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题主!你提出了上最难的问题之一。
民族这东西我们经常提,民族主义这词我们经常用它给某某行为扣帽子——可以一般人,却从来没有去问一句?
嘿,这是个什么东西?
黄执中在他的辩论讲座上提到一个东西,叫做“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知道?”就好像我们常提到的“笔”这一概念,如果没有人去问你:“你是怎么做到把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的笔给认出来了?”我想你肯定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即使你考虑了这个问题了,你肯定也得不出答案——因为它们可以写字?不不不,那这样木棍和沙子是不是也是笔?长条状的,人造的可以写字的东西?不不不,笔也有不是长条状的我们一样可以把他认出来,不是有荧光笔么。。。
而采铜老师在他的
智识的疆域:对「半杯水」的沉思 - 开放的智力 - 专栏之中同样也是提到了类似的东西,即有些知识是我们熟悉而未知的。
那么,在我看来,民族就是一个这样看似不言自明,实际却不言不明,言了许多还不一定明得了的东西。
我先离个题:
但很可笑的是现在的政治现在的人民不知道民族这东西的含义就随意地曲解和使用,虽然我了解的不多,但是我至少了解了,民族/民族主义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也不是可以那么简单的就可以随随便便地套用在某人某事的身上——也看清了拿这些大概念去扣帽子还真是一种无聊又装逼的做法。
同理可以类比什么左派/右派,可能我不了解也搞不清楚,但是人就是人,你不能简单的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就把某人归到某一类型里面和哪一类型的人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他是左派就应该如何如何,他是右派那么他又如何如何——
霍布斯鲍姆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中有一段话在阐释“族群差异”的负面效果的,我觉得印象很深刻:
从外观上“看得到”的族群差异,往往都带有负面味道,是用来区别“他们”和“我们”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才会形成人尽皆知的种族刻板印象(像犹太人的鼻子);而殖民白人也才会如同色盲般,无视于被殖民者的肤色差异,一律把他们称之为“黑”人。“对我来说,他们看起来都一样”这句话,显然是认为所有不同于自己的人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质,比如说,黄皮肤,吊梢眼。因此,人们总是一厢情愿、理所当然地认为某个“民族”的人(我:参考新疆),必然会具有某种族裔特征(我:甚至是性格:偷盗骗人懒惰等等),即使是最不具观察力的人都看得出事实并非如此,但这种偏见还是难以打破。
可能我对后现代主义感兴趣就是因为它们对宏观理论、划分的解构以及对于个体多样性的注重吧~偏个题我只是想要阐述本人对扣帽子还有滥用宏大理论的厌恶。
--------------------------------
-本人水平有限,这个答案或许只是写读书报告的感觉哈哈,但是尽量尝试秉持着兼容百家做到不片面不拿教材说事来源清晰的原则。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宏大了,这个答案可能很难以写完,并且可能会有许许多多落下的东西或者是偏颇的,结构可能会不合理,所以我有时间有进行深入了解的话我会尝试调整,不断更新。
-然后本文章尽量少涉及民族主义但还是会涉及到,因为有些学者认为民族主义和之后才有了民族——比如霍布斯鲍姆
-首先我先说明不要对某个定义深信不疑。
你可以去看看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纠结]:
民族(有共同语言文化及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一.[民族被人看作什么]以及 [我们不能把民族的本质看作什么]吧。
民族的定義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强调客观因素的:如语言、宗教、习惯、领土、制度什么的。
比如那个臭名昭著的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
这种就是我们最常见的那种定义,语言什么的,甚至是肤色这种东西。——但是这你能因为一个人不会说汉语只会说闽南语就说他不是中华民族么?至于血缘什么的,早就乱了好吗?民族还要纯种那剩下的都不是民族了吗。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看某一种客观的如语言、宗教这种因素作为民族的标准。甚至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语言是人为建构出来的,是从不同的通行语言中,精炼出一套标准的对话方式,然后把所有的通行语言降格成方言。”——想起我们的北京话了么。。
