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怪物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各种志怪、神魔小说中出现的妖怪形象。
比如《中国奇谭》集“小妖怪的夏天”中出现的妖怪就来自我们人人都了解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第二集“鹅鹅鹅”的故事灵感,来自南朝志怪小说《鹅笼书生》。动画中各种妖怪互相吞来吞去的画面诡异感十足,把“中国妖怪”和“中式美学”四个字做出了极具想象力的演绎。
流传了数千年的中国怪物,或者说中国妖怪,需要更多类似《中国奇谭》的优秀作品来传颂它们的独特韵味。
中国妖怪,是中式美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妖怪形象有文字记载的以先秦时代为开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它们的开山鼻祖“古今语怪之祖”,正是大名鼎鼎的《山海经》里的怪物们。
国内首本“传统丹青”版《山海经:插图珍藏版》全新上市
《山海经》原本是有图的,但古图在汉代就已经失落,现在能看到的明清刻本插图都是后人根据书中记载重绘的,跟古图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中信出版全新推出的《山海经:插图珍藏版》,首先在图像上试图发掘一种既古老又崭新的方式,以市面上从未有过的风格重现古山海图。
90后青年艺术家任才峰从中央美院毕业后,一直致力于传播传统东方美学。基于传统工笔画技法,以《山海经》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复原了150幅异兽图鉴,见证最有中国味的想象力。
任才峰
无论是人人熟知的精卫、麒麟、九尾狐,还是冷门怪兽猼訑、长右、瞿如,这本书都把它们最奇异、最原本的面貌全新演绎出来了!
本书收录150幅的山海经绢本设色作品,选取山海经中比较经典的形象,按文本顺序均匀排列绘画,创作风格为中国传统工笔画,期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魔幻瑰丽的一面,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本书的文本注释由刘宗迪完成,刘宗迪教授不仅是文学、民俗学、神话学近年来最有影响的专业研究者,更是对山海经有过专业、系统的研究,保证了原文文本的准确性和阐释的前沿性、启发性。
跟随这本《山海经》,一起打开异兽世界的大门吧!
复原出来的《山海经》怪兽,相貌有多奇异?
如果单看文字,《山海经》对怪兽的描写可谓是让人一头雾水,比如这段: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意思就是:
“继续西行三百五十里为天山,山上多有黄金和玉石,还出产青雄黄。英水经此山西南流,注于西方的落日之谷。山上居住着一位神灵,形如一口黄色的袋子,浑身若火焰般赤红,长着六只脚、四个翅膀,此神面目模糊,不具五观,但能歌善舞,它的名字叫帝江。”
长着六只脚、四个翅膀、没有五官的神灵,还能歌善舞,这得是个长成什么奇怪模样的怪物?但看文字相信很多人都脑补不出来长相。
但任才峰就根据这寥寥数笔的关键信息,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形象:一只浑身彤红、有些肥胖的怪物跃然纸上,而这个憨态可掬模样,可能就是古人对帝江最还原的想象。
再比如这段: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意思就是:
“继续北行三百五十里,为钩吾之山,山上出产玉石,山下产铜。山上有一种野兽,体形像羊,面孔像人,眼睛长在腋窝下,长着老虎一样的牙齿,人手一样的爪子,叫起来像婴儿啼哭,这种野兽的名字叫狍鸮,会吃人。”
长得像羊又像人的怪物,眼睛还长在腋窝下,这到底是个怎样奇葩的怪物?
任才峰根据古人的想象复原出了这个名为“狍鸮”的家伙,这么一看长得也不算很诡异,反而有种大反派拥有的霸气之感。
除了这俩奇怪的异兽,书中还对许多经典的神兽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比如女娲、刑天、天狗、后羿等等,总共150幅妖怪重绘,尽显风范。
复原《山海经》怪物形象,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绘者有着高超的中国传统绘画技巧,更需要对“古意”有着独特的理解。
任才峰在创作时,把自己想象成有着一双古人的眼睛,那样便可以跨越时空长河,看到千百年前的先人写就《山海经》时的本来面目,那才是《山海经》应该有的样子。
任才峰绘画过程
其实,中国妖怪形象很像活生生的人,任才峰把动物性融入到了人性之中,对“妖有人情,人有妖气”的精微把握正是中国妖怪形象中所追求的独特气韵。
这次全新演绎的《山海经》,到底有多惊艳?
这几年关于《山海经》的作品大多杂糅了日本和迪士尼的风格,有原汁原味中国味道的很少,明清版《山海经》造型虽然古朴,但却有深入创造的可能。
这一版的《山海经》,阿信可以拍着胸脯说,是以市面上从未有过的风格重现古山海经图。
书中的插图由90后青年艺术家任才峰基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完成,任才峰老师不仅是简单的摹古,而是现代青年去体会、提炼对传统画认知后的再创造。
任才峰以工笔画鸟花见长,大学起他便痴迷于《山海经》的神幻,历时十年的潜心创作,以明清版《山海经》为灵感,潜心绘制了150幅《山海经》神怪图,每一幅都具有惊人想象力和艺术性。
在创作的任才峰
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水墨、朱红、青色来呈现主题,作为中国上古文化的经典之作,期待重绘的《山海经》也应承袭中国传统绘画的底蕴,并融入当代年轻视角的理解。
画中使用了传统中国画的朱砂、蛤粉、石青、泥金、藤黄等矿物植物颜料,正是将“水墨丹青”传承至今的现代国画典范。
具体画的有多惊艳,咱看图说话——
而文本上,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神话学家、《山海经》资深学者刘宗迪教授进行了全本注释,保证准确性与前沿性。
因此,这本书不仅是画集,还有对《山海经》的全本译文和大量注释。文字方面,刘宗迪教授融入了博物学、民俗学的内容,而不仅仅是翻译、考证,可读性更强,也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山海经》这部经典奇幻作品。
书籍的装帧也非常精美,华丽“山海”函套+贴布书脊,收藏送人两相宜。锁线装订,可180°平摊阅读。不仅适合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更能成为从事创意工作的艺术家、动漫设计师、游戏开发者等的灵感宝库。
对于这本书,诸多业内大咖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近几年任才峰的花可谓开的烂漫,他的创作愈求高古,隐隐然已有跨过宋元,直追楚汉的风神,此《山海经》就是最好的例证。书中的百余形象,意不在宋元的某种真,却更有魏晋的某种风度,或者说有的是楚地诡谲浪漫的无穷尽想象,有的是秦汉‘大风起兮’的飞扬气魄,由此,这套《山海经》也称得上是最具古意的一版图谱了。”
——中央美院教授于光华
“这本《山海经》就像在替古人做着未完成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中,是对先秦人的浪漫想象,是对唐宋人的学习探索,是对明清人的借鉴反思,他倒是把自己藏了起来,藏到了这些神奇动物的每一个姿态,每一个眼神,每一根毛发里。我想假若有一本古代的《山海经》绘画并未随漫长的时间佚失而能流传至今,大概就是如此吧。”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教授、花鸟画系主任谢青
“画家任才峰技艺精湛,艺术修养深厚。他为此母题潜心创作,既溯本求源又奇思妙想。在他的笔下,异兽们每一鳞一爪、一羽一发,皆纤毫必现;或静或动、或悲或喜,皆栩栩如生。不论艺术形象,还是笔法、设色等各个方面都极致地展现出中国绘画经典之美,也为《山海经》这一母题在今天书写出无愧二字。”
——作家崔曼莉
这本全新的《山海经》,就是这样专业又有趣,仿佛曾经的古山海图从未失传,由我们这一代人接下传承的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