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药常识

网上有关“中药煎药常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药煎药常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中药常识中煎药用具的选择方法是什么

煎药容器以沙锅和陶罐为最好,玻璃容 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铁锅、铜 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煎药。

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 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 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 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

这些 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2.中药煎药用水有什么讲究

中药煎药用水选择《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就提到了煎药用水的重要性,他指出“陆羽烹茶, 辨天下之水性美恶,烹药者反不知辨此,岂不戾哉”。

古人提倡根据方剂的特点 来选择是用“流水”还是“止水”煎药。所谓“流水”是指无污染的江河之水,“止水”是指潭池中静止不流动的水。

现代研究认为,“流水”含钙少,水软;“止水”含钙多,水硬度高。据《梦溪笔谈》记载,人参汤需流水煮,用止水则 不验。

现代人一般难做到古人对煎煮用水的要求,多使用自来水煎药,它基本符 合古人要求的洁净、新鲜、流动的原则。另外,还有使用矿泉水、蒸馏水等。

3.中药煎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具体如下 (1) 煎药器具:煎药器具以砂锅、搪瓷锅为好,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

(2)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

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为宜。 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

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散,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3)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浸泡60分钟,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cm。

以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冬季可以长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 (4) 中药煎煮时的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

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物成分挥发。

4.熬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那些

中药煎药方法 煎煮前——— ●清洗 中药材是否需清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虽然很多中药饮片看起来表面会有些灰黑,其实在出售前都经过了加工炮制,所以煎煮之前一般无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以及一些细小种子类的药材(如车前子等)被冲走流失。

●浸泡 清洗步骤不能浸泡中草药,但煎煮之前,却需要有个浸泡药材的过程。 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以缩短煎煮时间,但切不可用开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受热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特别是在夏天,浸泡时间过长会很容易引起酸败。

煎煮中——— ●用水 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

如果真的有人一边煲药,一边不断把药汁倒来倒去,作为煲中药的标准,这样瞎折腾其实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药。 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

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若火候过强,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时间 中药煎煮时间,应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

楼步青说,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如果有“大头虾”不慎煎煮时间过长,令药汤太浓,这时可以加些白开水再煮沸,就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渗透的问题。

●复煎 许多老人家习惯于一副中药“返煎”三四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

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分别服用,这样未能将药效发挥至最佳。

应该将头煎与二煎的药液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同样,煎煮三遍的药液也相应地改为一天3次服用。

煎煮后——— ●立即滤取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煎煮器——— ●瓦罐沙锅最好 最佳煎煮器当然还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这些活跃性强的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传统的沙锅、瓦罐以及陶瓷,不会与各种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均匀缓慢,煎出的汤剂质量好。

不锈钢属于钝性元素,也不会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现在许多大医院的煎药器皆为不锈钢锅。但铁质煎器,虽然传热快,但不仅易氧化,化学性质也不稳定,它能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汤液色泽加深,还会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

对于微波炉加热是否会影响中药药性,目前未有定论,所以楼步青亦不推荐以微波炉加热中药。 此外,楼步青提醒,若以药煲煎煮过有毒性的外用药,应洗净后再用清水煮一次,以免毒性物质残留。

药师提醒:注意先煎、后下 中药的煎煮指示上,常会出现“先煎”、“后下”的字眼,这是什么意思?“先煎”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后下”,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所以应严格遵照中药师的煎药指示。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材中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

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通常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5.熬中药有什么技巧和要注意的地方

熬中药的讲究 中医中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面对大包小包的中草药,不知如何煎服为好。

现就此谈一些煎服中药的知识。 要选好煎熬中药的容器。

煎熬中药最好是沙锅,陶瓷瓦罐(铝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铁器。因为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在药物水煎复杂的化学应中,不会“干扰”药物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影响药效。

而我们常用的铁锅容器在药物煎煮过程中,极易同中药内所含的鞣酸质、甙类等成份起反应,造成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以至发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确的煎煮法。

药物入锅后,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药面少许,治水肿病的药宜少放水;小孩药要少放水,发汗药可多放水。

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凉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影响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药时,为了使药煎透,最好是加盖煎。

尤其是含有挥发性成份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更要盖好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减少有效成份的挥发;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住,并要用文火细煎。煎药要掌握好火候。

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如解表发汗的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类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

此外,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 *** 。对于抓的特殊药物,先煎、后煎、冲服、包煎等,都要遵医嘱。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 也有讲究。

