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跪求过去庆祝春节的方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跪求过去庆祝春节的方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您好:手机麻将有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咨询加微信【】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六十年春节风俗的变迁
九十年代的春节
看看春节期间商家的广告词就知道百姓过年有多忙了,“打个电话拜个年,欢天喜地大团圆”、“包饺子贴窗花欢乐在农家,看焰火放鞭炮京郊真热闹”、“春节不在家,假日列车游天下”。总之,围在家里包饺子看晚会是老皇历了,过节也要过出个性过出新意来。这让北京人过春节也开始犯难:出游订不上团,在超市购物交款排大队,打保龄球球道爆满,想租个车到郊区转转,车早就预订一空。春节的乐事多了,品戏、看**、听音乐会,连电视频道也“春运”——节目太多,挤破门槛。想求新求异也不是容易事。不夸张地说,正月过后,就要计划明年的春节怎么过了,因为动作慢了计划跟不上,只能过一个遗憾的春节。
百姓过节的方式是一天天变了,休闲度假的意识也一天天强了,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从一个团圆佳节渐渐变成一个度假的好机会,提高生活品质从这个最传统的节日开始了。
年饭 家宴挪到酒楼吃
半数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饺子,速冻饺子出现断货现象。
辛辛苦苦一年了,过春节该享享口福了,家家户户为年夜饭张罗,这是每年过节的传统想法。可越是吃得好了越想在过年的时候吃点省事的、吃点清淡的。老百姓的心思早被商家琢磨到了,1992年,西单菜市场推出五种家庭套餐,每套50元至70元,回家简单一加工就是丰盛的年夜饭。
按老礼儿,京城的馆子到春节差不多都关门上板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在家里炒菜,谁还会光顾餐馆?可到1994年,春节期间最常见的大红纸“春节休息”见不到了。家宴设在餐馆酒楼成了时尚。与其在家一通忙活还不如在餐馆里踏踏实实吃一顿呢。而商家也看准了这一点,为了有个好买卖,为了有个好商缘,都比着赛不关门,加班加点纷纷摆出家宴擂台。1996年,北京城摆起了年夜饭,百店家宴热热闹闹。到了1997年,年夜饭也要预订,订晚了就剩回家煮冻饺子了。
1990年前后,时兴涮火锅、涮羊肉,之后是烤鸭、粤菜、川菜、上海菜、湘菜相继而至,中间还穿插着红焖羊肉、家常菜,各家餐厅为了年夜饭也绞尽脑汁变换花样,到了1996年,连饺子城也火爆起来。
“破五的饺子”,北京的老风俗还被很多人记挂着,只是初五热了冻饺子。北京已经有半数以上的人家不自己包饺子了,速冻饺子出现了断货现象,就连做饺子皮也成了“新兴产业”,一个小商贩春节期间能卖出去三四十斤饺子皮。
年货 鸡鸭鱼肉成配角
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花费的1/5,而1/3的钱被用来交朋友了。
到了90年代,正月临近的日子里,很难见到被大包小包的“吃物”压得难于行走的人了,“平日里也是吃海参鱿鱼,干吗非要赶到春节?”粮店里挺金贵的菜籽油也开始被冷落了,1992年的春节,尽管张贴了“春节期间每人优惠10斤”,仍没有达到促销的目的。因为北京人知道,更好的“绿宝”、“骆驼唛”之类有的是,根本不用囤积。
尽管民以食为天,但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统计中发现:虽然过年几乎各家各户都要购买食品,但食品的花费还不到春节花费的1/5,而1/3的钱被用来交朋友了,吃,已经不是北京人过年的主旋律了,人们把更多的精力和钱用在了自身建设和交往娱乐上了。
会吃了会玩儿了,北京人过年也更实惠了,开始时兴批发过年。去水产市场批海产品,到大钟寺批发水果,当然,还有批发鲜花。去年春节,北京销售鲜花超过30万盆,销售额近1500万元,和一个大中型商场的效益差不多。
1995年,必备年货是金童玉女财神爷和大大的福字。1995年的年货里还有一样小东西:欢乐球。这是“禁放”之后春节欢乐产品的主唱。上亿只欢乐球在那个春节爆响:既安全又声色兼备。
吉祥物也是置办的年货,1996年小老鼠随处可见,1998年,虎行天下。
年乐 旅游过年成时尚
春节,从旅游淡季变为“黄金季节”,机票优惠已成为历史。
1992年的年三十,五个结伴前往哈尔滨看冰灯的年轻人是新闻人物,过个团圆年的观念正在被悄悄改变。这一年,春节机票优惠50%的做法已成为历史。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晚会的日子也已经过去。
1996年的春节迎来最长的公休假,从初一到初七整整一周,机票价格开始上浮。春节,从旅游的淡季变为“黄金季节”。
到1997年旅游过年有钱也难,还在1996年12月,东南亚以及海南、昆明、西双版纳、厦门、武夷山等国内路线已经爆满。据统计,1997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10万人上下。
1997年开始,留在北京过春节的人包饺子看晚会之后又多了一个节目:看灯。北京城打扮得火树银花,每天有几十万人上街看灯。出租车司机都愿意在街上多转转:亮堂堂的心里痛快。
春节里,各个体育场馆打开大门,从保龄球、轮滑、羽毛球到室内攀岩,64项体育活动把大约10万以上人次的北京人从麻将桌和酒桌旁拉走。1997年的春节,5万人奔了体育场馆。
1997年贺岁片登场,《编辑部的故事》续集《万事如意》除夕之夜在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同时登场。有人发出询问:还看晚会吗?全城同做一件事的情景不复存在。从这一年开始,贺岁片年年如约而至。
年话 身体健康排第一
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1998年最流行的拜年话。
电话铃声传问候,打开电脑接贺卡,贺词传进寻呼机。北京半数以上的人电话拜年。这是九十年代北京人的拜年方式。
拜年,不再是两盒点心跑一天。先是贺年卡贺年的方式流行起来,贺年卡不是学生专利,已经被全社会接受了,1992年春节前分拣量达到250万件。尽管邮件量比平日高了近1/4,但增长速度还是放慢了,因为电信发展快了。
北京最早的寻呼台是126台,1992年春节每小时寻呼1万次以上。1997年已经有寻呼台推出预约拜年,北京有寻呼机用户上百万。1995年,1/5的北京人打长途拜年。1983年,北京近一半的长途电话需要话务员人工接转,用户挂一个长途电话需要等几十分钟。而如今,北京长途电话可以直拨全国2000多个城市、县,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拨比例可在99%以上。
