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人受凉感冒,打喷嚏流鼻涕;也有人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对此,专家提醒,暴雨或水灾后,居民聚居地的环境、水源等易受病原体的污染,市民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很容易通过生活接触等途径感染“红眼病”。
“‘红眼病’是以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为传染源进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当人体抵抗力下降又接触到这些病原体时,很容易患上红眼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医生白雅雯介绍,红眼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眼红、异物感、分泌物增多,觉得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严重者会有明显的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泪、烧灼感、刺痛感等。
红眼病的发病比较急,一般感染后1-2天就会出现症状,3-4天达到高峰,传播性极强。“有的患者结膜上会有一些小的出血点、出血斑,或是分泌物呈脓性、黏液性;有的结膜表面甚至会出现假膜,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白雅雯解释道。
白雅雯指出,大雨过后,空气湿度升高,病原体也活跃起来,繁殖能力、传播力大增,“夏季人们容易出汗,用手揉眼睛时,汗水夹杂着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到眼睛中。”
“红眼病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及抗病毒的眼药水、凝胶进行,分泌物过多时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若出现眼睛肿胀、发热明显的情况,可以采取冷敷。”白雅雯提醒,红眼病急性炎症期间一定要避免热敷,否则炎症容易扩散。
预防“红眼病”,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勤洗手,不要经常揉搓眼睛。白雅雯建议,尽量不使用公共的眼部用品,游泳时注意佩戴泳镜,一旦患上红眼病,一定要及时将毛巾之类的用品进行消毒、晾晒,在家中不与其他人员共用洗脸盆,患者痊愈前,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商场、游泳池、学校、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以防传染他人。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