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民族的异域风情(外来民族的异域风情包括什么)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一个八百年前,从海上迁徙而来的民族,那就是广西东兴三岛的京族,在汉、京、壮、瑶,四大民族混居的东兴,京族的民俗风情最为特别,民俗文化也最有韵味。

东兴京岛集中居住着许多京人,被那京族民俗文化风韵吸引,我们特地游览了京岛国际度假旅游区,在东兴京族博物馆里,看到了东兴京族人的历史渊源。

京族,原为“越人”,历史上曾称为“越南人”、“安南人”、“交趾人”,亦称“京人”。新中国建立后曾称为“越人”,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是越南最大的民族,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一部分居住在荒岭涂山的京人,乘舟追逐北部湾海的鱼群,越过国界背井离乡,历经千辛万苦,漂流到中国东兴,发现北部湾海鱼类资源非常丰富,便迁徙到巫山岛和江平镇的寨头村。

这些漂流而来的京族人,逐渐迁徙到东兴澫尾、巫头、山心三岛定居,从此这里就成为中国京族人,唯一集中居住的地方,故称“京族三岛”。

在东兴京岛博物馆中,陈列着一本本古旧的文献,记载着京族三岛的京人,村落家族的历史渊源,从那一册册古旧的书页中,我仿佛看见了八百年前,古越人漂流东兴三岛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个从越南迁徙而来的民族,在京族三岛依海为伴,捕鱼为生,开垦种植,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村庄,建起了部落,有了生存的领地。

八百多年来, 京族的先祖们,在这东兴三岛生活定居,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外来民族。这些从古越南迁徙而来的京人,集中居住在这北部湾海的京族三岛。

他们饱经了大海的沧桑,尝尽了艰辛的苦头,受尽了渔霸的欺凌,历经了渔人的苦难,造就了京人勤劳勇敢、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历经八百多年的民族融合,仍保持着浓厚的民族风俗。

在京岛国际旅游区路旁,我与一群身着京服、口嚼槟榔、满嘴血红、性情开朗、心直口快、沿街摆摊的京族妇女聊天,了解京人的生活习俗。一位漂亮的京族姑娘告诉我:京人非常热爱自己的民族,一直都保持着传统的民俗风情。

古时的京人喜欢“杀牙”,“杀牙”即“染黑牙”。远古的京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杀牙”,小孩从10岁换牙齐全后,就开始“杀牙”。

京族人“杀牙”,是将一种叫紫梗的植物切碎,用水㓎泡两天滤出碎梗,将紫水密封七天,睡觉前把紫水捈抹在椰子叶或槟榔叶上,贴在上下两排牙齿上,六至七天囫囵吞吃食物,待紫水染红牙齿,再将植物“白籽”与紫水混合,涂抹两三次便成了黑牙。

牙齿变黑后,将椰子壳在火上烤出浆液,冷却后涂在牙齿上,黑牙底色就不易褪色了,这就是京族人“杀牙”的风俗。解放前京族妇女以黑牙为美,每年要染一次牙。解放后京族“杀牙”风俗被汉人同化,京族青年男女便不再“杀牙”。

但时至今日,京族的老人们,仍旧津津乐道地赞美远古族人的黑牙。她们坚信“杀牙”可驱灾避邪、保护牙齿、防止虫蛀、带来好运,这就是京族人“杀牙”的风俗。

京族是一个喜欢槟榔的民族,嚼槟榔是京族人的古老习俗,也是京族人的文化传统,种槟榔吃槟榔爱槟榔,是京人最普遍的喜好。在她们眼里槟榔是最珍贵的礼物,京人的婚礼、葬礼、祭祀,以及重大礼仪活动都必备槟榔。

京族人吃槟榔历史悠久,他(她)们将槟榔视为吉祥物,做为京族红白喜事、祭祀礼佛的物品,更是京族男女恋爱会客待友,走亲窜戚最贵重的物品。

一位卖椰子的妇女告诉我:京族姑娘出嫁,讲究的新郎家里,会将槟榔做成漂亮的花盘,送往向新娘家中,并赠送几千个槟榔作迎亲礼物,再由新娘家人将槟榔转送亲友。

若有客人到家,京人以槟榔礼待,她们认为槟榔待客,最为尊敬最为体面;祭祀祖先或神灵,用槟榔作供品最为虔诚;赠送或收受槟榔多少,可以显示家庭地位的尊卑。

京族人视槟榔为万代瑰宝,男女老少都喜欢嚼槟榔,在京岛国际度假旅游区,随处可见京人咀嚼槟榔,直至血色口沫染红口唇。她们以此为美乐此不疲,古老风俗代代传承。

京族是一个喜欢“唱哈”的民族,“唱哈”就是唱歌。京人把“唱哈”当节,“哈节”是京族很隆重的节日,每个京族村落都建有“哈亭”,设立了“哈节”。“唱哈节”源于一段动人的故事:

