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身体》教案大全

网上有关“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身体》教案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身体》教案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案# 导语身体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ēn tǐ,指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有时特指躯干和四肢。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1、身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2、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3、观察身体的内部。

 出示人体外表的轮廓图,让学生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课的延伸。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课后总结:

 1、人体从外形上看,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均衡)、(对称)。

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交流: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四、课后总结:

 1、骨骼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和支持运动。

 2、骨骼不能独立运动,它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教学重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难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

 教学准备: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1、播放录像。(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四、课后总结: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二、认识心脏和心跳

 1、(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2、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3、(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4、(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

 5、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

 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

 总结: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二、课外延伸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一、教学目标

1、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及每个器官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2、了解食道、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特征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和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人体消化器官记录单。为每组准备:模拟胃的蠕动实验用的塑料口袋、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模拟食道输送食物实验用的透明塑料软管、熟米饭粒。

 五、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一日三餐都要吃食物,那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谁来说说?

 生:......

 师:吃了食物我们才有力气去做事,力气从哪里来?

 那么,食物是怎样为我们提供力气和能量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一、吃下去的食物去哪里了?

 1、食物经过了哪些主要消化器官

 (1)首先要考考你: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从嘴里又去哪里了?

 学生回答。

 还可能到哪里?(学生补充回答)师反馈:不错,食物就像一位游客在我们体内旅行。

 (2)我们身体里哪些器官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

 1、刚才同学们说到的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这些器官都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你们想知道这些重要的器官张什么样吗?它们都是怎样参与把食物变成能量的?

 好!让我们看看食物旅行的第一站:口腔

 ☆(1)口腔里有什么?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口腔:牙,舌,唾液。(功能:食物被磨碎了)

 问:为什么要把食物磨碎呢?(容易吞下去)

 没有磨碎就咽下去了会怎样?(卡住喉咙)

 ☆(2)喉咙我们把它叫做“食道”。食物就是通过食道被运输到胃里的。

 实验一:②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米饭。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米饭向前移动?实验中的塑料管相当于我们消化器官的哪一部分?

 方法:蠕动

 这个器官有什么特点?

 食道:直、光滑、软

 功能: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3)这就是食物旅行的第二站:胃。胃是什么样的呢?像什么?(袋子)

 实验二:①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馒头和蔬菜。如果我们反复捏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

 功能:暂时储存食物,分解、磨碎,使食物成为食糜

 磨细成为食糜的东西又去哪里了?

 ☆(4)第三站:小肠。小肠有什么特点?

 小肠:长、弯曲

 功能:消化和吸收食物营养最主要的地方

 师:小肠比较长,就可以把食物中有用的东西充分吸收后为我们提供能量,但它能吸收完吗?(不能)留下的残渣就要到下一站进一步被吸收。

 ☆(五)第四站:大肠。它的特点是什么?比小肠粗,短

 功能: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2、出示消化过程图

 3、小结:原来食物就是这样在体内旅行的。

 师讲述:食物在口腔被咬碎之后,经过食道来到胃,胃把小馒头进一步分解,变成粥一样的食糜,逐步送入小肠,小肠再进行消化吸收,最后只留下残渣来到大肠,大肠吸收其中的水分。这就是食物的消化过程。

 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请同学们拿出铅笔试着画一画食物从口腔出发,依次去了哪里。

 三、总结。

 有了这些消化器官,食物才能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和吸收。为我们提供能量让我们菜有力气去学习和生活。

 那消化器官重要吗?怎样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吃食物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小结:(1)细嚼慢咽,不“囫囵吞枣”;

 (2)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贪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起居有规律,定时排便。

6、口腔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

 教学难点:

 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1、观察口腔图

 2、观察牙齿

 ①观察牙齿,讨论牙齿的不同形状,并画牙齿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及标名。

 ②讨论牙齿的作用。知道牙起着切碎、研磨食物的作用,不同牙齿承担着不同的工作。由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由大变小,加快了消化的速度。

 ③了解三类牙齿在咀嚼活动中的协调工作。

 二、讨论对牙齿的保护

 1、讨论什么是蛀牙(龋病牙)?

 2、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讨论交流:

 (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

 (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三、课后总结:

 1、口腔中的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2、牙齿按形状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3、每一颗牙齿都由牙冠和牙根。

7、呵护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教学难点:

 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人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的?用图、文呈现。

 (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

 (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画出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

 二、健康生活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

 三、课后总结:

 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2、身体内分布最广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1. 四年级小知识

四年级小知识 1.数学四年级小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 *** 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 *** 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3.数级分类(1)四位分级法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 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

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5.数的产生: *** 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 *** 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 *** 地区。

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 *** 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 *** 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 *** 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 *** 数字。

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 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

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 *** 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 *** 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 *** 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

*** 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

如下图所示:8.射线特点(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2)射线不可测量。

9.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10.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