1998年流行的拜年话是“身体健康”,在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身体健康”是人们排名第一的愿望。而在1995年左右,人们的祝福大多是“恭喜发财”。
进入1999年,贺卡成为落后的形式,因为使用大量纸张,不利于环境保护,电子贺卡在今年流行。每天中国电信网上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轻轻一点,祝福可以传出万里之外。
六十年代的春节
紧日子里过出好兴致,60年代的春节因此令人难忘。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饺子显得分外香;平日里没有零花钱,春节里糊个纸灯笼,买个风车,哪怕是逛趟厂甸什么也不买,都能让孩子大人高兴一年;平日里父母儿女被隔离,能吃上一顿团圆饭,哪怕只是萝卜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
年饭 过节好处是解馋
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大白菜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饭可不是一天做出来的。春节最大的好处是“解馋”。每到春节,北京居民每人多给半斤油、半斤肉,每户的购货本上还能多二斤富强粉、一斤黄豆、二斤绿豆、几斤小站稻和五斤鱼,勤快的主妇们全凭巧心思腾挪全家过年的一日三餐:腊月二十八发好面(标准粉),二十九开始炸各种面果子,平日里舍不得用油,现在甜的、咸的、又酥又香的胡萝卜丝丸子、白薯丸子和排叉装得满盆满钵,馋嘴又心急的孩子们趁妈妈不注意,抓上两把就往外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换着尝新。蒸馒头,包豆包,年三十之前要把过年的主食准备好。除夕的年饭分两顿,先是晚上五六点钟吃米饭炒菜,平常的机米换成小站稻,加上烧带鱼、沙锅豆腐、狮子头或四喜丸子、豆芽菜,这是一年里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顿饭,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吃,而且菜里一定要有鱼,取“年年有余”的吉利;夜里12点,全家还要一起吃饺子,饺子用富强粉包,比日常吃的标准粉白得多,一般是猪肉白菜馅,有时是酸菜馅。吃饺子的风俗使得竹具店每年春节前都要加班加点赶制竹笊篱。大白菜是百姓的当家菜,春节菜谱里主妇们用它变出的花样差不多能摆一个白菜席:芥末白菜墩、菜心拌凉菜、五香辣白菜、腌白菜、醋熘白菜、炒酸菜或炖酸菜、油泼梅干菜等。
年货 家里添个新玩具
过年添个新玩具是办年货的家长们的小秘密。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办年货的人把街上挤得热热闹闹,国营的副食店都在店门口支块木板在当街卖。过年的票证上还印着两个喜庆的大红灯笼,二三斤一大块肉,比起平常二两半斤地买舒心畅快多了。长途岛的带鱼、图门的明泰鱼、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淡水鱼、渤海湾的海杂鱼,每户都要多少买一些做年饭的主菜。
“糖瓜儿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除北京传统春节食品关东糖外,市场上有了小娃娃、小花篮、小宝塔、小鸡、小鸭形状的块糖,饼干除了什味、橘子和大方外,1963年新出了酥松可口的“63”,包装上还附有当年的美术年历。姑娘们喜欢的头花和襟花有菊花、牡丹、玫瑰、芍药、剑兰等花样,鲜花店里的梅花、碧桃、茶花、迎春、一品红、文竹、瓜叶菊、四季海棠、水仙、仙客来等盆花也常令她们情不自禁地掏腰包。过年添个新玩具是办年货的家长们的小秘密,给8—12岁的孩子买个小攒钱罐,给2—4岁的孩子买个小鼓,给六七岁的孩子买个空竹或风筝。木刀枪、腰边鼓、大摆球、积木塔、铁鸣蝉、毛毽、脸谱,还有“老鼠滚蛋”、“斗鸡”等新玩具,紧攥着钱包,家长们心里盘算着挑哪个最划算。
买个月份牌,添几张写春联的梅红纸,扎一只红纱灯,新一年的向往就在挑挑拣拣中开始了。
年话 老礼全都放一边
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领导们倡议“四要四不要”
“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时钟敲过除夕夜12点,有工作的子女常常这样给父母拜年。
按照风俗,除夕和初一全家团圆不出门,到了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母,大家也出门给亲戚朋友拜年。
鞠躬拱手的老礼不时兴了,“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不时兴了,见面只是互相点点头道声“过年好”或“春节好”。
小辈儿人给长辈磕头拜年的规矩也不时兴了,一般都是提着半斤蛋糕或点心盒子,或送张改良的新年画。
不少单位在大年初二组织团拜。大家坐在一起开个茶话会,领导们倡议“要讲科学,不要封建迷信;要勤俭持家,不要铺张浪费;要参加正当文娱活动,不要到处游荡;要坚持生产工作,不要班前喝酒”的春节“四要四不要”,散会后还能用小手绢包回点儿花生瓜子给孩子。
买张图画纸或道林纸,用彩笔画些风景花草,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工作好,学习好,身体好”等字样,一张标准的贺卡就做好了,送给老师或要好的朋友,大家都珍惜得不得了。
年乐 红红小鞭论个放
一挂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
“穿新衣,放花炮”,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攒了一年的布票变成红色、蓝色的灯心绒或小碎花布,再忙碌、再手笨的妈妈也要踩着缝纫机“嗒嗒嗒嗒”地干到深夜。初一早晨醒来,孩子们的枕头边保准都平平整整地放着一套新衣。平时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过年了,多困难的家庭都要想办法给每个孩子做身新衣裳,哪怕是旧衣服翻改的也好。
