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成果及目标导向理念的高校审计专业课程建设路径(高校审计的重点)

高校尝试将OBE理念与审计专业课程相结合,能从学生适应性角度变革教育方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知识,久而久之,能对课程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体系优化等内容都能产生实际助力效果。由此可见,OBE理念在高校审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长远意义。

有利于更新课程教学方式。审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且审计学与其他学科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教学中片面采用单一教条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无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OBE理念的融入,能从目标导向、成果导向视角下重新规划审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将以往的教师主导型课堂转变为学生主导型课堂,充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更新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开展课程教学工作。

有利于培养专业创新人才。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主阵地。面对当前社会企业转型、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的新时代,高校在审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只能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引进和更新丰富的教育资源,才能在人才培育上突出优势地位。而OBE理念的提出和融合应用,恰好与社会审计人才的需求不谋而合。基于此,高校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具体课程中,着力训练好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强化好学生多学科的技能,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人才培育的重要举措,能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社会服务。

有利于优化审计学科体系。从市场发展上来看,审计工作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监督体系,做好审计工作,健全和强化审计队伍,是有效制止经济犯罪和市场经济混乱的有效手段。高校有义务做好审计专业课程教育工作,培育好审计人才。从教育领域上来看,审计专业是财经类学科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财会税务等学科联系密切,高校开展审计专业课程研究有助于优化学科体系,加强学科之间的融通性。如今,OBE理念开始在高校审计专业课程中运用,以最终教育目标为起点,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如此能给学科领域带来新的教育思路,有效优化审计学科体系。

从OBE理念下的高校审计专业课程特点上来看,审计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和专业性都较强的学科,在开展教学时,高校应加强科学与实际的融合深度,改造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体系的多学科性。因此,教师除了要给学生剖析审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色之外,还要让学生清晰把握学科特色,比如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从三类特点角度深入了解学科体系,从思想上架构起丰富严谨的审计学科理论基础。

理论性强。高校审计专业课程内容中,知识点较为细碎,理论性较强,若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审计学相关的内容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和倦怠,学习兴趣会逐渐弱化。这时,需要教师善于总结和归纳,将抽象的理论分点阐述,让学生逐步了解审计学的内在规律,体验审计学的科学奥秘。而且,审计专业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体系,更要从中涵养学生公正无私、担当奉献和忠诚守信的精神,而这一点只能通过大量的理论资料和案例剖析来了解和丰富。

实践性强。高校审计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是与理论性强相对应来体现的。审计专业中包含有企业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电算化、报表分析、审计案例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报表分析能力和科学审计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为严格。而且高校审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提供的知识是世界观,是宏观的指导方向,需要学生在今后实务中将这些内容外化,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并且在实务中解决基础的审计程序、审计监督等问题。因此,可以说,高校审计专业教学主要是从“能查、能写、能说”等方面开展的教育工作,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综合性强。高校审计专业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涉及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和外部监管等内容,而且还与税务、金融、证券等领域的内容都有密切联系。从教育领域来看,涉及具体课程有财务管理、税法、财务、相关法规等,因此,给学生的理论与实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更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综合成长。从另一方面,审计工作具有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强的特点,而高校审计专业课程也同样具有此类特点,二者能有效衔接,以坚持政治引领、提升专业能力、弘扬务实作风、强化廉洁自律四个方面逐步实现审计人才综合化培养的目标,而不仅仅限于学科建设这一单一的教育范畴。由此可见高校审计专业的综合性较强。

从OBE理念下的高校审计专业课程研究思路上来看,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探寻解决对策。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人才目标,大力培养兼具实际操作、分析洞察、协调沟通和防范风险能力的实践型人才,是高校审计专业课程研究中需要面对的教育工作。高校从目标上做好宏观,深化教学改革。比如高校可与审计行业相联系,对其所需的人才培养方向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校内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每个学年的阶段性人才培养进度,准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OBE教育理念,重新拟定课程教学大纲、调整教学规程,从教材类型、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上综合考量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向。

加强审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加强审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审计专业课程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高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比如定期教师队伍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审计实务培训,到审计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参与了解审计实务的业务流程,帮助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其二,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比如制定健全的职位晋升、薪资调整、工龄待遇等激励举措,鼓励审计实务部门中的骨干到校兼职教学,充实校内审计师资队伍。

创新审计实践教学方式。一方面,高校可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紧密联系审计工作与审计实践类课程,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引进一些项目化实践方式、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再将OBE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自身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审计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借助信息化技术,引进一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分享交流结果,教师从旁辅助,真正践行OBE理念中的学以致用教育目标,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审计实践教学平台。总体来说,高校审计专业课程具有多重特点,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外,更应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而这一过程中,搭建起完善的审计教育平台。高校可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数字化审计虚拟实训平台,定期在平台中给学生布置审计案例分析、审计项目模拟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平台中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同时,高校还应开设线下实务课程,在课程中引进一些审计实务部门中常用的审计,并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实务开展审计技能训练,以此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综合审计能力。

健全审计实践考核体系。健全考核体系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具体一方面,高校教师可将审计专业中的每一项课程都设置评价考核体系,将课程教育目标、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都纳入到评价指标中,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需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社会实训等环节都包含到内,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考核和社会实训考核,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审计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引进对比评价法、历史评价法等方法,对学生实践项目的参与过程进行全程考核,以此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作者:顾正娣,南京审计大学副教授。本文系审计学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和南京审计大学年度党的建设立项课题“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NAUDJ02006)研究成果。)

来源: 光明网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2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