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装的!说话好好的,说不行就不行了?”
“妈,要不我带你出去转转,你散散心?”
“人家都说了,你就是心情忧虑症,都这么大岁数了,就别矫情了。”
前日,我院接收了一名中年女性患者,说是自己的心脏天天难受,颈椎不舒服,手脚冰凉,脑袋记忆力不好,胃也不得劲。
去医院检查心脏,也没有毛病,倒是被给出了精神科的建议,说这种情况是心情忧虑症!真是有点儿意思,这种病情被误诊为更年期的情况倒是不罕见,但心情忧虑症这个新名词,我从业几十年,还是次见!一时间,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罗老师啊,我这病也是怪,说来就来,说没就没,整的大家都以为我说装的,我儿子孝顺,虽然相信我有病,但也只是以为精神有病,我自己知道,就是身体出了问题。”
患者入院时一直抓着我的手,言语间委屈极了。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庸医误人”的例子!
现在很多“医生”,看到患者得病了,就迫切的要给患者找个“出口”,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翻阅论文书籍,恨不得自己创造个名词就往患者身上套。
而这,往往是因为这个医生觉得病人的这种情况,和他认知中的某个病,病情相仿,但又不确定,所以就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说服患者接受。也许初心是好的,但我还是认为,如此行事,便是庸医!
像本案例中的这个病人,明明是心血管问题,结果被判断为精神性疾病,服用了大量不相干药物,中药也有,西药更是不少。吃完之后,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身体难受,控制不住颤抖,家人也不理解,这病也看了,药也吃了,怎么不见好?不会是装的吧。那对于病人来说,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估且不说对经济的消耗,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这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直到患者来了我们医院,再给患者查询了各项参数后,才明晰了患者的病情-脊柱源性心脏病。也就是说不是病人的精神出现了问题,而是她的脊柱发生了损害。
患者的这种情况,是很明显的脊柱源性心脏病,是T1~T5胸椎受损,造成的心功能损害,根本不是某些医生所说的什么心情忧虑症。
经过我们的手术,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恢复,摆脱了疾病的困扰和家人的不解。
最后啊,我也想对某些医生说,不要因为我们没有认知,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就随便给不了解的疾病起个名,不仅不解决实际问题,还会耽误病人的,要永远铭记自己曾经许下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而对患者,我也想说,大家千万要注意这种情况,如果诊断不明确,或者在接受了很久的后,症状也没有得到好转时,一定要多找几家地方看看,疾病是一件很费心力的事,一定要事前忙,不要在事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