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历史坐标(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哪两个地方)

这篇是《没得选,只能是上海!》的续篇。

地理决定论是个很大的话题,能分析全世界所有,但我知道你们更关心咱自家~

所以我想继续从地理决定论视角,谈谈中华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贡献,帮大家在纷繁复杂、针锋相对的舆论环境下,理性客观,不卑不亢地看待我们这片土地、这些人,以及这个文明的优点和短板。

……

《没得选,只能是上海!》一文最后,我说人类历史有个普遍法则,叫“遏制领先”

文明落后或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骄傲,或者说没有危机感和进取心。

为什么会骄傲呢?

因为能看到的世界太小,没法准确对比自己和其他文明()的差距。

比如在西汉,夜郎国的确是贵州一带最大的,夜郎国王无论问最有学问的属下,还是到处走访的使节,得到的答案都是我夜郎国才是宇宙中心,他的认知中没有“大汉”的概念,夜郎自大,理所当然。

所有文明要进步,就得先有危机感,危机感则来自与强者的交流。

古代交通不便,越容易与其他文明交流的地方,就越容易兼容并包,产生先进文明。

这和杂交混血儿漂亮聪明的几率更高,是一个理。

……

地球上,老大陆比新大陆大得多,且在北温带,有一连串平行排列的大河,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相互交流的大型农耕文明,所以人类古代文明史,几乎就是亚欧大陆和撒哈拉以北非洲的发展史。

从这个角度看,文明发展速度最慢的,一定是大洋洲,因为距离老大陆核心区最远,自身体量也太小。

别看今天澳大利亚面积不小,四面环海,内陆荒漠占了近一半,不适合大规模农耕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占了七成以上,最长的墨累河只被压缩在东南一隅,今天澳洲大部分人口也还是聚集在东南沿海。

所以17世纪欧洲人到达澳洲时,土著毛利人还处于新石器时代。

……

比大洋洲稍好点的,是美洲。

2万年前冰河时代结束后,亚欧大陆桥消失,当地土著再也无法和老大陆取得联系,今天历史书上说的美洲三大文明(玛雅、阿兹特克、印加),发展水平也非常落后。

16世纪时,也处于新石器晚期,但已产生早期农业(种玉米土豆)和畜牧业(养羊驼),印加文明还产生了较原始的冶铜技术。

对标的话,充其量也就是我们夏商之际的文明水平。

所谓印加帝国,本质就是个部落联盟,一语不合就干架,所以西班牙殖民者才那么容易分化瓦解,逐个击破。

当然,在地理硬约束下,不同地区人类还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的独特之处。

玛雅人就发明了很独特的立体文字(是文字or图画还有争议),还有不如埃及但也很雄伟的金字塔,以及比较先进的数学历法。

但这些屈指可数的闪光点,面对欧洲人的火炮,不足以使之逃脱灭亡的命运。

今天美洲和澳洲土著都杀得七七八八,文明形态被欧洲殖民者彻底改写,美加澳新反而成了和英国最像的最发达。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疑惑:为什么欧洲人要搞奴隶贸易,不远万里把黑人从非洲运到美洲干活,美洲现成的印第安人,为啥不用?

因为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比美洲发展水平更高!

撒哈拉虽然是从大西洋一路延伸到红海的巨大沙漠,但古代总有一些商队能骑骆驼穿越沙漠,完成艰难的商贸交流。

这种并不算很高频的交流,把沙漠以北的文明也一定程度传到了南边。

欧洲人到来之前,西非尼日尔河一带,先后出现过和古罗马同时代的加纳帝国,皈依了伊斯兰教的马里帝国,以及大航海时代时,正在崛起的桑海帝国。

古罗马就有奴隶贸易,那会儿西非人就学会了。

在离撒哈拉商道更远的尼日尔河入海口,还有个响度力较小的贝宁帝国,更南边的刚果河流域,则有更落后的刚果王国(部落联盟)。

可见,离商道越近,越容易和沙漠北边的文明中心产生交流的地方,也越容易产生相对先进的文明。

东非也类似,越靠近尼罗河与阿拉伯半岛,受北边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就越大,文明相对越发达,比如埃塞俄比亚。

对外交流越多,文明越易进步。

正因黑非洲比美洲文明更先进,已进入奴隶(阶级)社会,奴隶的概念代代传承,被社会普遍接受,战败部落的战俘变成奴隶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不会激烈反抗。

欧洲人的黑奴贸易,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逮到一个黑人就送船上,人家毕竟也有和,会有反抗,殖民者没必要冒这个险。

成本更低的方法,是向当地权贵购买他拥有的奴隶。

但美洲还是石器时代,除了所谓三大帝国处于部落联盟,更多印第安人还处在氏族公社,没有私产概念,更没有奴隶概念,所有人都是自由民,你要限制我自由,让我每天做牛做马,我还不如和你拼命!

