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关系,亲子的关系,夫妻关系,朋友的关系,与事业的关系,与自然地关系,与物的关系,与因缘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
过去我一直认为,我们的生命就是这些关系,而现在我终于明白,一切的关系的根源就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是和伴侣之间的问题。
只要处理“我和伴侣”的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
可事实是真的是这样吗?
亲密关系中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我和伴侣”之间的问题,而是“我和自己”的问题。
和伴侣之间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还没有认清和理解我们自己。
如果一个人过的不好,就是她跟自己打交道都过不好,那她跟其他人打交道就更过不好。
她想通过进入婚姻在另外一个人的帮助下使自己能够过得好,这样的人最后肯定会失望。
因为这让别人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一旦别人累了,就会逃跑。
很多时候,即使面对亲密的伴侣,我们仍然无法自如地呈现自己的脆弱,甚至有时候,对自己都无法呈现。
当我们只能用不成熟的防御层去面对伴侣时,自以为“真实”,却只是让伴侣去承受自己无法承受的那部分羞耻和卑微。
当然也必然激起对方的防御和抵抗,毕竟,谁都不想要这份感觉,更何况还是别人扔给自己的。
即使有人真的能够容忍一时,也很难长期忍受,谁都不是那么的佛系,一旦一方长期默默承受情绪后,有可能等来的就是一次令人措手不及的大爆发。
所以经常会看到在关系中看似脾气很好的人,会在某个时间点作出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回击。
对于亲密关系来说,如何看到并表达自己“核心层”的真实情绪和需求,是一门值得研修的艺术,需要伴随着不断的自我觉察和自我敞开。
说到影响亲密关系和婚姻生活的,大家很容易想到出轨。
而出轨的实质是一方或双方在彼此的关系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需求而转向外部寻求,对于一些人而言,深层次原因是自己的“内在小孩”没有得到满足,出轨和婚外情是这段关系的结果而非原因。
“内在小孩”是指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年幼的我们缺乏能力,经常得不到满足的无助感使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隐藏的敏感空间,像一个脆弱无力的婴儿;
待恋爱或婚后,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可能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觊觎无限的爱,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和抱怨,给亲密关系带来挣扎和痛苦。
内在小孩以人类原始的本我欲望为根基,有需求就必须立即满足而不管外界条件不顾后果,比如婴儿饿了想吃奶,晚一分钟就会嚎啕大哭发泄不满,婴儿还会情绪化地歇斯底里,自私任性的他需要父母无时无刻的顺应和照顾。
亲密关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伴侣相处,其实会无意识地不断重复自己过去与父母地互动模式;
很多看似两性关系的问题实际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成长问题:内在小孩以前没有得到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
内在小孩埋藏于潜意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以为自己成人了,却意识不到由于自我内在成长不充分,可能导致在恋爱中急切寻找能弥补自己心中缺憾的对象——
一个能慰藉自己的恋人
在亲密关系中,真正的情感独立就是意识到:
你的伴侣不应该是爱与幸福的唯一来源。满足你的期待、讨你开心并不是他们的职责。
如果没法把这点作为基本架设,亲密关系就很难长久维护。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总要求父母无条件符合我们的需求,不然就会通过哭闹、抱怨、撒娇、发脾气来反抗。很多人长大以后对待伴侣用的是同样的办法,期待以此获得安全感和陪伴。
这说明一个事实:
我们的情绪往往不如身体上以及智力上来得成熟。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在使用小时候时的方法来处理情感和需求问题。
期待从伴侣身上获得快乐和亲密感是合理的。
如果我们所需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者其他的很多事物,如果都需要经由别人来实现的话,这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很多失恋或离婚的痛苦,不在于对方的背叛,爱了别人,不再爱你,生命真正的悲伤和遗憾,是在于对方没有再给你一次机会,让你把爱给出去。
没有得到的礼物只是没有得到,但没有给出去的礼物在哪里?