穿好新衣服,等不及吃早饭,孩子们就跑到院子里撒欢了。左手举一小截土香,右手忙着从兜里往外掏小鞭。红红的半寸来长的小鞭可是宝贝,家里统共给买了一挂100响,从初一放到十五,每次只舍得揣10个出来过过瘾。藏在家里的小鞭如果被兄弟姐妹发现了“偷”走几个,父母们就成了难断家务事的糊涂官,只有许诺“再买一挂”才能安抚孩子们的哭声。到了晚上,全院子的人都出来看放花,孩子们手上提的小灯笼有五角星的,也有宫灯式的,星星点点煞是好看。你家的“老头乐”喷出满天花雨,我家的“火树银花”也不逊色,他家的“螺丝转”、“耗子屎”蹿进人丛,激起一阵阵笑闹声。劳动人民文化宫、北海、陶然亭等公园里熙熙攘攘,免费开放三天使人们游兴大发,故宫、自然博物馆、动物园,要逛的地方真不少。买得起票或单位发票的人们还可以到大华**院看立体**,去工人体育场看马戏。如果有兴致,厂甸也是个热闹的去处。
八十年代的春节
1983年,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收到观众来信16万封。当年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当属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而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曲。1984年是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参加春节晚会,“吃面条”的成功使小品成了气候,一曲《我的中国心》全国传唱,《难忘今宵》几乎成了后来每届晚会的结束曲……大年三十儿,一家人一边包团圆饺子吃年饭,一边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与荧屏上的影、视、歌、曲艺明星同喜同乐———80年代,中国百姓渐渐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过节方式,学者称之为“新民俗”。一台晚会,不仅把一家人聚在一块儿,而且造就了小品等一些文艺形式,更为如黄宏、宋丹丹、赵本山、巩汉林、蔡明、郭达等一大批笑星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土壤。
年饭 票证淡出菜市场
平时想吃什么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
1980年,由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试制的猪肉白菜馅速冻饺子开始在东单等六大菜市场出售。
1981年,北京居民春节每户供应4~8元一斤的花茶二两,大料、黄花、木耳各一包,大白菜20斤,一斤粮票豆腐及一斤粮票豆制品。部分小吃店增添了平时不供应的“蜜三刀”等小吃。
1983年,春节所在的二月份城镇居民每人供应富强粉三斤、小杂豆一斤、江米一斤、花生油4两、香油一两、花生半斤、瓜子三两、麻酱一两、鱼两斤(定量内每人保证半斤黄鱼)。
1984年,全市11个副食店出售不凭本豆腐。
1985年,低度酒、补酒热销。多家西餐厅爆满,新侨饭店等为家宴提供罐装、袋装西式名菜。
1989年,26种调味品、14种豆制品、35种酱菜大展销,北京人过年再不为米、面、鱼、肉奔忙了。
俗话说,过年过在嘴上。生活在80年代的人们,饭桌日渐丰富起来,开始是定量供应的品种增加,接着是集贸市场恢复。平时想吃什么,到市场上就买,弄得人们反倒不知道过年该吃点什么好了。
年货 新三大件快步来
家庭主妇再不用为过年大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肉变质发愁。
1980年,各大商场从外地组织的一批电镀桌椅、简易沙发、一头沉、搪瓷盆陆续投放节日市场;1981年,尼龙绸夹克、线绨被面供不应求,有人利用反复排队和托人代买等手段套购,仅新新服装店节前便抓获“投机倒把者”46人;1984年,14英寸彩电节日供应量比上年增长42倍;1985年,腊月二十八起向个人预售进口相机,每人限购一架,半年内付货,牌号有柯尼卡、亚西卡两种;1987年,羽绒服受宠、裘皮帽走俏;1988年,一种名叫马海毛的安哥拉山羊毛流行……春节穿新衣,80年代,北京人开始走出黑灰蓝服装的包裹,西服、夹克、牛仔、羊绒衫、防寒服、皮大衣流动成一股彩色的风。与此同时,作为礼品,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到80年代问津者日少,年礼的文化味渐浓,明信片、贺年片、挂历流行起来。
80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大件快步向人们走来,家庭主妇们再不用为过年大浣洗累得腰酸背痛,再不用为早早炖好的猪、牛、羊肉变质而发愁。
年话 春联贴进单元楼
词句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过年总要求吉利图喜庆,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贴春联,大拜年,80年代都有新特色。先说春联,过去多是农家小院才贴,词句也无非是“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之类的老句陈辞。80年代大不同了,春联不仅贴进了城里的单元楼,词句也洋溢着时代气息:“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富国安邦人欢财旺移风易俗送旧迎新”。一个倒贴在单元门上的大大的“福”字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表露无遗。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渴望用这种最传统的形式表达对时代最深的欣喜。初一亲朋好友一见面,先递上一声“您过年好”,接着便聊上几句。上了点年纪的关心:“春节您家的‘加油’(定量之外供应的食用油)买了没呢?今年的油比去年强,没什么油烟子”。一些年轻人这年春节刚刚相互询问:“买没买邓丽君、刘文正新出的带子?”转过年来便已对崔健崇拜得无以复加:“初三都去我家,昨儿我刚置了一个架子鼓”。孩子的父母们相互抱怨着:“我们家这个‘小皇帝’春节非让带着去吃‘肯德基’,店里人那个多,队都排到了前门大街上。”
先行一步“下海”的老板们仍忘不了借这个难得相聚的机会沟通信息:“你手里还有多少台洗衣机,我全要了,冰箱也行。”
80年代,听人们拜年聊天,听不到为衣食犯愁,听不到忌讳与掩饰,人与人之间似乎更近了,人们的话题更广了,心气更高了。一句普普通通的“您过年好啊”,含意是那样丰富。
年乐 贪看晚会洋相多
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
年年春节都高兴,80年代乐更多。
