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家亲手奉上 日常科学控压指南(控血压成功经验)

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慢,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总体患病形势依然严峻。按照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总体患病人口达2.45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深入,其患病率总体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生活中,很多人对高血压的认识了解程度不够,往往一知半解,导致防控效果欠佳。在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侯爱洁亲手为人们奉上科学控压指南,助您安安稳稳降血压。

A 提醒:

一过性高血压要引起重视

无不适感的高血压更危险

最近,62岁的刘女士家里正在装修,她每天起早贪黑,睡眠饮食极不规律,一次头晕后测量血压,发现有升高的情况。短暂休息后,血压又逐渐恢复平稳。反复多次后,刘女士担心起来,在家人的陪同下她走进医院。侯爱洁表示,刘女士的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这很可能是高血压初发时的一种情况。因为高血压患者刚开始发病时并不是一天24小时血压都高,可能仅仅是某一个时间段血压增高,比如清晨。过了这个时间段即使不吃药血压也会逐渐下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程的延长,患者血压增高的时间、升高的数值都会逐渐上涨,这时不吃药可能就不行了。”因此,当出现上述状况时就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首先要去除诱因:注意休息,改善睡眠,劳逸结合,调整情绪。其次,需要每日监测血压,必要时去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

此外,有些人血压升高,但身体却无任何不适反应,往往在体检时才发现。这是因为每个人对于高血压的耐受程度不尽相同,个体感觉千差万别,但升高的血压带给人体的损害却是确定无疑的,而且由于身体没有不适反应,也就相当于没有一个预警机制,更容易被人们忽视,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高血压的判断不能仅凭症状,需要实打实去测量,定期监测血压有助于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建议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如果血压为正常高值则需要更为频繁的监测。

B 建议:

降压达标是硬道理

不同年龄降压目标需个性化

网上有传言称,人们的收缩压低于年龄+100就是正常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侯爱洁表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比如一个60岁的患者,按照上述说法收缩压只要不超过160mmHg就可以,但这样的血压值其实是特别不理想的。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仍然是: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均≥140/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当然,血压低于140/90mmHg就算是正常。如果血压水平在130-139/85-89mmHg则为正常高值人群。“在去年12月,曾有部分专家建议依照美国的高血压指南诊断高血压(即血压超过130/8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实际上,高血压诊断的数值虽然不同,但内涵还是趋于一致的。具体地说,如果患者能够耐受,那么强化的血压控制(<130/80mmHg)相比于标准的血压控制(<140/90mmHg)能够带给患者更大的临床获益。”因此,在降压时,降压达标就是硬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人群,降压目标也需个性化。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值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可以耐受,则控制在130/80mmHg以下。65~79岁的老年人,首先应使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mmHg,≥80岁的老年人血压应首先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同时需要避免舒张压过低(

(0)
上一篇 2023年06月14日
下一篇 2023年06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