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健康 科普知识 宣传是各国进行健康 教育 ,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进而促进公众健康的重要 措施 之一。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篇1
一、艾滋病的传播和防治
艾滋病(AIDS)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已证实的传染途径有三种:
1、 性传播:通过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共用剃须(刮面)刀及牙刷等传播。
3、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播。
其主要预防措施为:
1、 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2、 不搞卖*、嫖娼等违法活动。
3、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 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 不共用牙刷、剃须(刮面)刀。
7、 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 根据国外 经验 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 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二、吸烟的危害
烟草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占40%~50%)羧酸、色素、萜烯类物质、链烷烃、类脂物质等组成,同时还有一些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如硝酸盐等)以及某些污染物(如农药、重要金属元素等)
烟雾中含有许多致病物质,如烟碱、二氧化氮、氢氰酸、丙烯醛、砷、铅、汞等。这些有害气体对人身的危害极大。
吸烟的三大危害:烟草燃烧后冒的严重含有20多种毒素,对生命危害最大的要算尼古丁了。仅就这一点来说,吸烟有三大危害:
1、可以直接毒杀生命
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获得了下列惊人的结果:再大的马也经不住注射8滴尼古丁,就会很快死亡;活蹦乱跳的狗,用不了一滴尼古丁注射到静脉里就可以将它置于死地;另外,使某些动物长期吸烟后,可以发现有血管收缩甚至硬化的明显趋向。
2、可以破坏人体的营养成分
吸烟可以阻止人体对维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就有得坏血病的可能。
3、可以诱发多种疾病
由于吸入体内的烟对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有恶性刺激作用,因而有人认为它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呼吸道感染甚至为口、唇、舌、食道、呼吸道费等癌症的诱发因素。
由此看来,吸烟对人体健康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要尽量戒除或少吸,不吸烟的人最好不要染上这个嗜好。
三、性病防治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1.性病是指以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在我国,性病主要指梅毒、淋病、艾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其中梅毒、淋病、艾滋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由于艾滋病危害严重等原因许多国家将其单独列出。
2.性病危害人体及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3.多数性病是可防可治的。除艾滋病外,梅毒、淋病、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等可以彻底治愈,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可以临床治愈。
4.性病会促进艾滋病的传播。人体感染性病后可造成皮肤黏膜的破溃、炎症等,容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将病毒传给他人,防治性病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5.性病以性接触传播为主,还可以通过母婴、血液传播,例如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通过血液感染他人。
6.日常生活与工作接触,如与性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不会被感染性病,但在少数情况下性病有可能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具传播。
7.如果出现尿道分泌物、白带异常、皮疹、生殖器破溃、水疱等性病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8.性病感染可无自觉症状,尤其是女性。有多性伴、频繁更换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9.不是所有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损害/病变都是性病,需由医生结合病史、性接触史、体检、化验结果等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10.遵医嘱治疗和定期复查十分必要,自行服药停药、增减药物或找游医治疗会引起不良后果。
11.性病患者应告知性伴到医院接受检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避免因治疗延误造成的并发症、后遗症及性伴间重复感染。
12.性病患者在性病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
13.人体对性病没有终身免疫,即使曾患性病也可以再次感染。因此,性病治愈后仍需要保持健康的性生活,避免危险性行为。
14.洁身自爱、避免性乱行为是预防性病的有效措施。
15.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预防性病。
16.阴道灌洗、体外射精、局部涂抹药物等做法不能预防性病。
17.孕产妇、婚前健康体检人群应接受梅毒筛查。一旦发现感染梅毒,应及时规范治疗,以预防性伴间的传染及胎传梅毒的发生。
18.性病患者在考虑结婚、生育问题时,应接受规范治疗和医学咨询。
19.性病患者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应主动寻求艾滋病咨询检测。
20.明知自己有性病故意传染他人是违法行为。
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篇2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 其它 :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 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篇3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
3、预防 方法 :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
(二)流脑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三)流行性感冒
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 儿童 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
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接种流感疫苗。
(四)麻疹
1、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二、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1)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1)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2)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提供药学科普应基于什么