人,是观念的奴隶。

欧洲人没法快速改变印第安人的观念,只能从早已接受奴隶观念的非洲人入手。

我无意为血腥肮脏的奴隶贸易辩护,只是解析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地理决定论。

……

除上述三大区域,剩下的区域,古代多少都和周边文明有过持续不断的联系。

具体,又可分成3 1 N。

3个核心文明区,分别是泛地中海、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陆

今天一般不说地中海文明,而说欧洲文明,但上古时期,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太冷,并不适合农业发展。

地中海平时无风,冬天刮西风,天然适合航海贸易,容易形成环地中海文明圈。

农业文明从条件最好的尼罗河和两河发迹后,逐渐传播到条件差一点的迦南(以色列)和小亚细亚(土耳其),再向西传到希腊、罗马、西班牙,以及南岸的利比亚、突尼斯(迦太基)等地。

这些地区长期交流互动,征伐不断,发展到罗马帝国时代,终于被包圆了。

罗马分裂后,蛮族入侵,地中海文明分崩离析。

北岸,靠着基督教会稳定人心,并逐渐向北,传到更寒冷落后的德国、英国、北欧和东欧地区,大航海时代后,又继续向西传到新大陆。

东岸和南岸,后来被崛起的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统治,伊斯兰教又继续往东南方向,传到印度洋上的东非、印度和东南亚一带。

两大文明竞争最激烈的地中海核心区,双方打了几百年圣战,谁都吃不掉谁,只能互相交换易守难攻的土地。

基督教从伊斯兰势力拿回了伊比利亚半岛和地中海的一些岛屿(西西里岛、马耳他岛,还有爱琴海上的一些岛屿)。

伊斯兰则把基督教势力从地中海东岸(圣地耶路撒冷)和小亚细亚(土耳其)永久清除。

今天土耳其是伊斯兰,但2000多年前,这片土地先是希腊人的,后是罗马人的,新约圣经里不少书信就是写给这里的(比如著名的以弗所书),直到15世纪才被奥斯曼帝国彻底征服。

只有最靠近亚洲的塞浦路斯岛,一战后土希分治时实在分不开,搞到现在还是两个实质政权对立。

泛地中海文明,在人类古代史,一直是文明的中心区。

……

伊朗高原,是一个连接中东和远东的特殊区域。

广义上的伊朗高原,包括伊朗、阿富汗全境,巴基斯坦大部,南高加索和土耳其东部,面积比青藏高原还大。

该区域没有大河滋养,并非农业文明优选,但正好处于N种文明的交叉路口。

东北方向,是彪悍的草原游牧民族,不断南下侵扰,给伊朗人带去了血性和强劲的战斗力。

东南方向,过了开伯尔山口,就是印度文明,给伊朗人提供了planB

西边,正对美索不达米亚,很容易吸收古代人类文明中心的养分。

南边还靠着印度洋,出海做生意也不在话下。

自己又是丝绸之路必经之路。

这种独特地理环境,导致伊朗文明天生是游牧 农耕 商业的复合型文明。

能拉出来自成一体,更因为中间核心区是个盆地,四周都有高山阻挡,分别有一个山口,通往中亚草原、印度平原、波斯湾和两河流域。

进可攻,退可守,攻时居高临下,形成压倒性优势,很容易形成自成一体的强大政权。

比如古希腊文明巅峰期的希波战争,对手就是当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波斯帝国。

有几个名词概念,帮大家科普下。

很多国人以为,伊朗是该国现代称谓,人家古代叫波斯,波斯猫波斯菊波斯地毯波斯明教,叫“波斯”才显得有文化,有逼格。

错了。

波斯实际上是当初希腊人的叫法,希腊人记载流传下来,后来传到全世界,大家都跟着叫波斯。

其实波斯人一直管自己叫伊朗人,“Iran”是“雅利安”的音转,实际就是雅利安人,希特勒后来搞纯种雅利安计划,上推几千年,欧洲人和伊朗人的祖先都一样。

伊朗虽然易守难攻,终究离文明核心区太近,当年罗马没能攻入帕提亚帝国(安息),但后来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却攻破了,再后来又被突厥人和蒙古人统治。

