鲁某某、黄某某等20人组成犯罪团伙,在大型正规网络游戏中将自己包装成年轻女性,寻找年轻男性作为作案目标。

按照统一话术与被害人进行聊天,诱导被害人一款名叫“傲天风华录”的游戏。

随后以谈恋爱、承诺返还充值款等方式为诱饵,欺骗被害人在游戏内充值,然后与游戏公司进行利润对半分成,被害人财物共计77万余元。

法官:利用网络实施“游戏托”,这种方式在网络上较为常见。

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于网络信息仔细甄别,对于陌生人的主动“搭讪”保持必要的警惕;

以健康心态参与网络活动,理智进行游戏、打赏等活动,防止落入犯罪分子编织的骗局。

B、“感情魔法师”实为江湖骗子

被害人万某某、谢某某等人在个人感情受挫期间,通过网络浏览到韩某某等人发布的“感情魔法师”信息后,添加了韩某某等人的微信。

受对方微信朋友圈中客户反馈信息的诱导, 被害人产生了在韩某某处做“魔法仪式”可以挽回前男友感情、与前男友复合的错误认识。

之后在韩某某等人的推荐下消费“通灵”“点蜡烛”“斩桃花”“请狐仙”等封建迷信项目,被共计5万余元。

法官:算命、看相、魔法仪式、占卜等传统的封建迷信江湖骗术,在网络时代依旧存在市场。

所谓“感情魔法师”并不会真正关心你的感情境遇,只是惦记你的钱包;

感情不在“感情魔法师”的口中,脚踏实地经营感情,才能真正走向幸福。

C、“克隆人”冒充“班主任”

黎某甲(未成年人)通过手机搜索加入合肥某中学高二某班级QQ群,被告人黎某紧接着加入该群。

黎某甲将其QQ头像和名称“克隆”伪装成班主任老师,并以班主任名义在QQ群里发了一条交费信息及收款二维码。

黎某随即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在群内发送缴费成功的截图,引诱其他家长扫码缴费,致使学生家长扫码支付共计8000多元。

法官:该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育机构和学生家长要加强对此类微信群、QQ群的管理和甄别。

特别是涉及金钱交易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D、“理财老师”设下“投资陷阱”

卢某某、杜某等10人组成犯罪团伙,使用购买的微信号伪装成指导专家“助理”;

通过发链接、关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吸引被害人扫码加微信,再将具有投资意向的被害人拉进微信群中,引导被害人去听“讲师”团队的讲课。

在取得信任后,由“讲师”适时推荐炒白酒容易赚钱,并安排人员假扮成客户在微信送虚假的投资盈利信息,利诱被害人进行投资。

被害人入金后,卢某某、杜某等人通过预先得知的行情走势,先以小额“送金”的方式骗取客户信任;

再反向指导被害人进行大额投资,赚取被害人亏损和交易手续费,财物共计380余万元。

法官:投资理财要保持理性,选择合法正规的平台和机构,不要听信社交中陌生人的投资指导和承诺以及来路不明的网络推介。

也不要轻易相信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理财产品,避免被所谓的“理财老师”坑骗。

出品:安徽日报聊聊正事融媒体工作室

文字:李晓群

绘图:张源

来源: 安徽日报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4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