前不久,同济医科大学-位同学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曾经在门诊遇到一位女性患者,29岁,结婚4年多都没有怀孕,尝试各种方法均以失败告终,前不久来到我院生殖中心准备做试管婴儿,在治疗周期进行近一半时,花费已近万元,同时因为多次就诊请假面临工作丢失的风险……顶着各方压力和对此次治疗的满心期待,就在准备安排下一步治疗方案时,她告诉我们前两天因为感冒,在当地门诊应用了利巴韦林注射液。听到“利巴韦林”这4个字,我和生殖科医师都惊呆了!利巴韦林在妊娠期有明确的胎儿致畸性,在备孕期间,应用该药物后至少要间隔6个月才可怀孕。胎儿畸形对一个家庭的伤害和负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鉴于此,我和生殖科医师不得不建议她放弃此次治疗周期。
听了同学的讲述,笔者为这位患者感到非常的遗憾和惋惜,同时也感到深深的自责。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医学的工作者,医药科普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我们有责任让大家都了解一些常规的用药知识,避免药物伤害。今天就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说说利巴韦林的使用问题。
我囯滥用利巴韦林现象普遍
利巴韦林,俗称“病毒唑”。或许正因为“病毒” 二字,把人们蒙蔽了,以为它对什么病毒都管用,包括感冒在内的上、下呼吸道感染。于是,患者无论是到基层社区医院还是三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儿童专科医院,都可能被开上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1986年被批准用于临床。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主要推荐其与长效干扰素等联合应用,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性出血热。近年来,利巴韦林雾化剂也被用于严重的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另有报道,利巴韦林也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治疗狂犬病、严重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但在我国,以利巴韦林为主的抗病毒药被广泛用于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感染。
在美国,利巴韦林主要有气雾剂和口服制剂两种剂型,而我国的利巴韦林制剂就五花八门了,如利巴韦林注射液、利巴韦林葡萄糖注射液、利巴韦林含片、利巴韦林滴眼液、利巴韦林滴鼻液等。其中的雾化剂型,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只批准它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早产儿、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住院患者的感染;而口服剂型FDA只批准它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单独使用都不管用;美国根本没有注射剂。在我国,各类利巴韦林制剂被随意使用,必然增加不良反应。目前已有不少专业人士呼吁“谨慎使用利巴韦林”。
6类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机制主要是其能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从而抑制RNA和DNA合成,对RNA病毒和DNA病毒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然而,利巴韦林除了抑制病毒的RNA和DNA合成,也抑制正常人体细胞的RNA、DNA合成,尤其是对快速生长的细胞影响更大。动物实验已经明确利巴韦林的致畸毒性。而利巴韦林对人体更新较快的红细胞的不良影响也比较明显,可导致溶血性贫血,并影响心脏功能。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胎儿畸形、溶血性贫血,此外,还有恶心、皮肤干燥、瘙痒、咳嗽和高尿酸血症。因此,以下6类人应禁止或慎用利巴韦林——
1.育龄期女性:美国要求育龄期女性在应用利
巴韦林病前,应首先确认是否怀孕;使用利巴韦林后,应严格避孕6个月,以免造成胎儿畸形。男性应用利巴韦林后,其女性伴侣也应避孕6个月。
2.孕妇:利巴韦林在FDA妊娠用药分级中属于X级别,也就是说孕妇禁用。在所有动物实验中,有充分的资料显示它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和/或胚胎影响。FDA对这个药有严重警告,要求药厂用粗体黑字标注在药品说明书首页上,其中第一条就是:对胎儿有致畸性!即使接触低至1%的治疗剂量也会产生明显的致使胎儿畸形的可能性。
3.哺乳期女性:利巴韦林可少量经乳汁排泄,可能对哺乳婴儿造成潜在危险。因此,哺乳期女性禁用利巴韦林。
4.贫血患者:利巴韦林易致溶血性贫血。利巴韦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体内消除缓慢,最长可达3个月,并且药物能进入红细胞且蓄积量大,这可能是利巴韦林血液系统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故地中海贫血、镰刀细胞性贫血患者应谨慎使用利巴韦林,以免加重病情。
5.心脏病患者:利巴韦林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脏疾病,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因此,有显著或不稳定心脏病史的患者应慎用利巴韦林。
6.儿童:由于缺乏相关数据,儿童使用利巴韦林的安全性尚不明确。美国批准利巴韦林雾化剂可用于治疗婴幼儿严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但必须在医院内,在医生监控下由专业人员使用。
那么,发生病毒感染后应该怎么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被病毒感染的机会可能大大多于细菌感染。然而,由于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中,不同种类的抗病毒药物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体正常细胞的功能,并且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因而时至今日,仍然没有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已有的药物或效果不理想,或不良反应过大。因此,对于大多数症状比较轻微的病毒感染,医生都建议好好休息、多喝水,寄希望于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抵挡入侵的病毒。只有在比较严重或顽固、特定的病毒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201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儿科学分会制订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也只推荐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阿比多尔用于流感的病毒预防和治疗,其中不包括已经对流感病毒耐药的金刚烷胺和作用机制不明、疗效不确切的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使用“3原则”
1.能不用就不要用,相信没有人会好好的没事找药吃。生病了找医生看,如果医生开了这个药,就好好跟医生沟通,商量是否有其他解决办法。
2.备孕期的男女,应避免使用利巴韦林。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利巴韦林,应先证实自己尚未怀孕,并在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停药后至少6个月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3.儿科应用利巴韦林应慎重。治疗手足口病,也只限于重症。家长也不要随便去药店买这个药,更不可私自用药,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
痛心!女童误服降压药不幸身亡,怎样才能让儿童安全用药?
