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网红效应”应有度(网红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沙溪古镇,游客驻足拍照。新华社记者 陆烨 摄

作者:秦洪卫

近日,新华社刊发了一篇文章《跟风制造文旅局长“网红”,请适可而止》指出,“如果说此前一些地方靠文旅局长出镜成为“网红”后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尝到了创意的甜头,享受到了流量的红利,那么,到了今天,还有这么多地方盲目跟风,制造文旅局长“网红”,把文旅资源异化为推介文旅局长,并作为考核任务硬做,挖空心思通过比赛、投票、排名等种种方式折腾,实际成效却不大,就难免惹得广大网友反感。”

近年来,各地文旅局长们不断“内卷”,在皑皑雪原、大漠古城、青山碧溪,扮白衣飘飘的侠客、风流倜傥的书生、科幻故事的主角……穿越场景忙得不亦乐乎。整体上看,这些内卷的文旅局长们勇于打破常规,从幕后走上前台,敢于跨界代言,助推旅游发展,值得点赞!

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旅游业是综合性业态,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旅游靠的也不是投机取巧,而是过硬的基础设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优质高效的服务、超值的性价比和一揽子的优惠政策等。如果以短时间内的“网红流量”效应吸引游客,其他条件却跟不上,不仅留不住游客,还会对地方旅游造成伤害。

长期耕耘者,会在关键时刻大放光彩,并能把一时的流量转化为大量的“留量”。例如,淄博借助烧烤彰显城市文明和社会治理经验,虽然利用流量思维“破圈”,但淄博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优势形成特色,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路,不遗余力地打造品牌、把旅游市场整顿好、把品质服务做到位,这才是让游客玩得安心舒心的关键。时至今日,淄博的热度依旧没有过去,没有因为“流量”减弱而失去“留量”。

因此,发展旅游业不能只靠“网红效应”,更多应该在吃透本地历史文化、盘活现有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立良好的文旅供给关系和有温度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功夫。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借“流量”之机,兴“留量”之实。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9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