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圆盘连三釜铜灶
1979年,独店镇中庆村饮马嘴汉墓出土了一件类似火锅的连体铜三釜灶。通高16.4厘米,釜口径分别为17厘米、17.4厘米、16.7厘米。三连釜,用九块范铸成。三釜均敛口,圆唇,球腹,圜底。圆盘窄沿,盘面近沿处分别置三个三角形挂钮,盘下三釜外侧各有一支钉,釜底有烟炱。从盘面间三系看,可供吊挂,盘阴三个支台,可用于支撑,显然有流动使用的功能。三个釜可同时烹煮不同食物,圆盘还可烘烤其它食品。老百姓俗称三釜铜“火锅”,但该铜灶是否为火锅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最早的火锅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在鼎下生火,然后把捕获动物的肉丢进鼎中,煮熟后食用。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学会了炼铜、炼铁,于是火锅就越做越小,到了三国时期就有了鸳鸯锅的雏形,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至明清时期火锅才开始兴盛起来。
据考古资料记载,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唯一一件分格铜鼎火锅属于西汉江都王刘非。
火锅流行历史悠久,可你知道它有许多非常可爱的曾用名吗?由于把食材投入沸腾的锅中会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古人亲切地把火锅叫作“古董羹”。从陶土容器到精致的铜鼎,从单一口味到花样九宫格再到连体三釜……火锅见证了人类智慧的发展和对舌尖品味的不懈追求。
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的冬日,吃着火锅唱着歌,都堪称一种再美妙不过的享受。火锅的历史有多长?想知道汉代人是怎么吃火锅的吗?不妨看看灵台出土的连体三釜铜灶,它可能见证了由原始到真正意义上的火锅发展历程。让我们准备好一起穿越,吃一顿丰盛的火锅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