药学科普是一种普及药学知识、提高公众药物使用意识的一种科普活动。为了确保该活动的有效性和质量,药学科普应基于以下几点:
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库: 循证医学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药学科普应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如Cochrane、PubMed等,确保传递的信息是可靠、准确和科学的。
最新的专业参考文献: 药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药学科普必须基于最新的专业参考文献,如药典、专业杂志等。这些文献不仅可以提供最新的药物信息,还可以提供药物的制剂、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 药学科普的目的是提高公众药物使用意识,因此必须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传递错误的信息会误导公众,导致药物的滥用、误用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要有通俗性和实用性: 药学科普不应该只是传递专业知识,更应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药物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方法。同时,药学科普还应该具有实用性,即能够解答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药物问题,帮助公众正确使用药物。
以上是药学科普应基于的几点要求。通过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和专业参考文献,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药物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方法,帮助公众正确使用药物,提高公众药物使用意识。
近日,广东佛山一名女童在奶奶不注意的情况下,误服了放置在桌面上的降压药。在误服之后,奶奶并未及时送医救治,而是先联系了女童母亲。
几经波折之后,女童才紧急转到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此时距离孩子服药的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最终,女童经抢救无效后不幸离世。
据了解,小女孩误服了有三四十粒硝苯地平(降压药),血压极速下降,因而引起心跳骤停,导致失去生命。
说实话,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内心都无比的难受,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一个家庭从此走向毁灭。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胡主任说:“根据对 儿童中毒门急诊人数 的持续调查, 药物中毒的人数在不断上升,早在2016年,已达到平均每2天就有一例。 ”
误服药物成为儿童中毒的主要原因
“医生,快救救我家孩子!” 前不久嘉兴市第二医院里,一位2岁孩子的家长心急如焚。
原来,该名儿童趁家长不注意,不小心口服了20粒治疗支气管病的“沙丁胺醇”片,立刻血压升高,心跳过快,昏迷后被紧急送医。
事实上, 这样的儿童误服事件每天都在发生, 看看下列这组数据:
《2017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 指出:0-14岁儿童药物中毒的年龄组成中, 1-4岁儿童占82.9%,且该年龄段药物中毒趋势不断上升。
报告还指出,儿童药物中毒 85%的原因是孩子无法区分药和糖,从而引起误服。 4岁以下幼儿最易误服药物
幼儿是用嘴巴来感知这个世界的, 好奇心强,喜欢 探索 ,但不具备分辨事物的能力。尤其是4岁以下的幼儿, 一不小心就容易祸从口入。
很多儿科医生还发现,儿童误服家中老人药物,是造成中毒的重要原因: 有些老人服药不避讳孩子,吃完降压药顺手放在桌子上, 一不留神就会被孩子拿到,模仿大人服药。
父母在生活中想要有效预防孩子误服药物,需要注意药物使用的基本准则。
首先,将药品储存在盒子里,放在儿童拿不到、宠物也碰不到的地方(防止家里宠物把药拖出来),并将其加锁、保持阴凉通风。
并且, 许多家庭的药品放置很随意,很多置于梳妆台,卧室的床头柜中, 这些地方都是孩子能够轻易拿到之处,给儿童误服带来极大的隐患。
其次,根据《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 提出了儿童用药安全四部曲, 帮助家长给孩子合理规范用药,避免误服:
儿童用药安全四部曲
用药前 : 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药品,不给错药, 不擅自给孩子服用成人药 。另外, 请祖辈给药时,写下用量和用药时间给他们,以免老人忘记。