还有就是在政治上,这样的片面(故意)强调客观因素的做法往往会让那些有心之士,或者是宣传家加以利用以达到民族分裂或者是某种目的。如对犹太民族的屠杀,如霍布斯鲍姆举例的用“语言群体”的说法,来掩盖泰米尔原住民、印度裔移民、以及摩尔人并非一同质群体的历史现实,以推进建国运动的目标。
2.强调纯主观因素的,如行为,感受和感情的。
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被想象成天生拥有边界和至高无上。还有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是民族主义想象得来的产物,并且
本书对“民族”并没有先验定义,也就是说,当任何一群足够大的人群宣称他们属于同一民族,那么本书就会接纳他们的自我认定。
-但是上面这两种都会有所偏颇,就像马克思韦伯所指出,民族的纯粹“客观”标准——语言、宗教、领土等总是不能包括某些民族。相反,主观的定义过于宽泛,难以将民族与其他的集团如区域、部落、城邦给区分开来。所以后来出现了第三种类型。
3.跨越“主观-客观”谱系的标准
比如说以安东尼·史密斯(A.D Smith)为代表的“族群-象征”理论。
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
与现代主义、永存主义和原生主义等族群与民族主义范式形成对照的是,历史族群-象征主义特别强调主观因素在族群延续,民族形成和民族主义影响中的作用。这并不意味着它视“客观”因素为当然或者将它们排除在自己的分析范围之外;而是给予主观的因素如,记忆、价值、情感、神话和象征等以更多的重视,并且由此而寻求进入并理解族群和民族主义的“内在世界”。但是这一新的类型中产生了很多有趣的定义,但是都没有能达成一致,然而,绝大部分这一方面的学者在两个方面达成了共识:民族不是国家,也不是族群。
二,族群/民族/
我这里先比较族群和民族的关系。可能说法不同,在“族群”(ethnie)和“民族”(nation)这两个词的翻译和理解上上,中国这边有很多的不同的表达。
比如复旦大学著名教授姚大力先生把这两种概念看作是:前现代民族/后现代民族。
比如有一波学者把这样的概念看作是:文化民族/政治民族。
1.我们先看安东尼·史密斯对族群和民族的区分
史密斯为辨识前现代的民族提出了六个主要尺度,即专门的名称、共同祖先的神话、共享的历史记忆、某些共同文化因素、与某个“故土”的联系、至少存在于其精英成员之中的某种一体同心的意识。史密斯把前现代民族称作“种族”(e t h n i e )。他指出, 现代民族未必都有其“种族”的历史前身,但确实有不少现代民族是以一个强大的、内在一致的种族作为其核心建立起来的。那些缺少此种核心的现代民族如果要继续存在下去,也必须“重新发明”它。“这意味着去发现一个可能重新构建的适用而有说服力的过去,以便将它重现在其成员以及局外人之前。
既然如此,我们又应该如何区别种族与现代民族呢?史密斯回答说:“虽然种族与现代民族 都有共同专名、神话和共同记忆等因素,二者的重心所在却不相同:种族在很大程度上由他们的共同祖先神话和历史记忆来界定,现代民族则由其所据有的历史领土及其大众的公共文化和共同法律来界定。一个民族必须占有它自己的故土,一个种族却不必定如此。”
——姚大力 孙 静 《满洲”如何演变为民族 ——论清中叶前“满洲”认同的历史变迁 》我直接引用姚大力老师的论文来做解说吧。
---
其中注意一个,我补充下:
2.民族的历史很多都是通过建构(或者说再诠释)去人造出来的,
比如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强调的:
民族主义对自我的叙述定格在民族传记上 , 这种对历史的书写区别于福音书“顺时间之流而下”的方法, 而是“溯时间之流而上”,在这种传记里 , 所有发生的事件被历史记忆或遗忘的方式也都在同一个共同体之中。在后现代的民族理论下(比如说福柯的“权利-话语”理论基础上的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杜赞奇的“从民族拯救历史”复线历史理论),历史受到了挑战。比如中国的历史——对此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兆光教授作出了回应,即在他的《宅兹中国》一书当中论证的,这样的西方民族理论不适合中国,中国在宋代就形成了民族。
3.民族是西方近代兴起的概念。
在这种分类之下,除了某些永存主义的观点外,基本上有这样的共识:民族是西方近代兴起的概念(对中国未必适用),对于为什么在之前没有形成民族呢?其实解释起来我可以选择引用一些材料。
在欧洲的古典时代,民族主要是将文明和野蛮区别开,民族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那时是十分模糊的(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大大小小的封建割据领主和掌控普世基督教神权的教会统治着整个欧洲,人们的身份认同要么是某个领地的领民,要么是某个教区的教民,尽管群体之间存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但是这种群体差异要么被更高层次的宗教认同所掩盖,要么被大小封建领主的领地所割裂,不存在因语言文化的一致性而产生的群体意识,因而也就没有什么民族概念, 无论是文化的还是政治的,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波西米亚人等等也主要表示他出生在哪一块土地上,而很少带有民族区分的意义。
