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多名女生向澎湃新闻反映,因学生公寓紧缺,学校要求经管学院至2022级713名女生搬离宿舍,入住隔壁一所中专。目前该校未予回应,但云南省教育厅有工作人员表示,已要求大理大学处理好学生的情绪,妥善处理此事。
学生们称,现在住的是六人间和四人间,有独立卫浴;新宿舍是八人间,没有上床下桌和独立浴室,学校也没有自习室、考研教室,而被要求搬迁的学生中很多人面临考研考公。换句话说,搬迁后,学生们不仅生活和学习条件被打折扣,还可能影响升学和就业的准备事宜。她们不想搬迁,再正常不过。
为何要让学生搬去隔壁借住?一份在学生中流传的文件提到:“随着学校各类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现有资源紧缺,突出表现在学生宿舍容纳量问题上。”实际上,因扩招带来的学生宿舍紧张,不是一家学校的问题,也不是新问题。
从报道来看,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研究生中,但本科生中也不是没有案例。2022年,湘潭大学要求部分本科大三、大四学生,搬入由六人宿舍改装的十人寝室。与借住他校相比,只增加单间入住人数的做法看似容易让人接受,但事实是,改装后的宿舍铺位极为密集,消防、用电安全等让人担忧。
从安全保障都受到质疑,到学习和生活条件难以让人满意,在这些宿舍风波中,真不能怪学生们“矫情”,他们的诉求是正当合理的,应该得到维护。
解决矛盾的根本,在于增加宿舍供给,满足更多学生的入住需求。学生宿舍作为高校的基本硬件设施之一,本就属于学校规划建设、扩招等重大事项中的一部分,应当与高校的发展进度保持协调,并应当有适度前瞻性的规划部署。
然而现实是,一些高校制定招生计划时多多益善,临到开学才想起没足够宿舍接纳新生;或者行政楼盖得辉煌气派,学生宿舍陈旧破败,学生们挤在多人间的狭小空间内,洗澡、如厕、休息无不受到影响。
不可否认,这其中确实有现实因素的限制,难以在短期内扭转,需要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去逐步改善、解决。但扪心自问,一些学校是否真的做到了将学生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将更好满足学生诉求当成目标和动力,将改善学生住宿条件这种吃力又不够光鲜、不能短期内带来效益的工作当成了重要的“政绩”?
即便增加宿舍供应不能立马做到,起码一些管理细节也能做得更细致。比如,大理大学搬迁宿舍事件中,有人质疑,为何搬迁对象为老生、女生,而不是新生、男生?学生称学校只回应了“新生数量不够”。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即校方认为,相比对住宿条件更为看重的新生,学业进行到中途的老生更容易“拿捏”,而女生又比男生更“听话”。
即便真的不得不搬,学校有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协商和告知,争取学生的理解和配合?从大理大学女生向省教育厅和媒体反映情况来看,学生们的诉求并未得到校方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在湘潭大学事件中,搬宿舍的要求是在开缴学费后作出的,此前未有预告沟通。
本就是学校理亏、损伤了学生利益,却在后续工作中依然简单粗暴,以一副管理者的傲慢姿态取代应有的服务意识,怎会取得学生的认同?更要警惕的是,在一些研究生宿舍风波中,有高校甚至出现院系老师口头以不能毕业等为要挟,逼迫学生就范的情况。
“安抚好学生的情绪”是必要的,但最终要落实到“妥善处理此事”上来。离规划搬迁的日子还有20天左右,只要正视学生的权益,看到自身的职责,涉事大学就应再努努力,想想办法,而不是一心等着搬迁,把省事留给自己、把郁闷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