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倏忽而至。大学的“最后一课”,除了拨穗、献花、合影等仪式,最触动毕业生的是什么?
“本科毕业那年我刚21岁,说实话,比较迷茫。虽然我选择读研深造,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但我完全不清楚做科学研究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素质和能力,根本不了解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思路。”6月16日举行的复旦大学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被称为“布袋院士”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给毕业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史。虽然困难在前,但他从未“躺平”,最终在自己钟爱的介孔材料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而一路“开挂”的秘笈是?“不要急、慢慢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坚持。要秉持求真的精神,要敢于异想天开!”随着赵东元一席话落,现场掌声一片。
日前,在给赴西部、基层、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思政课上,复旦大学党委裘新也深情寄语:1%的理想主义再加上1%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关键的1%成分造就特殊的“复旦胶囊”,滋养了复旦学子独特的精神气质。
其实,从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以及教师的毕业致辞中,也足以窥见大学的精神、理想与情怀。求解时代之问、回应时代之惑,大学的回应也充分彰显着大学之“大”,更是大学被誉为“社会之灯塔”的原因所在。
正如一位复旦毕业生离校之际的感言:“‘理想主义的风骨在上,脚踏实地的根系向下,务实求真的眼光向前’,毕业典礼上的这句话,正是母校送给大家的最珍贵的行囊。”
“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选项拒绝躺平——这是今年面向2023届本科生的毕业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毕业典礼讲话的标题。
他深悉毕业生在离别校园之际的复杂心绪:既有对毕业的欣喜、未来的期许,也有对未知的不安、前程的忐忑。抗疫三年,世界加速改变。比如,“躺平”成为一个网络热词,萦绕在你我身边。
在金力看来,“躺平”有不同表现。大部分人只是口头上纾解压力,有的在生活中选择降低物质期望和追求,但也有一些人表现出精神上的消极淡漠、怀疑奋斗的意义。而作为大学校长,他想告诉学生的是:年轻人轻言“躺平”,不能简单说孰对孰错,但“躺平”肯定不是好的人生选项。
根据复旦大学学工部最近的一次2300多名本科生参加的调研显示,逾六分之一受访者认为自己可能会选择“躺平、降低期待”,有超过五成的学生对“长远发展”表示“压力很大”或“较大”。不过,调研同时显示,虽然学生们在课程、科研和毕业去向方面同样感到明显压力,但有近九成学生确认,自己正在追求人生理想,近八成学生对自己的整体状态和积极品质感到满意。
金力坦率谈到,显然,复旦园是成长的“温室”,而不是“躺平”的温床,绝大部分复旦学子都在闯关夺隘、努力奋斗。他寄语所有毕业生:希望大家找到一生的兴趣、选择真正的热爱,品尝到“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的滋味。要相信,生活不会辜负每个努力的人。美好的生活,依靠亲手创造。那些以为可以坐享其成而放弃劳动者身份的人,放弃的是奋斗的根基,失去的是奋斗的乐趣,并且把自己变成了历史的旁观者。
一味认同人云我云,做不出创新的工作作为教师代表致辞的赵东元,则从回忆自己的科研点滴开始,让毕业生看到了“拒绝躺平”后打开的人生新境界。
35岁那年,赵东元回国,在复旦大学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那时他只有3万元科研经费,实验条件也非常简陋。“那时候我拼命工作,一周基本工作90小时以上,哪怕现在,我依旧经常在凌晨四五点钟开始工作。但我从不觉得辛苦,只因这是我的热爱。”
但真正的热爱,并非只凭一腔孤勇。在赵东元看来,前行在实现理想的路上,要做到务实求真,理性质疑。“要在科研中有所成就,除了好奇心、兴趣和热爱,还要拥有出色的思维方式、优秀的精神品质。”
对赵东元来说,对科研的热爱也被细化为3个问题:当前科学探索的边界在哪里?科学的重大问题在哪里?目前的科学前沿有没有可突破的地方?他进一步勉励学子,走上工作岗位后,依旧要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一味跟从和认同、人云我云做不出创新的工作。”
找到热爱、孜孜以求、敢于突破——正是这种精神滋养着很多后来者。卞诗瑞是数学科学学院级本科生。他清楚记得,在参加学校首届英才班独创的本科科研项目时,导师曾言:“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我们两个人在研究这一问题。”而卞诗瑞并没有被“吓”退,最终他成功利用多学科理论解决了这一生物数学的问题,并以独立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要有“乐之”的事,要把自己当回事“很多时候能否做好,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昨天下午举行的复旦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受邀发言的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也带来了两个基于“30年”的感悟。原来今年是他研究生毕业30年周年,也是在校工作的30周年。
孙向晨回忆,自己1993年毕业留校,揣着100元的工资,当时因为是上海户口,连校内宿舍也没有。后来学校给他安排了一间宿舍,里面住着4名沪籍青年教师。当时,不少人因为这份“苦”选择了离开,但他选择了坚持。事实证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显著改善,个人的住宿问题也随之解决。
结合自己的这段经历,他给毕业生的寄语是:“人生有起伏,各有各的艰难”,不如保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心态。毕竟,“生活中总有你左右不了的事,有‘乐之’的事,才能扛过所有的难。”
他还建议毕业生,不论未来走向何处,都要“把自己当回事”,不仅要学会以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来承担起对于这个世界的敬意、回馈周遭世界的赠予,同时也不要把自己当作某种交换的东西,而是要发挥自己内在价值。把成就看作生活中“乐之”的自然结果,从而保持从容坦荡的状态。
作者丨吴金娇编辑丨芦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