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3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交流。
7月15日,应马英九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党委郝平带领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及湖南大学的36名师生组成的参访团抵达台北桃园机场,开始九天八夜的学术交流之旅。
把时间往前推两天,7月13日,是马英九73岁生日。这位台湾地区前人告诉岛内媒体,能够促成大陆师生顺利来访,是送给他的最好生日礼物,同样也是两岸人民最想要的礼物。
“让我们诚恳祈求,为了两岸人民福祉,两岸关系能够雨过天晴,全面恢复正常交流。”马英九表示,会亲自接待远道而来的大陆师生,期望自己能为恢复两岸关系尽一点心力。
把时间再往前推两天,7月11日,也就是参访团计划出发前三天,在各方强烈呼吁下,民进党当局才在最后一刻予以放行,批准了大陆师生赴台申请。
岛内媒体分析,这种不情不愿正是当局心态的真实写照——希望借此举来缓和两岸紧张关系,但又不希望让两岸交流能够真正恢复正常。有事实为证,按照当局要求,大陆五校访台人数由最初的各校10人,减至每校6人到7人;每所岛内接待高校都要上报具体的“维安计划”;陆委会还对大陆师生台湾行多有限制,甚至连游览日月潭都不予批准。
即便好事多磨,但岛内主流声音还是对此行乐见其成。两岸青年双向交流早已行之多年,师生受益,两岸关系也受益。只是过去几年间,受到两岸关系及新冠疫情影响,这类交流几乎完全断流。如今重启着实不易,外界自然寄予了巨大期待。
按照行程,在台期间,37位大陆师生前往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交流,并赴台北、台中、新北、新竹和花莲等县市参访,实地感受祖国宝岛的风土人情。
二、
此次大陆师生访台,大致可被视作马英九大陆行的回访。
今年3月底4月初,马英九赴大陆祭祖参访,带领30多位台湾青年学生参访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3所高校。在两岸师生交流期间,他多次表示希望大陆师生也能赴台交流。
我曾参加4月6日台湾学生与复旦学生间的交流,深切感受到两岸青年的热情与朝气。座谈开始前,伴随会场大屏的“Hip-pop社”招新,两岸青年人混坐一起有说有笑,不似初次相识的新朋,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友。
话匣子一旦打开,就有说不完的话。看着两岸学生间的“自来熟”,马英九很是感动,“年轻朋友们交流、融合是如此顺理成章,表明两岸年轻人只是欠缺机会接触”。在他看来,多一份接触,两岸就会多一份情谊,希望两岸青年相互了解,让友谊更加深厚,逐渐融合在一起,共筑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真应该为两岸关系做些什么。”在光华楼现场,马英九向复旦学生发出访台邀请,“我会亲自陪着各位到台湾各地走一走,体验一下台湾的风土人情。好不好?”
随行的台湾《联合报》记者赖锦宏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结束复旦行后,坐在回程巴士上,台湾同学的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两地同学聊得很开心、很深入。”他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如果真有几对能成为跨越海峡的情侣,那就更好了。”
看到现场沪台学生的热络交流场景,不止一位随行记者感慨“这就是两岸一家亲”,或者说,这才是两岸真正的主流民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几个月前,马英九一行能来大陆参访,最大的推动力是两岸主流民意;同样的,如今推动大陆师生访台的,依然是两岸主流民意。
三、
在复旦大学,马英九向大陆学生赠送了他手书的“马氏家训”书签,“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希望大家借此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这几天,大陆同学行走台北街头,参访台北故宫,感受中华文化。湖南大学学生郑依萱就告诉台湾媒体,“看到台湾与大陆同名的街道,倍感亲切”。
相信这是所有大陆同学的共同感受。走在台北,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台北市区东北片多为中国东北地名,锦州街、四平街、辽宁街、通化街等,东南片多是沿海地区地名,温州街、厦门街、丽水街、青田街等。在那里,还有与上海徐汇中学同根同源的台北徐汇中学,也有荣毅仁堂弟荣鸿庆曾任职董事长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同样的,走进台湾高校,也能感受到无处不在中华文化。比如,给师长前辈写的信函、公文中,“台端”“鈞啟”“请益”“哲嗣”“庭训”这类文言用语,岛内用得非常普遍。是的,不管是否有人不愿承认,中国元素就巍然立在祖国宝岛中,删不去,抹不掉。
“请问你汉(和)台湾同学交流了些什么?”岛内中,有台湾记者向大陆同学提问。
其实,台湾民众会把“和”念成“汉”,要拜“老北京”齐铁恨先生所赐。1945年台湾光复,齐铁恨每天在台湾广播电台做国语读音示范。既然老师是位老北京,那么他教出来的“台普”就也带上了京音。以至于舒乙先生1994年访台后发出感慨:“台湾人居然一口北京话!全岛由北到南,由西到东,全会!”
台湾与北京,相隔数千里之遥。但这半个多世纪语音联系的背后,是两岸间切不断、割不舍的文化纽带。
台湾文化中国魂,千真万确。
四、
很多人注意到,几天前,访台的北大研究生、乒乓球奥运冠军丁宁,与台湾政治大学同学进行场乒乓球友谊赛。场上你来我往,场下喝彩声此起彼伏。
小小白球你来我往,在乒乓桌上划出了道道美丽弧线,带来了让两岸很多人感动的画面。这次陆生访台,两岸青年二度面对面,相信会对促进两岸青年厚积友谊、加深对两岸一家亲认同,起到重要作用。两岸关系未来在青年,青年人架起了连心桥,埋下了友谊的种子,就会为两岸和平发展增添新动力。
更重要的是,历史已经证明,两岸交流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交流越多,台海和平稳定就越有保障。因此,这次大陆学生访台的意义,除了推动青年增进了解之外,也希望能起到示范意义,成为推动两岸交流复常的重要一步。
当然,两岸目前的紧张关系不会因为此访就“踏平坎坷成大道”。此次访问团能够成行,与马英九认同“九二共识”和强烈的中华民族情怀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多年经验教训已经表明,要想两岸关系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需要的是共同的政治基础,这就是两岸同属一中。但是,民进党当局始终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搞“台独”分裂,阻挠两岸交流合作。
岛内最新民调显示,近九成民众支持通过沟通对话化解分歧,不挑衅两岸关系,以维护台海和平。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岛内主流民意,也是挡不住的趋势。外界有理由相信,汹涌的民意终能推倒当局设置的交流障碍,迎来两岸交流的春暖花开。
“两岸中国人不管走了多远,我们都始终不忘乡愁、盼着叶落归根;不论分离多久,我们都终将团圆、携手打拼。我们是一家人,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3月30日在武汉,中央台办主任宋涛告诉马英九。
这就赋予了每一次两岸交流更宏大的意义。同胞间的交流要从“心”开始,毕竟,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
来源:作者:洪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