不知是有了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市场上的彩电才紧张,还是家有彩电的人多了,春节晚会才愈发火爆,反正节前“抢购”彩电可称得上80年代一景儿。从1984年进口彩电紧张开始,彩电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紧俏货。1986年下半年起,商店里宣告彩电无货,同时出现彩电票。那阵子,节前能买上一台18英寸彩电可是件大乐事,七姑八姨都要通知到:“他舅舅,家里新买了电视,春节来看呀。”更乐的还在后面:三十儿晚上一家人早早吃完年饭,预备好记录晚会公布的谜语的纸和笔,为谁坐在离电视最近的位置争执一番之后各就各位。这一晚上,自打赵忠祥一露面,炉子上水壶开了没人愿去提,想上厕所的忍了又忍,怕错过了马季的相声、费翔的歌,更怕错过了节目间穿插公布的有奖谜语。一番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之后,已是大年初一的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寄答案。苦盼中央电视台的佳音之余,又该琢磨着去哪儿逛庙会了。80年代,龙潭湖、地坛、白云观、大观园、大钟寺,到处是庙会。小吃吃腻了,买便宜百货,工艺品看惯了,花会大赛又开锣,传统的赏心乐事未减,晶莹剔透的冰灯又朝人招手。从三十儿直到正月十五,一家人总是闲不住,乐不够。人们开始品味改革开放刚刚富起来的滋味。
keyileba
客家是什么意思?
许多小伙伴们是不是想趁着假期到成都周边的古镇走一走呢?赏古香古色的美景呢?那么在成都周边最为有名的十大古镇有哪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详情介绍请看下文。
1、街子场古镇:青城后花园古镇介绍:
街子在成都周边的10多个古镇中是排得上名的,依然沿袭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镇构成,但比起那些宽阔马路一直修到家门口的古镇来说,街子如丽江四方街般沿街两旁流淌而下的清澈河水,显出了街子亘古未变的纯朴和古雅。
街子场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依山傍水。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为一体。
街子场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上古寺、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唐求纪念馆),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今天街子场的老房子多半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遗物,若是观景,编辑建议您去御龙桥,御龙桥边有十余棵高大的银杏树,大树枝叶繁茂地站立在场口的大坝边上。在银杏树旁,有一座建于清末的红色的塔,做工精细,每当山风吹过,塔上的小铜铃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古人把这种塔叫做"字库"。
看点:
街子场是一个充满隐居传说的地方。据《中国通史》的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之子朱允文在历史上曾神秘失踪,经民间许多专家考证,朱允文其实就是隐居在街子场光严禅院的上古寺附近。从公元1404年起,一直在山里住了十余年。
而走进街子镇真武街的一个叫段林的人家近百年历史的铺面,您还会有惊奇的发现。他家的房里竟藏着一堵两人多高的木墙,木墙高约4米,分为6格,每格都像是木制屏风中的一扇,木墙有被类似于石灰的东西涂抹过的痕迹,而木墙的最右边的那格木板上已现出一幅清晰的图画,画上的美女裙裾飘舞,衣带生风,极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街子就是这样常常给您意外的惊喜,需要的只是您智慧的眼睛。
乘车路线:从成都出发,经崇州、元通镇,到街子镇。从成都金沙车站(市内有5路、17路、801路、47路、78路、69路到达)出发,该站每日有发往梅花寨、古寺的大巴车各一趟,时间分别为9:10、10:50,票价10.5元/人;另有发往崇州的大巴车,每四分钟一趟,票价为6.5元/人(野**"面的",经元通镇,街子镇去梅花寨(或古寺)
自驾车路线:出成都西门,经成温邛高速公路,到崇州出口下高速,然后再经文锦江、元通镇、上元到街子镇。也可从成灌高速到终点,上去青城山的公路,经青城镇、大观镇前往街子。
食宿:对于爱美食的游客,定会垂涎当地传说只传媳妇不传儿子的"汤麻饼"。
据称,该名小吃创于清乾隆51年,目前远销海内外,是古蜀州四大名小吃之一。
乘车路线: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有到黄龙溪的班车,8:00-16:00,每隔1小时一班8元/人;红牌楼发车每半小时一班,7元/人
食宿: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红烧黄辣丁等是黄龙溪的特色食品,不可不尝。最为享受的是雇一条小船,100元左右,将各种美味叫上船来,一边品尝一边欣赏两岸风光,酒足饭饱时,正好到了大佛寺,即可上岸游览,船家便在岸边等候,两小时后又乘船返回古镇。
在镇上住宿一晚15元至40元/人不等,通常游览黄龙溪当天即可发返回成都。
2、洛带古镇:西部客家第一镇古镇介绍: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
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他们常用一种叫客家话的方言,这种方言里保存着一些古汉语的音韵,洛带人称其所讲客家方言为"土广东话",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话一致,比如穿衣,他们的话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
。洛带古镇保存着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镇及周围的乡民多为广东移民的后裔,走入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传统。洛带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等。
洛带古镇-等在广东会馆外的黄包车
广东会馆位于洛带古镇的上街,始建于清朝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整个会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山门、前中后三庭和左右厢房构成,由于保存完好,广东会馆已被有关人士认定为是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会馆中堂悬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对联,上书"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显出一种文化上的源远流长。这里常常举行一些客家民俗活动,如"吃客家菜,穿客家衣,睡花板床"等。