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宜热服;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有较强 *** 的药物更应饭后服;泻下药须空腹时服,而不宜于夜间服用,大便通畅后则应停药;糖尿病人口渴时服,不拘时间;驱虫药早晚空腹时服,利于驱虫;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呕吐病宜少量多次饮药,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姜汁少许,以降逆止呕;小孩及体弱患者,药量宜少;妇女孕期服药更要谨慎。中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叶、乳汁易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作用,降低药效。

6.煎药对水有什么讲究

水是煎中药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常只要是干净的水就行,井水、自来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很重要,不同药剂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样的,水 少了,可能不足以煎煮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误时 间,还会使汤液的浓度降低,同样会影响疗效。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 物的性能、具体服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首先,在 煎药前药物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 ~ 30分钟,使其完全被水渗透,便于有效 成分的溶解,然后再加水煎煮。

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 ~ 10倍,或者加到 高出药面2?3厘米就可以了。如果医生有具体的要求,应遵医嘱。

7.中医知识,熬药常识

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中药的服法: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中药知识科普#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寄生是一种灌木,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的茎枝,是中药材槲寄生的别名。寄生又称为冬青、北寄生、柳寄生、飞来草、倾寄、寄生、黄寄生、冻青、台湾槲寄生。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寄生 外文名 :parasiti *** 拼音 :Jì Shē 别名 :冬青、北寄生等 采收时间 :一般在冬季采收 药材基源,植物原形态,生长环境,植物性状,化学成份, 药材基源 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干燥带叶的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Vis-cum album L.subsp.coloratumKom. 采收和储藏: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则在3~8月采),用刀割下,除去粗枝,扎成小把,或用沸水捞过(使不变色),阴干或晒干。 植物原形态 灌木,高30-80cm。茎、枝均圆柱状,二歧或三歧,稀多歧分枝,节稍膨大,小枝的节间长5-10cm,干后具不规则皱纹。叶对生,稀3枚轮生;叶柄短;叶片厚革质或革质,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0.7-2cm,先端圆形或圆钝,基部渐狭;基出脉3-5条。雌雄异株;花序顶生或腋生于茎叉状分枝处;雄花序聚伞状,总苞舟形,通常具花3朵,中央的花具2枚苞片或无;雄花萼片4;花药椭圆形;雌花序聚伞式穗状,具花3-5朵,顶生的花具2苞片或无,交叉对生的花各具1枚苞片;雌花花蕾时长卵球形,花托卵球形,萼片4;柱头 *** 状。浆果球形或椭圆形,具宿存花柱,成熟时淡**或橙红色,果皮平滑。花期4-5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000m的阔叶林中,寄生于榆树、柳树、杨树、栎树、梨树、李树、苹果、枫杨、赤杨、椴树等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台湾、广西。 植物性状 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枝梢带叶或脱落无叶,长约30cm,粗枝直径约1cm,细枝直径2-6mm,节部膨大,节上有2-3叉状分枝或枝痕,茎技易由节处折断脱落,节间长2-9cm。表面金**、黄绿色或黄棕色,光滑无毛,有明显的不规则纵皱纹。体轻,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纹理;髓小,常偏向一侧。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7cm,宽0.5-1.5cm,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呈短柄状,基出脉5条,中间3条较明显,金**至黄绿色,有皱纹。革质而厚,略柔韧。偶有未脱落的花果;花小形,单生,或数朵簇生于枝梢两叶间;果椭圆形,直径约5mm,黄棕色或暗红色,皱缩。气微弱,味微苦,嚼之粘滑。 以枝嫩、色黄绿、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方形,外被黄绿色角质层,厚19-80μm。皮层较宽广,纤维数十个成束,微木化;老茎石细胞甚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韧皮部较窄,老茎散有石细胞。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射线散有纤维束;导管周围纤维甚多,并有少数异形细胞。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及少数分晶。粉末特征:淡**。①表皮碎片黄绿色,细胞类方形,可见平轴式气孔。②薄壁细胞圆形或长圆形,现稀疏壁孔,内含众多淀粉粒及油滴。③草酸钙簇晶直径17-45μm,方晶较少,直径8-30μm。④纤维成束,长梭状,直径10-34μm,壁较厚,略成波状,微木化,胞腔小。⑤异形细胞形状不规则,壁较厚,微木化,胞腔较大。③石细胞稀少,类方形、类多角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42-102μm,孔纹及壁沟明显。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该品1-2g,切碎,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30min,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乾,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溶解 ,使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4μl及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矽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乾,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8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萤光斑点。 化学成份 主含黄酮类化合物: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3’-甲基鼠李素-3-葡萄糖甙(rhamnzin-3-O-β-D-glucoside)[1],异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in-3-O-β-D-gluco-side),异鼠李素-7-葡萄糖甙(isorhamin-7-O-β-D-glucoside),[2]3′-甲基圣草素(3-methyleriodictyol),3′-甲基圣草素-7-葡萄糖甙(3′-methylerlodi ctyol-7-O-β-D-glucoside)又称槲寄甙甲[1],槲寄生新甙(viscumneoside)Ⅰ、Ⅱ、Ⅲ、Ⅳ、Ⅴ、Ⅵ、Ⅶ[1-4]。还含三萜类化合物:β-香树脂醇(β-amyranol),β-乙酰基香树脂醇(β-acety-lamyranol),β-香树脂二醇(β-amyrandiol),羽扇豆醇(lupe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白烨脂酸(betulic acid),棕相酸-β-香树脂醇酯(β-amyrin palmitate),乙酸-β-香树脂醇酯(β-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5,7]。还含其他甙类:丁香甙(syringin),丁香甙元-O-β-D-呋喃芹菜糖基(1→2)-β-D-吡哺葡萄糖syringenin-O-β-D-apio-fu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8],鹅掌楸甙(liriodendrin)[8,9],2,3-丁二醇-3-O-单葡萄糖甙(butan-2,3-diol-3-O-monoglucoside)[8]。又含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7],棕榈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inic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有机酸。[6]。 鉴别取该品1-2g,切碎,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乾,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寄生对照药材1.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溶解,使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药典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及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矽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乾,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8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萤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苦;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套用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 摘录《中华本草》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净泥土,晒干。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处方名:蒲公英、公英、鲜公英、黄花地丁。