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11.线段特点(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2)两个端点12.线段性质: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13.角(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4.角的符号:角的符号:∠15.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6.乘法: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8.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

19.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20.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1.梯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

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22.除法: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

2.小学四年级主要类容

数学部分: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理解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简单的说就是图形知识是梯形部分,算数知识是熟脸掌握除法语文部分1.掌握2500常用字,其中2000会写2.会使用字典,普通话流利3.学习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4.记诵古诗文10首(篇)5.联系写作英语部分1.能听懂、会说30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75个单词,能听、说、读、写60个单词,并进行简单运用; 3.能听、做14个游戏; 4.能听、做、表演5.能唱歌; 6.能听懂幽默小故事; 7.了解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 可能各地有所区别,不过以四年级的心智而言,大致都是这些内容。

3.小学四年级数学的知识要点有哪些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10”。

3. 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4.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数是小于5还是大于5。

5.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6.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二、角的度量

1. 像手电简、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2.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3. 直线、射钱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有限部分。

区别:直线无端点,长度无限,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4. 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5. 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6.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7.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直角=90度,钝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平角=180度,周角=360度,锐角小于90度,锐角8.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锐角小于90°。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1. 速度x时间=路程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可以,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而且都是四边形,所以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6.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 有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六、统计

七、数学广角

4.四年级数学小知识

黄金比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

1/0.618=1.618

(1-0.618)/0.618=0.618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让我们首先从一个数列开始,它的前面几个数是:1、1、2、3、5、8、13、21、34、55、89、144…..这个数列的名字叫做"斐波那契数列",这些数被称为"菲斐波那契数"。特点是即除前两个数(数值为1)之外,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

菲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有什么关系呢?经研究发现,相邻两个菲波那契数的比值是随序号的增加而逐渐趋于黄金分割比的。即f(n)/f(n-1)-→0.618…。由于菲波那契数都是整数,两个整数相除之商是有理数,所以只是逐渐逼近黄金分割比这个无理数。但是当我们继续计算出后面更大的菲波那契数时,就会发现相邻两数之比确实是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的。

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五角星/正五边形。五角星是非常美丽的,我们的国旗上就有五颗,还有不少国家的国旗也用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因为在五角星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都是符合黄金分割比的。正五边形对角线连满后出现的所有三角形,都是黄金分割三角形。

由于五角星的顶角是36度,这样也可以得出黄金分割的数值为2Sin18 。

黄金分割点约等于0.618:1

是指分一线段为两部分,使得原来线段的长跟较长的那部分的比为黄金分割的点。线段上有两个这样的点。

利用线段上的两黄金分割点,可作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

2000多年前,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算学家欧道克萨斯首先提出黄金分割。所谓黄金分割,指的是把长为L的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于该部分之比。而计算黄金分割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斐波契数列 1,1,2,3,5,8,13,21,。后二数之比2/3,3/5,4/8,8/13,13/21,。近似值的。

黄金分割在文艺复兴前后,经过 *** 人传入欧洲,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他们称之为"金法",17世纪欧洲的一位数学家,甚至称它为"各种算法中最可宝贵的算法"。这种算法在印度称之为"三率法"或"三数法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比例方法。

其实有关"黄金分割",我国也有记载。虽然没有古希腊的早,但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创造的,后来传入了印度。经考证。欧洲的比例算法是源于我国而经过印度由 *** 传入欧洲的,而不是直接从古希腊传入的。

因为它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设计中,采用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就连植物界也有采用黄金分割的地方,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分割的规律排列着的。在很多科学实验中,选取方案常用一种0.618法,即优选法,它可以使我们合理地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合理的西方和合适的工艺条件。正因为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才珍贵地称它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应用时一般取1.618 ,就像圆周率在应用时取3.14一样。

发现历史

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

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

5.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复习古诗词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

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①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②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①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5、古诗修辞手法 ①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比喻: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 同: 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7、古诗想象 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

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第23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乡村四月》(宋 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 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文学常识、要点 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望洞庭──唐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4、乡村四月——宋 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喜爱。 6、渔歌子——唐张志和 意境优美,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走进课文 一、风景特点篇 1、桂林山水——奇秀险、静清绿 2、双龙洞——雄伟、惊险、神奇 3、七月的天山——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4、大海——波澜壮阔 5、西湖——水平如镜 6、泰山——峰峦雄伟 7、香山——红叶似火 8、荷兰——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9、乡村生活——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无。

6.科学小常识四年级20个字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讲解: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创造: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的话,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

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坐船浆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说明:

1、橡皮筋扭转的方向不同,船行驶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7.四年级(上册)科学小知识

简单易学的科学小知识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材料: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讲解: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

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创造: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的话,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 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流程: 1. 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 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 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坐船浆 4. 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 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 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说明: 1、橡皮筋扭转的方向不同,船行驶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身体》教案大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0)
上一篇 2024年04月05日
下一篇 2024年04月0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