虽然伊朗人最终复国,宗教却永久改变了。

从这个角度看,古伊朗文明,同样中断了。

……

3的最后一个,就是印度。

印度也是发展农业文明的天选宝地,但这块地太大,可耕地面积比中国还大,理论上能养活更多人,所以人口超过中国很正常。

且在印度内部,只有高度刚及格的德干高原(500-600米),其他地方多平原,互相交流很方便,意味着到处都是四战之地。

可东西南北又太大,没像我们在周制(分封制)玩不下去后,很快发明了中央集权的秦制,所以印度始终邦国林立,内耗严重。

北方有一条大河(恒河)串联,相对容易统一,南方就不行了,一直无法形成整个半岛的大一统。

导致的结果是:面对从开伯尔山口打进来的更彪悍的北方蛮族,印度人始终无法形成抵抗合力,最后被各个击破。

而先前攻进来的蛮族后代,经过几代纸醉金迷的生活后,“八旗子弟”也迅速腐化,丧失战斗力,又被新的更彪悍的北方蛮族统治。

所以印度长期处于被动和西北方外族交流的状态。

南下的有中亚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贵霜帝国),也有伊朗高原下来的帝国(莫卧儿帝国),偶尔还有从希腊来的(亚历山大帝国)。

这3个文明,因为长期相互交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但亚历山大东征后,葡萄牙人到来前,印度文明没有再和地中海文明(后来的欧洲文明)直接交流,也可以看成一个半独立文明。

……

最后这个1,当然就是中华文明。

我们被广阔的高山、荒漠和冰原阻挡在亚欧大陆最东边,但我们内部又有足够大的空间发展农耕文明,养活足够多的人,所以我们的文明天然有极强的内生创造力。

外加丝绸之路时断时通,我们还可以和帕米尔高原以西的文明中心区互通有无,交流学习。

也正因路途太过遥远艰险,我们从没被帕米尔以西的强大文明统治过。

北方游牧民族多次南下,哪怕两次完全征服中华文明,因文明水平远远落后,最终还是被中华文明同化,导致中华文明成了唯一历时3000多年从未中断的古文明,我们现在还在用全球独此一家的表意文字就是最好证明。

这种既有对外交流,又不足以担心入侵,改变文明基因的半隔绝地理环境,加上内部巨大的生存空间,使中华文明在元代以前,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造力。

……

中华文明有三个重要转折点。

一是商周之际。

商代的中国,和同时代其他文明并无多大不同,如果没有周人革命,顺着商文明走下去,中华文明会显得血腥又无趣。

但进入周,一下成熟了许多,好像从一个婴儿,一下子越过童年,进入生机勃勃的青春期。

周制领先印度500年,领先欧洲1500年,领先阿拉伯人2000年。

没错,中华文明特别“早熟”。

周制运行800年,终于撑不下去了。

第二个转折点,就是众所周知的秦制。

说白了,就是官僚体制下的中央集权,后经汉魏晋隋唐宋不断完善,日臻成熟。

不管印度人、伊朗人、阿拉伯人还是欧洲人,后来一直没发明我们这套游戏规则。

他们的大帝国瓦解后,几乎就是永久性over,再兴起的就是另一个民族主导的。

比如查理曼帝国,并不是真正的第二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更不是。

奥斯曼帝国,也并不是阿拉伯帝国的正宗嫡传。

印度那些帝国更没有天命传承的说法,各个帝国统治范围都大相径庭。

只有我们,从秦到清,统治核心区从未变过。

更重要的是,周人创造的君权天授的法统理论,从汉到南陈,基本是完整的,可视为中华帝国,跨度近800年。

五胡乱华后,从北魏建立到南宋灭亡,也能看成一个完整的法统继承(五代中稍微有点乱),可视为中华第二帝国,跨度近900年。

这导致中国人的历史观,和帕米尔高原以西的整个世界都不太一样。

他们更习惯独立看待每一个帝国的兴衰成败,每个历史时期几乎都是唯一的、独特的、不重复的。

而我们这里,历史一直在重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戏码。

受中华文化圈深度影响的朝鲜、日本、越南也差不多,总觉得历史就是不断王朝兴替。

金氏新罗王氏高丽李氏朝鲜;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李朝陈朝后黎朝……

日本较为特殊之处是后来天皇被架空,成了吉祥物,也就没人去造天皇家的反,成了万世一系。

根本原因,也是这几个地方都被约束在东亚一隅,在欧洲人到来前,只能从中华文明吸取养分。

而中南半岛其他地区,不像越南被长山山脉阻隔,更易从印度获得文明滋养,所以成了小乘佛教信徒,却又深受婆罗门教影响。

更南边的马来亚和印尼,和中国印度都没路路相连,文明开化速度自然更晚。

等印度文化传来时,已是大乘佛教唱主角,所以直接吸收了大乘佛教。

再后来阿拉伯人从海上过来做生意 传教,又被伊斯兰化。

最惨的是菲律宾,既不和中印陆地相连,又不像马来印尼在海上丝路必经之路,佛教和伊斯兰教都没影响到,这才给西班牙人直接传天主教,留出了空间。

上面说的“N”,就包括日韩、东南亚、斯里兰卡、中亚、俄罗斯这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受上面这四个文明核心区的辐射而产生的次级文明。