用药时 : 按照医嘱或说明书,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给予正确的剂量。
用药后: 确认药品已安全储存:即,高而远。
药品处理 :确认儿童不能打开待处理的药品包装, 放置到药品回收处。
慎用“药是甜的”来劝孩子吃药, 药物毕竟是药物,不是一般食物,要从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药物和一般食物的区别。
最后,加强对婴幼儿的看护,对学龄前儿童可适当进行药物知识科普教育。比如父母可以通过绘本、讲故事等形式。
在我女儿三岁左右的时候,我发现她开始对药箱里的药品感兴趣,有时候会假装给布娃娃喂药,这个时候,我利用绘本《吃药》进行仔细讲解,将家中的药品一一告诉她,这些药有什么用途,观察它们的包装,同时严肃告诉她,药不能乱吃,只有生病时在医生的叮嘱下才能吃。
在我国,儿童误服药物率达到12%到32%。央视某节目也指出,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误服药物而致残致死。 那么,当孩子误服药物,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 要尽快弄清小孩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时间长短和误服的剂量 ,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要责备孩子,最好让孩子能说出多少时间前吃了哪个药瓶里的药。
或是家长自己检查哪种药被挪动过,并且数量明显减少。然后根据情况做出处理。
小女孩名叫豆豆(化名),今年4岁,在家玩耍时误服了感冒药,所幸妈妈发现及时,检查出孩子误服的药品,并带到医院,及时提供给大夫,经过治疗孩子已无大碍。
第二, 如果服药时间不长,并且剂量较小,一般可以在家里自行处理, 正确的方法如下:
(1)稀释法: 如果误服的是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 ,可以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排出。
(2)催吐法: 如果误服安眠药、降压药、降血糖药、抗生素 等,家长用一根筷子轻轻触碰小孩的嗓子后部(咽后壁处),小孩会感到恶心而引起呕吐。
(3)洗胃法: 如果误服避孕药、安眠药等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应该送医院诊治。 如果情况紧急,来不及送医院,家长必须迅速为小孩催吐,然后喝大量茶水反复呕吐洗胃。
催吐和洗胃后,让孩子喝几杯牛奶和3-5枚生鸡蛋清,以养胃解毒。症状缓解后,再去医院检查治疗。
(4)解毒法: 如果误服癣药水、止痒药水、驱蚊药水 ,应该立即让孩子多喝浓茶水,因茶叶中含有鞣酸,具有镇定及解毒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 如果孩子丧失意识或者出现抽搐,不宜催吐,以免在催吐过程中不慎造成窒息而危及性命。
另外, 送孩子去医院急救时,应将误服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如果不知道孩子误服的是什么药,则应将其呕吐物带往医院,以备检查。
第三,腐蚀性物质误服的处理方法
若误服了腐蚀性物质,不能催吐或洗胃, 而要根据误服物质的性质视情况而定,尽量减轻对胃黏膜等的伤害。误服了腐蚀性物质的紧急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强碱:应立即服用食醋、柠檬水、橘汁。
(2)强酸:如果孩子误服开水,应立即服用生蛋清、牛奶、面糊以保护胃黏膜.
(3)碘酒:应喝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
当无法分辨酸性碱性时,可以立即让孩子喝牛奶、豆浆等,目的在于使这些食物尽快覆盖在食道及胃黏膜上,从而起到保护消化道黏膜和中和毒性的作用,然后争分夺秒把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张女士自己2岁的女儿平时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这天,女儿果果手里拿着一只药瓶,嘴巴还不停地嚼着什么。
奶奶拿过药瓶一看,孩子吃的竟是降压药, 降压药一共95粒,地上还剩下11粒!
看到此景的奶奶吓惊了。奶奶冷静下来后,立即给果果扣喉催吐 , 待果果吐出部分碎药片及少许胃内容物后,便给张女士打电话,接到电话的张女士紧急将果果送到附近的医院抢救。
经过医院全力抢救,孩子总算有惊无险。就连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邓明红表示,果果奶奶的紧急处理方式,值得各位家长学习。
儿童安全问题容不得一点差池,各位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要让一时疏忽,令悲剧再上演。
俗话说,孩子安全是大事,一定要把药放在儿童够不着的地方,不要在儿童面前吃药,小心被模仿,照看儿童时,不能让其离开视线。
关于“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内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