江西会馆位于洛带镇中街,又叫万寿宫,进门处可见一块万寿宫的牌坊,对面是一个大戏台,中间是个大院坝,前中后三殿,里面还有个非常独特小戏台和厢房。是江西赣南移民在乾隆年间集资修建的,会馆的布局小巧玲珑,有曲径通幽的意境,雕梁画栋的回廊、屏风、戏台等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看点:
古镇上还有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古建筑群,另外古镇上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还保留着大量客家古民居,屋顶多用小青瓦和茅草覆盖,结构多为单进四合院式,正中为堂屋,屋脊上通常有"中花"和"鳌尖"等装饰。
洛带古镇-古戏台
交通:洛带古镇距离成都市区约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洛带的进出主要以公路为主。可在成都市内乘81路、58路等车到达五桂桥汽车站,五桂桥汽车站有到龙泉的汽车,每几分钟就有一班。票价5元。下车后乘龙泉开往洛带的中巴车,票价3元。自驾车从成都至洛带仅半个多小时。五桂桥至洛带,可当天往返。
3、悦来古镇:与西岭雪山相邻古镇介绍:
悦来古镇,位于大邑县鹤鸣乡,是通往西岭雪山、花水湾温泉的咽喉要道。悦来是一个典型的川西古镇,在悦来镇上,一切都是安静详和的,人们在慵懒午后的阳光下打着长长的川牌,坐在桥头的小茶铺里,喝着三角钱一碗的花茶,时间仿佛就此停滞,入眼的热闹和喧嚣只幻作风动而心止。
悦来古镇不大,只有四条街。而古建筑主要集中在悦来正街和河坝街上,基本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川西小镇建筑风格,中西方建筑风格元素融合的民居比比皆是,这是悦来古镇不同于其他古镇的特殊之处。
小镇的风景十分古朴。在悦来正街下段,你会看到一排古老而又低矮的围墙,据当地人讲:这就是有名的“川王宫”旧址。另外在这条街的309号值得一看,革命烈士车耀先曾经在这里住过,他可是成都老字号餐厅“努力餐”的创始人。河坝街的中段有座很小的庙宇,当地人称为“张大夫子庙”。传说是纪念重修了这条街道和房屋的当地善人。河坝街的尽头是座建于1920年的鹤林桥铁锁桥,上面铺满木板,走在上面依然是颤颤悠悠的感觉。
镇上的东西卖的很便宜,新场镇正好在街道的鸟嘴部分,两条大路在此交叉,直走翻过孙家坡可到西岭雪山,走另一条路翻过横子山可到崇州的怀远镇。
乘车路线:在金沙客运站乘开往大邑的客运车,车票10元/人,然后到大邑后再转乘去悦来方向的车即可。大邑到悦来,票价2.5元,行时30分钟左右。如果从平落方向来,也可在回大邑时的“官渡加油站”处下车,然后再到马路对面,等开往悦来方向的过路车即可。
美食:悦来古镇上有很多小饭馆,当然最有特色的还是麻羊肉、奶汤羊肉、蒸菜和野生菌。
周血旺是当地一家很好吃的地方,店里冒的血旺肥肠不仅新鲜、麻辣鲜香,而且分量十足。一家人去吃,花几十元就可以吃得很舒服。此外,老公路旁还有家店叫“荤豆花”的。这道本是川南一名菜的豆花在古镇被演绎得更好吃,用剁碎的肉臊和着豆花一道烧制,吃起来是肉的荤香裹挟着豆花的幽香,清爽中又油润绵长,鲜美可口。
4、黄龙溪古镇古镇介绍:
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川西古镇黄龙溪,位于成都市东南约30公里处的双流县。正街、新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复兴街、等6条老街刚进行了一年的闭关维修改造,全部铺上了红石街面,两侧建筑也恢复了本色,古色古香。
黄龙溪古镇内,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红石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六棵树龄均在千年以上的大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雄浑厚重,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幽深的老街,弯弯曲曲,街道两旁有众多小饭店,门前大多飘着一面蓝底白字的酒旗,什么“鱼香子”、“吕回头”、“唐酥店”等,在风中不停地舞动着招徕着客人。古镇的石磨豆花非常有名,几乎每家都会做,但又各有特色。走过一条街,又见一道巷,脚下光溜溜的青石路,乌黑发亮的门板,古
色古香的招牌,透着浓浓古意。
古镇上,最有特色的还有它的茶馆,路两旁、河堤上、竹林下,“一”字展开的竹台、竹椅、竹凳,还有花花绿绿的太阳伞,成为古镇上一道诱人的风景。一碗茶两三块钱,便可以坐一天,尤其是老人们,大清早上馆子遛鸟兼喝茶,花钱不多,却是一种悠闲、雅致的享受。
每年正月初一至大年十五,黄龙溪还要举行耍火龙、水龙等娱乐活动。
5、怀远古镇:竹编胜地古镇介绍:
怀远古镇位于崇州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古镇不大,占地仅一平方公里。
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同时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现存街道30余条,其中小北街、南街、下新街、正西街、临江街等10余条保存较为完好。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是怀远古镇的基本风格,而其具体街巷但有许多不同特色。
纵横交错的的二十多条大街小巷布满了绸缎铺、茶行、竹编行、油行、药铺?逢上单日赶集,小镇热闹非凡。怀远最有名气的“三编”:藤编、棕编、竹编,几乎家家都有能工巧匠,藤、棕、竹在那些老人手上就成了一件艺术品,沿街摆开,让人眼花缭乱。怀远拥有一大批“三编”专业人才,据1985年初步统计,三编专业户全镇有1900余家,3000多人从业。在镇子东边的东华怀路一段和文井新街下段,一条全长900米的藤编一条街正在兴起,现有30余家藤编大户在这里开设作坊。
看点:
在怀远镇,我们不仅看到有完整的穿逗结构房屋的木板铺面(其连接处是没有一颗铁钉的,也不用胶水的!屋顶的光亮处叫“亮瓦”,是一种和瓦的形状一样的玻璃,作为室内采光用。据资料所载,这里的建筑大多为清代及民国年间所建),还有不少依稀可见当年应该是十分精美的门洞、木雕等建筑装饰,甚至还有十分清晰的“毛主席语录”的标语(年代至少应该有25年以上了吧)!!