……

这种历史观(世界观)的差异(不断重复VS一遍过),也直接影响到东西方截然不同的审美认知。

中国的古建筑修缮,讲究“修旧如旧”,就是让时间凝固,还原建造之初的美好样貌。

本质上,这种修缮理念强调和谐美观,说白了就是好面子,却牺牲了历史的真实感。

日韩也一样。

你别以为京都古迹保护得有多好,和我们一样“修旧如旧”,隔些年刷一遍朱漆,看上去才那么艳丽夺目。

西方的文物修补,讲究“整旧如旧”,要保持古建的原始结构和形态,有破损之处就让它留着,要把历史上不同时期对建筑的修补痕迹都展露出来,供观众学习。

最典型的是古罗马竞技场。

本质上,这种修缮理念强调真实,但牺牲了整体上的建筑美感。

这两种修缮理念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但我们更看重体面和整体和谐美,西方更看重真实和历史厚重感。

当然,这和材质也有关系,石质建筑可能更适合“整旧如旧”,木质建筑则更适合“修旧如旧”。

第三个转折点,很多国人没意识到,是元。

我小时候上历史课,一直没明白,从秦到宋,明显社会氛围变得更包容、更自由,更文明,技术创新也越来越多,怎么一到明清,就是“君主专治统治空前加强”,还说整个封建时期,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呢?

后来才慢慢体悟出,我们教科书上对元的评价,多少是搂着说的。

事实上,元灭宋对中华文明造成的冲击,并不亚于秦灭六国。

唐宋时期相对开明务实、思想活跃、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被蒙古人粗暴打断。

中华第二帝国法统在南宋灭亡后中断,元明清三代,不再有法统继承一说,都是赤果果的暴力夺权。

当然,主要因为元和清都是异族统治。

蒙古人把治下人群分四等,南宋汉人是最末等的下贱奴才,堂而皇之的严重不公充斥全社会。

忽必烈死后,蒙元皇族一直内耗不断,对汉化态度也一直摇摆不定,科举时开时停,停多开少。

所以明朝建立时,整个汉人士大夫阶层已严重断档,大家当惯了奴才,骨气早就被打断了,很多治国理念,只能继续承接元朝。

在朱元璋的认知中,首先要防蒙古人再次南下,其次要防勋贵和百姓闹事,这两条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明朝基本国策,都是求稳求定,而非谋求开拓进取。

到明朝中后期,由于几任皇帝都不太靠谱,官僚系统自我运转,社会管制有所放松,特别是隆庆开关后,民间在文艺、技术、商业等领域,似乎又露出了宋朝那种欣欣向荣的端倪。

但这一切,又被满清入关打断。

清朝又是异族统治,碰巧抽中上上签,连续摊上几个励精图治的有才皇帝,从专治进阶为独裁,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

人人都是奴才,皇上说啥都对。

此时,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汉唐气象,早已荡然无存。

……

我们生活在地球哪个区域,很有大的偶然性。

我们的祖国恰巧位于地球哪个区域,也有很大的偶然性。

有人抽到上签,有人抽到下签。

抽到上签的东非人,躺着不动,反而成了下签。

抽到下签的日本人,知耻后勇,反而成了上签。

我们运气不错,抽到一个很独特的签。

我们祖宗也给力,一代接一代,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曾经独步天下的璀璨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都说中国四大发明和欧洲开启近代化有直接关系,这话不假。

纸和活字印刷大大降低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成本,看书长知识的人多了,人本意识就会觉醒,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就这么来了(虽然欧洲人用的活字印刷术很可能是古登堡二次发明)。

指南针和火药,则帮助欧洲人远渡重洋,开启大航海时代,把地球各文明连在一起。

但今天有些国人说起四大发明,总觉得我们才是欧洲人老师,没有我们,就不会有欧洲人后来的成就。

甚至还有人说,郑和才是大航海开创者,我们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比当时欧洲人强多了。

可为什么我们用火药放烟花,欧洲人拿火药造枪炮?

为什么我们开大宝船到处撒钱挣面子,欧洲人开小破船到处寻宝赚大钱?

遏制领先法则,永远是当你觉得自己可牛逼可厉害的时候,悄然启动。

明朝后期,我们对抗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坚船利炮”还能取胜,但清朝后期,就只能被吊打。

我们没有退步,只是一直原地踏步,人家却飞速进步。

人类文明始终在向前发展,时快时慢,到最近200年,经科学革命,加速进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因为交通和通讯极大便利,今天地理环境对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比古代小得多。

虽然地理环境依然有重大制约,但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变得更大,史无前例的大。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有比先人更多的选择空间,有机会做更明智的选择。

取长补短,始终充满危机感和进取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一定可以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3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