在你的心里。
很多人以为自己的伤痛是因为没有得到对方的爱,其实真正的伤痛是你恨自己没有给出你的爱。
一个全然能给出去的人,真的忠于自己的人,是没有遗憾的。
因为我全然给出去是我的事;对方有没有爱我,是她的事。
所以很多人的痛苦是不够为自己负责,没有真的勇敢面对自己,没有毫无保留的给出去你的爱,所以那个遗憾和痛苦,和别人无关,问题在自己身上。
那个感觉来自被对方背叛的痛苦,是一种幻想,不是真实的,还是基于没有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认为关系变的困难是由于伴侣造成的,但是其实亲密关系映射的正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如果我们没有与自己的亲密关系,那么我们也很难在与伴侣的关系中感受到亲密,所以问题常常不在于别人,而在于我们自己深度的缺乏,缺乏一种爱自己的感受。
比如说一个躺在婴儿床的baby。
如果太久缺乏人的关注,或许只有三十秒钟,那么他可能就会感觉到痛苦不堪。
如果觉得情形一再发生,那么这个孩子可能会发展出一些限制性信念。
比如说他会认为,人生是不安全的。
那么这份不安全感会嵌进潜意识。
并且在潜意识当中,不断的发展、壮大,长大成年的时候,这份潜意识的力量,所以会在亲密关系当中不断投射出来,会以孩童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事、物,并且发展出某种特定的策略。
比如说有的人会封闭自己,不敢打开自己、有人会刻意外求,去寻求爱、有的人会试图掌控,发展出侵略性的行为,这些都会给亲密关系造成伤害。
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说,我们吸引来的所有的人都是来疗愈我们的,刻意地去抗拒和避免也没有用。
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地精进释放,面对自己内在的真相,愿意花这个时间,去真正的疗愈自己。
另外一方面,需要你顺其自然,来了坦然面对;没有的话,关注自己的内在,多给自己一些爱。
一周有两天「让爱情放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沉浸于自己的感受。
可以简单联系,不用粘在一起。
这点对于已经同居或者结婚的情侣特别有用,不仅能延长爱情的寿命、让彼此有呼吸的空间,还能持续锻炼独处的能力。在同居后始终具备独处的能力,这实在太重要。
记住,美好的爱情都是建立在独立和悦己的基础上,你让人着魔的魅力都来源于此。
当你充分热爱自己,那种爱「充盈」出来,会流向你的伴侣,这才是真正美好纯粹的感情;
若不能照顾好自己,你给人的爱也是残缺的、不健康的,甚至带有强烈的「索取」意味,让人忍不住想逃离。
每个人都想从别人身上得到能量。
如果你是一个能量的给予者,在关系互动中就会受欢迎,能量是开放的;
如果你是个能量索取者,你的能量就是紧缩的。
我们大部分人的内在,都有一个还未长大的婴儿。
我们以为自己在关系中寻觅的是爱,是亲密伴侣,但在内心深处,我们其实是想寻找一个完美的养育者(父亲或母亲)。
当我们在伴侣关系中,无法享受到完美父亲般无条件的呵护,和全然、忠实地聚焦在我们身上的肯定与关注时,这个内在的女婴便会生起很深的不满、不安和匮乏感,害怕被伴侣抛弃和背叛。
所以,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有很深的情绪需要去面对。
亲密关系最无辜的一点就是:亲密关系在治愈我们旧伤的时候,首先要我们体验旧的伤痕。
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误以为是对方给我们的伤害。(这个锅背的也是够冤枉)
两个人在一起,一定会碰触到彼此的伤痕与痛处,这是必然的。
我们没认识到不是对方的错而是必然发生的因果时,我们就以为这是对方的错。
然后我们会愤怒,愤怒引发争吵。
争吵的时候两个人如果都疯了,根本意识不到很可能我们是为了特别鸡毛蒜皮的事情再无意义的吵。
很多人回头想想完全不知道为什么吵了起来,最后竟然能疯狂到想要分开。
吵架就要赢是吗?你不赢能怎么样?
“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
明明是为了爱而一起,不是为了互虐呀。
我们经常讲亲密关系中的沟通,可能很多人不会沟通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如果她是四五岁的孩子,是需要被哄的状态,是表达不出来需要什么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我们的互动来实现。
这个就是心理咨询和团体的作用。你的力量决定你的亲密关系。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是内在小孩的状态,是没办法决定亲密关系的质量的。
内在小孩出现的时候,我们要学着去做TA的父母,再次养育TA。
这也是对自我更深认识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最痛、反应最激烈的负面情绪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然后慢慢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独立。
缺爱者在婚恋关系里,重现了童年的亲子依恋关系的不安全感。
在疗愈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就是,一方面不要试图通过理性的逻辑思考来解决缺爱问题,因为童年经历依恋创伤的内在小孩可能很小,只有两三岁,甚至不到一岁,不懂什么逻辑理论,重要的是内心感受;
另一方面不要试图单靠内在小孩的状态来完成疗愈,那种状态是一种过度退行,近现代精神分析称之为恶性退行,在这状态下就跟恋爱关系里喜欢各种“作”一样,很依赖他人,很难自我成长,所以,疗愈需要与内心较为成熟的部分有所联结。
一直在向外寻求和解,不如陪内在小孩长大
在自我疗愈的路上,我们总说要“与原生家庭和解”、“接纳残酷的世界”、“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表面的和解与接纳,更多是缘木求鱼,隔靴搔痒。
与内在小孩一起成长,才是对自己最深度的疗愈。——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所有的内耗,都有解药
世间所有的恨和痛苦,来源于爱。
所以最终也只能靠爱来解决。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转载请注明作者,商业转载及纸媒用稿,请私信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