从河边一条小街往里走,一个古老院落就呈现在眼前,斑驳的墙上有“林氏宗祠”几个大字。(附图)这是一个修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宗祠。走进正门,宽大的四合院一派繁忙,数十名老人聚在这里打牌、摆龙门阵,脸上的笑容和身边的鸟笼诠释着他们生活的悠闲。怀远古镇工作人员吴建英说,这个宗祠主建筑至今保护完好,完整保存着全市绝无仅有的纯楠木宗祠神橱牌,上刻清朝历代皇帝赦封文献,行文流畅,字体刚劲秀丽,雕刻精美。
乘车路线:到成都金沙车站、石羊场车站、火车北站都可乘坐到崇州的车,再从崇州转车到怀远,车票5元/人。
美食:来到怀远,一定要吃这里的“三绝”:豆腐帘子、冻糕、叶儿粑。
豆腐帘子鲜嫩可口,极富营养。冻糕在怀远已有200多年历史。正宗冻糕为大米浆自然发酵,加上品猪油精制而成,入口化渣,满口清香。叶儿粑的历史则可追溯到西晋时代,前身是家喻户晓的“菜扁子”。如今,在怀远文井路上段约500米的繁华街面上,已集中了10余家以叶儿粑为主的“怀远三绝”名小吃店铺。特别推荐汽车站对面的老字号“黄老实”叶儿粑,柚叶的清香味让人想起就流口水。镇上的小旅馆10元/人。
6、上里古镇:南方丝路上的古驿站古镇介绍:
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距市区27公里。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一到上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于道光19年的"双孝节"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细;梁上还刻有20多组百多个戏剧人物故事。牌坊是封建礼仪的遗迹,是当时宣扬韩氏"不失身不改驾,终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
,遵诏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现在镇上还尚存3座石牌坊,即这座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还有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
上里的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桥,且风格各异。其中造型最美的是明清乾隆41年所建的"二仙桥",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清清的小河影作高高的圆行的桥洞,别有一翻情致。在镇口还有两座一高一底的石桥横跨拢西河,成了进出镇里的交通要道,高桥主要通过进出镇里的车辆行人,从低桥可以转而穿过高桥下面的倒沿河边前行,高低两桥巧妙地够成了"立交"系统。
看点:
上里有作工艺精湛的建筑群,最有名气的是韩家大院。整个建筑物的门、窗、枋、檐皆以浮雕、镂空雕和镶嵌雕刻作装饰,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精湛的工艺。韩家大院是道光年间在外做官的韩廷藩在家乡建的,根据当时京城的官邸而建。整个建筑由七个四合天井组成,又称为"七星抱月"。院里的布局分明,处处可见精美的木雕。值得一说的是大院的木窗,雕刻精细,内容丰富,造型多样,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到上里古镇旅游,不可不去镇子以北8公里处的白马泉。白马泉是一处间隙泉,水温在15度左右。泉水从一条石龙的口中喷出,日潮数次,在泉涌出的时候走廊片地多是泉水。
小编提示:雅安为著名的雨城,景区也多雨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一月平均气温5度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3度左右。无霜308期天,雨日多达200天左右。秋多绵雨,夏为阵雨。游览时应带雨具。
乘车路线:成都新南门汽车站--碧峰峡,在雅安北高速公路收费站下,石羊场汽车站乘成都至雅安的大巴到雅安,雅安--上里,往返车费11.00元。
自驾车路线:从成都自驾车到上里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走成雅高速公路,在雅安北出口下,经下里、中里、上里;另一条是走成温邛路到邛崃,先游平乐古镇和夹关古镇,然后上山即到白马泉。这是一条环行线,自驾车可从一条路去,然后从另一条路返回。
食宿:上里古镇有一道菜叫"乌骨鸡炖山药",味道鲜美,又滋补身体,25元/份。可住上里镇,也可住白马泉,两地都有旅社餐馆,很方便卫生,价格也不高,15元/人。
门票:白马泉2.00元上里韩家大院1.00元上里双节孝牌坊1.00元
7、平乐古镇: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镇介绍:
平乐古镇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邛崃市西南19公里,历史悠久,人文鼎蔚。早在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50年)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镇青山层叠,竹树繁茂,发源于省级风景旅游区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看点:
乐善桥、七孔石桥,有"邛南第一桥"之称,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属人行桥,后改建为公路桥。此桥桥洞一改普遍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