蒲公英是一种对身体非常有益的植物,因为蒲公英的植物体里面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等多种非常好的营养成分。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性味苦、甘、寒

归经入肝、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蒲公英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肿痛。

作用

1、清热解毒:蒲公英适合用于各种热毒疾病,其中清肝热的效果非常好,对于治疗由肝热所引起的严重发红、肿痛,以及多种伤口感染后或是化脓的疾病疗效明显。

2、利胆保肝:蒲公英中含有多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化学成分,比如植物生物活性成分蒲公英甾醇和蒲公英苦素,对肝胆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排毒抗氧化:蒲公英也是一种利尿剂,有助于肾脏清除废物,阻止过多盐分的吸收,帮助身体排出过量的水减少水肿。

4、降糖、降脂:蒲公英多糖通过诱导氧化反应来降低高血糖活性,从而降血糖。糖尿病患者养肝不妨吃些蒲公英也极具疗效。

5、清肝泻火:如果口苦、口臭,还伴随着爱发脾气、失眠多梦、面红目赤、眼干的情况,那么要考虑是肝火旺所致,可服蒲公英清肝泻火。

6、美容养颜:蒲公英的叶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舫、微量元素以及碳水化合物还有维生素等,叶子中更是含有改善湿疹和舒缓皮肤炎的成分,花朵还有去除雀斑的功效。

7、祛湿除痘:蒲公英可以泻火除湿,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青春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8、清热利尿:蒲公英有“尿床草”之称,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加之有消炎抗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自色念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改善尿道炎、膀胱炎、盆腔炎等疾病。

9、消痈散结:乳腺炎初起,红肿坚硬,灼热疼痛。蒲公英水对于治疗乳腺炎具有很好的效果,若产后乳汁蓄积作痛,可用蒲公英的鲜品,捣绒外敷,消肿通乳;蒲公英煎水服,能够起到通乳的作用。

配伍

1、蒲公英配伍夏枯草,用于治疗肝经实火、热毒内蕴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2、蒲公英配车前草,适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3、配伍鱼腥草、芦根、冬瓜仁可用于肺痈咳吐脓痰、胸痛等症。

4、配赤芍、牡丹皮、大黄等用于肠痈热毒壅盛之证。

5、与板蓝根、玄参同用则可治疗咽喉肿痛。

6、配伍茵陈,治疗湿热黄疸。

7、配伍金钱草、茅根等,治疗小便淋漓涩痛。

8、蒲公英配伍菊花、龙胆草、黄芩等,治疗目赤肿痛。

蒲公英泡水喝的功效:

1、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以及多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还有化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化脓等。

2、清热散结,预防结节的发生,蒲公英对所有的疔疮、肿毒、瘰疬、痰核等都有消肿散结作用,特别是对于乳腺结节、乳腺增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3、清热利尿的作用,可以用于泌尿系的炎症,前列腺炎出现的尿频、尿急、尿不尽,可以用蒲公英泡水利尿通小便。

4、蒲公英还可以清肝利胆、解毒退黄,对于各种肝炎、胆囊炎、胰腺炎都有较好的抗菌消炎功效。

禁忌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关于“中药煎药常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下一篇 2024年03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