——钱乘旦,欧洲文明: 民族的融合与冲突[M].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厄内斯特盖尔那认为:在西方的前现代化社会,从统治阶级到普通民众,特别强调的是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性,而不是共同性,这种文化差异性赋予了政治统治以合法性。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如同阶级身份的差异一样具有一种明确的、绝对的、不可变更的差异。
——张建军:《浅谈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概念》,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民族认同被宗教/领主/阶级..等其他的因素所掩盖,直到西方近代的民主革命之后才出现民族概念和民族-的概念。
三:民族必然灭亡!
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民族主义确然为现代世界的发展贡献出了很大的力量,但是呈现一个衰弱的趋势的,民族民族主义必然灭亡,他发出了预言:
相反,未来的世界历史绝不可能是“民族”和“民族”的历史,不管这里的民族定义是指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甚至语言上的。未来的历史是超民族和下民族的舞台...在未来的历史上,我们将看到民族和族群语言团体,如何在新兴的超民族主义重建全球的过程中,被淘汰或整合到跨国的世界体系中。
民族或者民族主义的确过了其鼎盛时期。黑格尔说,智慧女神的猫头鹰会在黄昏废除,如今它正环飞在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周围,这显然是个吉兆。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和民族是近代西欧出现的观点同样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而民族问题上的现代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的哈哈哈。(别以为我开玩笑的说,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确在民族问题上影响了许多的学者)
所以关于民族到底是什么:
“无论如何,对一个初入门的学子而言,姑且抱着不可知的态度方为上策。”
——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
附上有关的自己的回答:
为什么中世纪后期拉丁文逐渐衰落? - 叶默哲的回答如何评价《想象的共同体》一书? - 叶默哲的回答满族是一个虚幻共同体吗? - 叶默哲的回答参考材料:
下面这些是有些我看的和引用的材料(部分),加线部分推荐。
书籍:
1.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2.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上海世纪出版社。
3.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可以参考:
4.葛兆光.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M].北京: 中华书局,2011.
论文:
1.马衍阳. 《 想象的共同体》 中的 “民族” 与 “民族主义” 评析[J]. 世界民族, 2005 (3): 70-76.
2.姚大力, 孙静. “满洲” 如何演变为民族——论清中叶前 “满洲” 认同的历史变迁[J]. 社会科学, 2006 (7): 5-28.
3.张建军. 浅谈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概念[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1, (3).
4.王希恩. 当代西方民族理论的主要渊源[J]. 民族研究, 2004, (2):1-10.
5.高小岩. “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困境与探讨[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9, (1):73-77.
6.吴瑛. 多维视野下的民族主义的诠释——评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起源与散布》[J]. 当代亚太, 2008, (2).
7.邹赞, 欧阳可惺. “想象的共同体”与当代西方民族主义叙述的困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1).
8.叶江. 民族概念三题[J]. 民族研究, 2010, (1).
9.戴晓东. 浅析族裔民族主义与公民民族主义[J]. 现代国际关系, 2002, (12):57-60.
10.姚大力. 以赛亚·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C]. //共识-民族关系中国梦讲信修睦行宪政.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