古造纸作坊
平乐造纸始于南宋,明末清初达到鼎盛。平乐现存古造纸作坊遗址74处,沿山而建,设计独特。当你站在芦沟竹海春处古造纸作坊那口巨大的、像默片一样充满历史质感的竹篁锅前,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先人的智慧和吞吐日月的激情。
石板街长庆街、禹王街、清河街、字库街、八店街?一条条清石铺就的小街古老而雅致,只有走在这些老街上,你才能真切地体验川西民居风情。
编辑推荐:我敢说,平乐镇是个休闲的天堂!你看,在古榕茶园,榕树巨大的树冠给你撑起绿色的华盖,你摆个最舒服的造型坐下来,品着平乐绿茶,微苦后齿颊留香,神清气爽,你可以读小说,可以发呆,可以聊天,可以打望过往的行人?一切都那样随意。喝完茶,早餐可以吃奶汤面,一碗面才五毛钱,简直不可思议,而味道却好极了,不加辣椒酱油醋,纯粹本色味道,老板再递上一碟泡在醋里的青椒,吃来又辣又爽。平乐有一姚姓人家,他家有一株莲花,非常奇特,就因这奇特的莲花,村民们在姚家背后的山上修建了一座小寺庙,叫宝积寺。
购物:木制水桶才30元,手工蓑衣(真实可用的)挺精细也才35元,坐在河边树下打圈四川麻将真的爽透
乘车路线:金沙车站、新南门车站、火车北站、石羊场车站都有发往邛崃的班车,20分钟一班,12.5元/人,邛崃-平乐:5元/人,平乐-芦沟:包车20--30元/辆。
自驾车路线:成都至平乐的公路状况良好,适合自驾车旅游。
食宿:平乐镇江畔农家乐可以停车、住宿。标间20-50元不等
美食:奶汤面、钵钵鸡、孙血旺、河鱼、珍菌、竹笋烧鸡、汤白肉。可去尝尝镇上的孙血旺,特色菜有卤菜系列,烧血旺、烩豆腐。平乐镇兴乐桥右侧30米处有一家羊肉火锅味道不错,联系电话是:028-88782751
王吉平
8、安仁古镇:中国最后的庄园古镇介绍:
安仁古镇,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未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看点:
刘氏庄园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地主庄园,占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老公馆现名"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其布局错综复杂,曲折幽深;新公馆现名"川西民俗博馆",其配置对称,主次分明。庄园建筑为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山墙压顶,重门深巷,迂回曲折,宛若迷宫,充分体现了近代川西富豪之家的奢侈和排场,古镇上的古建筑群中,中西合璧的同庆茶楼、豪华迷宫般的刘元王宣公馆、古代**看风景的刘体仁小独院,气势庞大的刘湘公馆都很值得一看。
乘车路线:从成都金沙车站坐到安仁镇的车,车票10元/人。
自驾车线路:走大件路或川藏路至新津,往邛崃方向再行约2公里,即右拐,过大邑县的韩场镇、唐场镇,行驶约2
2公里即到安仁镇。或走成温邛公路至崇州市,再经崇州市的隆兴镇、桤泉镇,行驶约16公里至安仁镇。或走成温邛公路至大邑县,再行13公里即到安仁镇。
门票:刘氏庄园门票:50元川西民俗馆:10元文物珍品馆:10元导游讲解费:50元
美食:庄园里的特色美食有文彩排骨、文清鸭蹼、庄园鱼丝、石磨豆花、庄园前有一家"庄园餐厅",味道很不错。镇上有大邑土特产唐场豆腐乳和大邑酒卖。如果要住宿,可以住在大邑县城或是前往花水湾。
9、西来古镇:相伴千年古榕古镇介绍:
西来古镇位于蒲江县境内,古镇上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民居是典型的川西特色。两百多米长的老街全是木质结构的瓦房,街道平整,这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镇上现在还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十三年的文峰塔,文峰塔就在西来古镇的街口。塔身四周是戏曲雕塑,配有九曲篆文,此乃世间少有。古镇上的戏台今日还在发挥它的功能,在节日期间非常热闹。
看点:
西来古镇最让人称奇的是临江的古榕。这些古榕分布在古镇老街背面临江的地方,河堤上排列着11棵树龄在千年左右的榕树,姿态婆娑。古榕枝叶繁茂,挡住夏日灼热的阳光,因而临河的坝子成了古镇人的聚会场所。在苍穹之下,与古镇一起相伴千年古榕,临溪江水在眼前穿流不息,定能让你神思飞扬。
乘车路线:石羊客运站:成都至蒲江每日7:00-18:40,每隔15-20分钟一班,票价11元/人,走成新大件路。蒲江-西来:2元/人
成都市内乘12、28、52、61、78、85、94、100路等公交车可达石羊客运站。
自驾车路线:成都沿成雅高速公路向西行至寿安出口,驱车再行约10分钟,便到了西来古镇。全程仅约1个小时。
食宿:新兴街杜家菜馆:烧猪蹄、豆花、血旺,还有特别好吃的面。电话:88601216,十字口李家饭馆:烧肥肠(2.5元/小份、5元/大份)、豆花。杨正君卤鸭店。开心饭店:可停车、食宿、空调、淋浴。电话:88601058
10、元通古镇:古老的吊脚楼古镇介绍:
清末民初,元通号称"小成都"。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也到此经商并建造会馆,精明的元通人在江边筑起了场镇。从元通镇粮站的一道大门进去,爬上一栋6层楼楼顶,从楼顶可以看到,大片青瓦屋顶,沿着文井江鳞次栉比,临河而居,中间一条街道穿行其中,好一派江南水乡的味道。
用“古老”来概括元通古镇再合适不过了。在半边街尽头的老石拱桥边的吊脚楼小憩,看江水从身边流过,想象着1600年前元通的繁华,让人感叹"逝者如斯夫"?