八百年前,京族人从越南涂山,漂流来到东兴三岛,有一位美丽的歌仙,用优美的歌喉和含义深刻的歌曲,反对封建财主的欺压,而深受京族人民的爱戴。

为纪念这位歌仙美女,京人们用上等的木材,在村里建造起“哈亭”。“哈亭”的亭殿结构牢固,建筑样式独特,极具民族特色。

“哈亭”屋顶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图案形象逼真,装饰典雅喜庆,有正殿和左右偏殿,正殿上设有京人信奉的神座,殿柱上雕刻着京族特色的楹联。

每到农历正月二十五、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东兴京族三岛的京人们,便会以村为单位,按照各村“唱哈节”的日期,由村长担任“翁村”,村里的族人,在“哈亭”置办酒席,举办隆重的唱哈节活动。

“哈节”,是京族岁时习俗中,最为隆重的民族节日,也是京族独有的民族文化,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哈节期间,京族三岛都要庞大的队伍,来到美丽的金滩海边,举行隆重的“哈节”庆祝仪式。

为了大力开发旅游,东兴市每年都要在澫尾京岛举办“哈节”,那百人吹螺号,百人独弦琴,百人竹竿舞,百人踩高跷,百张竹排出海,场面非常壮观,现场人山人海,节日气氛热烈,隆重的开幕式,将京族三岛的哈节,推向 节日的高潮。

那五彩缤纷的京族服饰,神彩飞扬的面部表情,婀娜多姿的京族姑娘,高昂的欢歌舞蹈,表现出当今的京族人民,幸福指数是多么的高。

是啊!而今京族三岛的京人,再也不是那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无处所,朝不保夕的外来民族,他们靠海吃海,耕海牧渔,脱贫致富,喜奔小康,已成为全国最富裕、最幸福的少数民族。

东兴京族三岛的“哈节”,气氛热烈隆重,仪式有四个程序: 一是“迎神”。哈节前一天,由“翁村”带领村里族人,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迎神,把“镇海龙王”等诸神接到“哈亭”。

二是“祭神”。哈节当天下午三点,村里族人聚集在哈亭内外,由“翁村”主持祭神仪式,宣读祭文、祭祀诸神、祈佑神灵、保护族人。

三是“唱哈”。祭神完毕,入席“坐蒙”饮宴听哈,酒菜除少数由翁村提供外,大部分菜品由各家自备,每歺由入席者轮流出菜,边吃边听“哈妹”唱歌。

四是“送神”。唱哈完毕,翁村主持送神,吟颂“送神词”,结束“唱哈节”。“哈节”期间,族人欢聚一堂,在“哈亭”迎神、祭祖、唱歌、跳舞、比武、角力。

男人们入席饮宴,妇女儿童围席而站,大家齐声高歌,或轮流呤唱,三天三夜,歌舞不息,通宵达旦,饮酒唱歌,男女老少,欢渡“哈节”。因此,哈节便成了京族人最隆重、最热闹、最壮观、最浓郁的民族文化风俗。

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演唱内容丰富多彩,歌唱艺术极具特色,京族歌谣的曲调繁多,有民歌、山歌、情歌、婚歌、渔歌、苦歌等三十多种曲调。

京人唱歌充满生活,一个小“哈哥”,一把独弦琴,两位小“哈妹”,琴弦伴奏、竹梆打拍、轮流演唱、娓娓动听,或叙事、或对歌、或传情、或诉说,那些聪慧伶俐的京族姑娘,即可沿袭唱本照本传唱,也可触景生情即兴创作。

那山歌唱得回声响,那情歌唱得悠又长,那婚歌唱得心欢畅,那渔歌唱得群鱼跳,那戏歌唱得山水转,那苦歌唱得眼泪掉。那歌声优美动听,嗓音清脆悦耳,琴声悠扬婉转、梆声节奏鲜明,好一个歌舞民族,置身唱哈期间,令人沸腾,神形陡然昂然。

那“潮涨潮退不离海,风吹云走不离天,大路不断牛脚印,海上不断钓鱼船”的渔歌,通俗易懂朴实无华;那“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到岸,望妹伸手过来牵”的情歌,直抒胸臆情意绵绵。

京族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性少数民族。因此,京族人非常信奉海神,每到京族开海季节或重大节日,京族三岛的京人,都要汇聚到京岛海边,载歌载舞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宽阔的京岛广场上,红旗猎猎,旌旗飞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海浪涛涛,热闹异常。百名身着红色对襟褂裤,头戴黄色遮阳帽的京族小伙,手持螺号鼓动腮帮,吹响雄浑嘹亮的螺号,那螺号令人振奋激动人心。

百名京族少女,身穿传统的奥黛,在美丽的金滩海边,整齐地列队成行,海滩上架着一排排独弦琴,姑娘们优雅整齐地拨动琴弦,尽情地放声歌唱,低沉浑厚的琴声,清丽恬美的歌声和着那波浪翻滚的涛声,回荡在金滩海上,那场面非常壮观。

几位美丽的京族妇女,头戴圆盘丝绸彩帽,穿着漂亮的盛装,带着心爱的儿女,聚集在金滩海边,手抚独玄琴杆,合着哗哗海浪,优雅妩媚地吟唱,唱着古老的京族歌谣。那场景就像那天海边的仙女,在悠扬幸福地歌唱。

这是一个喜欢自然,喜欢海洋,喜欢歌舞,喜欢生活的民族,她们以海洋为家,与天地共存,以歌为情,以舞为伴,以琴为乐,以娱为欢,尽情地欢歌舞蹈,快乐地享受生活,金滩上、大海边、椰林里、广场中,到处可见美丽女郎的风韵。

如果你有机会,赶上每年东兴金滩举办的“北部湾开海节”与“哈节”,你就能一睹京族人能歌善舞的风采,那舞台搭在金滩海边,宝蓝色的舞台令人眼放异彩,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海滩,翘首观看佳丽歌舞表演,那场景实在热闹非凡。

一个个靓丽的京族女郎,把自己打扮得像花儿一样,那修长的奥黛,婀娜的身姿,窈窕的体型,优美的线条,优雅地举止,动人的容貌,多情的媚目,令游人们感到惊叹。

一群貌若天仙的女郎,聚集在蔚蓝的天海,优雅地拨动着琴弦,妩媚动情地歌唱,那五彩缤纷的服饰,白净水嫩的肌肤,美丽漂亮的容貌,风情万种的神态,优雅端庄的举止,婀娜多姿的妩媚,亦歌亦舞表演,令游客神魂荡漾。

京族人喜欢伴独弦琴跳舞,独弦琴是京族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一把独弦琴,就能撬动京人的,无论何时何地,京人们都能闻琴起舞。

海滩边椰林里,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琴声,一群群身着京服的青年男女,兴致勃勃地歌舞欢唱,那独弦琴声优雅婉转,琴声悠扬特别动听。

独弦琴声一响,京族的少男少女,就会兴奋地跳起“踢沙舞”、“竹杠舞”、“对花屐”舞,以舞蹈来倾诉京族青年男女的爱情,用舞蹈表达相互的爱慕。

京族民族风情最浓的,要数青年男女的爱恋之情。古时,京族男女婚配,都是父母包办。而今青年男女婚嫁,多为自由恋爱。一位姓黄的京族妇女告诉我说:京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方式极为独特。

他(她)们以歌为媒,对歌物色对象。每逢中秋节与丰收后的夜晚,京族的男女青年三五成群的,来到树林里或草坪上对情歌,对歌后如男方满意或钟情,就慢慢靠近女方,用脚尖将沙撩向女方;如女方心中有意钟情男方,便照样将沙踢向男方,男女双方通过踢沙或互掷树叶的方式建立感情。

而后,再请“兰梅”(媒人)传递爱歌,双方互赠一支彩色木屐。如果正好左右配对,便认为是“天生成双”的好姻缘,可立马缔结婚约。京人称这种求爱寻婚方式叫做“对屐”,对屐成功男方邀请歌手,去女方家对歌认亲,并送上礼盘定婚事。

举行婚礼时,女方紧闭家门,在屋前大路或树林中,设立三道悬灯挂彩的榕门。男方要想通过三道彩门必须对歌,直对到女方歌手满意为止,方能允许新郎通过榕门。

晚宴之后,女方去往男方家,拜堂对歌成亲,此起彼伏,通宵达旦,幸福欢乐,歌舞不停。那幸福的歌声,伴着一对天作地合的新人,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

京族家庭实行一夫一妻制,严禁姑表通婚和族内通婚。京人对订婚和结婚非常重视。在礼俗方面也相当讲究,要经过合八字、定彩头、定聘礼、“送日子”、“哭朝”、“开容”、拜神、迎亲、拜堂、回朝等许多环节。

这是一个与歌结缘、与歌为伴、与歌共生、与歌同存的民族。歌声书写着京族人的沧桑历史,诉说着京族人的岁月苦难,凝聚着京族人的文化风韵,饱含着京族人的幸福欢乐,充满着京族人的梦想憧憬。

这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中,最为特别的一个人口最少、历史最短、迁徙外来、民俗独特、多姿多彩、最为富裕的少数民族。美丽的京族三岛上,到处都洋溢着京族人那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绚丽多姿,风情万种的民俗文化、民俗风情、民俗风韵。

那优美的歌声,在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苍穹,美丽的蓝天,辽阔的大地上,悠扬婉转的唱响,那歌声传播着京人,几百年来古老的文化和民族风韵。

特别声明: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1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