在不赶集的日子里,街上很安静,走在石板路上能清晰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从麒麟街上的黄氏和罗氏故居能依稀看到元通曾经的华丽,临河小巷口的哥特式建筑展示着小镇曾经的华丽。
看点:“元通古镇三绝”发现之旅
一绝:庭院深深三进大院的黄氏故居,麒麟街上的黄家大院。这是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三进大院落,是元通镇大地主黄光辉的住宅;二绝:老街老桥清嘉庆年的永利桥;三绝:三江汇流上演"清明上河图"
。崇州属岷江流域,大小支流纵横交错,据方志载,历史上通航仅两段,元通即其一。元通依水而筑,场镇就在汇江边,因文井江、味江和泊河江在这里交汇而得名。昔日,因蜀中交通不便,作为川西动脉的汇江便成就了元通一段水陆码头的历史。
乘车路线:从金沙车站乘坐到崇州的车大约要40分钟,车费7元,在崇州客运中心站乘车到元通的中巴车,15分钟就可到达,车票3元,打的也不贵,15元左右。
自驾车线路:从成温邛高速到崇州,再从崇州市世纪广场后面右行10公里就可到达。
美食:一定要吃杨豆花和黄豆花,饭馆里的熏肉味道独特,而且价格便宜,豆花1元钱一碗。
关于“客家”,史学界一般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由于受到边疆部族的侵扰,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迁到南方。以后,继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迁徙,形成客家散布许多地区的局面。
中原人民第一次大迁移,是由五胡乱华侵扰割据所引起。为避难,自晋代永嘉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南迁,当时被称为“流人”。逐渐形成了三大支流,最后,远的到达了江西中部南部、福建等地,近的,则仍徘徊于颍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第二次南迁,由唐末黄巢起义引起。十几年动乱,中国各地人民都分头迁徙。这次迁徙,远者,少数已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则留居闽汀州,还有赣州东部各地。
宋时,由于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再度迁徙。这次由于文天祥等组织人马在闽粤赣山区力抗入侵外族,三省交界处成为双方攻守的重地。于是,先至闽赣的中原氏族再分迁至粤东粤北。而与此同时,流入汀州者也为数日多。
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内部人口已不断膨胀,另一方面,满洲部族入主中国。在抵抗清的入驻无力之后,民众再次分头迁徙,被迫散居各地。相当一部分人,迁入四川等遭兵火毁灭之地,重新开辟垦殖。是即第四次迁徙,“移湖广,填四川”。
第五次迁徙,当在清后期。这可以说是一次世界范围的迁徙。人口日多,山区条件差,不足养口。于是,客家人分迁往南至雷州、钦州广州潮汕等地,渡海则出至香港澳门台湾南洋群岛,甚至远至欧美等地。
经过多次的辗转迁徙,客家人始得在各地安身立命,世代繁殖,终至今日成为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的民系。
到现在,有人估计,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二千万左右,其中在香港有三分之一的华人是客家人;在台湾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客家人。在内地,除闽、赣、粤三省外,湖南、广西、四川等省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在海外,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也都有很多客家人。 从众多的珍贵史料和族谱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地每姓都把最早迁抵闽西的先祖尊为南方始祖,把闽西作为客家先民在文化里程中告别中原的终点和成为客家人的起点。
自唐明皇开元年间置汀州至清末的1000多年间,长汀都是州郡路府治所。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等处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三千余户,又开福,抚二州山峒,奏请设置汀州,于九龙水源长汀置长汀县。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汀州建置完成,州治在新罗,初辖长汀、新罗、黄莲三县。建置时,县境东接沙县,西接江西于都,东南接龙岩县,西北接江西虔化,东北接宁化县,西南接广东海阳程乡二县,包括现今长汀、武平、上杭、连城等县及清流西南部分地区。唐天宝元年(742年)汀州改名临汀郡,郡治迁长汀村。大历十四年(769年),福建节度使李承昭奏请迁州治于汀江上游长汀白石乡东坊口,大历二十四年(779年)又迁卧龙山阳,县治一同随迁。当时,汀州已成为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之一。 宋代,大量南迁汉民进入闽粤赣边。南迁的中原民众一批一批涌来,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州宁化的石壁寨(现名石壁村)一带,然后继续移迁汀州郡各属地。汀州宁化石壁,百姓先祖在此生息、繁衍、播迁、是汉人南迁的主要聚居地和播迁地。入汀的中原民众与当地百越族的闽越及畲族逐渐融合。从而,同化了土著,形成了汉民族支系,成为闽西客家人。宋《临汀志》载:“迨宋朝承平日久,生聚日滋,《元丰九域志》已载主户66157,客户15299,视唐既数倍。庆元旧志载主客户218570,主客丁453231,视元丰又数倍......”。可见宋时南迁入汀者日多。经唐,宋,元历代,汀州管辖区域和称谓多次变更,至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汀州府管辖长汀、宁化、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八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11月清兵入闽,置府县仍如明制,版图如旧。故明清两朝汀州府管辖八县。民国初年废府建置,长汀县属汀漳道。民国二十四年设第八行政督察区,后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长汀,管辖长汀、连城、清流、明溪、宁化、建宁、泰宁、武平八县。长汀在漫长的岁月里,人文称盛,不减江浙中州。汀州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汀江流域的水路交通,有州府治所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故而成为客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各地纷纷在汀州建会馆,如历史上曾有广东会馆、湖南会馆、杭永会馆、江西会馆、龙岩会馆等,汀州八县的生员到汀州考秀才,汀州仁人志士荟萃,商贾工匠云集。由于这些历史原因,汀州自然成为客家首府。
“天下水皆东,唯汀独南”,汀江是闽西最大河流,也是连接客家人南迁的两个中转站----福建闽西宁化和广东梅州的唯一河流。客家人入闽后,沿着汀江两岸定居,汀江流域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汀江孕育了客家人,逐步发展壮大了客家民系。汀江流域,成了海内外客家人心中的“麦加圣地”!
一、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理智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二、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二)、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 但余文与张丽是自由恋爱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三)、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关于“跪求过去庆祝春节的方式”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